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高职财经类专业需求的经济法教学改革探析

发布时间:2016-07-16 15:2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法律制度在不断完善。公司法的改革、IPO注册制的提出、营改增的不断加大,都导致企业对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财经法规及经济法等专业知识要求越来越高,学好与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程序化的行政规则和切实依法维护公司的权益,已然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职业特点,财经类经济法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结合度日益增高。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理论讲授、课程实践等环节都需革新,设置一套新的教学流程,从课前、课中、课后整体上帮助学生认知法律、了解法律、运用法律,因此,需要打造出适合培养学生能力的立体课堂和新教学模式。

 

  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在此之前,多数职业学院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规范、教学制度的限制,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基本以讲授为主,学生由于更在意核心基础会计等专业课的学习,对于辅修课程的重视程度明显下降。虽然近些年教学设备不断更新,增加了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也着重的案例的引导,试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距离认知法律基础知识和掌握法律程序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适应工作需求,面临就业时,优秀的学生难免对课程又提出更高的需求,因此学生也希望教学环节更加精彩、知识点记忆更加深刻。

 

  3.课堂教学的趋势需要。为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需要,满足学院发展,深入推广项目化教学工作,同时把经济法知识有效融入会计学生未来工作实践之中,是授课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现代教学的方式提出打造立体课堂的要求,各本科、高职都在不断推出微课、慕课,单一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基于高职财经类专业需求的经济法教学改革探析


  二、改革的具体措施

 

  经济法知识具有较强的学科性和实用性,财会专业的学生在具体的出纳、收银、报税等工作环节中都可能涉猎,所以应用才是实现教学目的最终要求,因此改革过程一定要结合市场需求、岗位需求,设置全流程的教学模拟情境。

 

  1.明确市场需求。在改革之前,授课教师应该走访校企合作企业,了解企业的岗位需要和企业财会人员在工作中的经济法知识的掌握程度。随后针对市场需要,结合具体工作岗位,依据经济法相关的知识的体系,划分可以实务操作的模块,形成可以运用到岗位中的教学项目。这样做可以让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也可以让学生在复杂的知识中找到最实用的知识,为一举两得之事。

 

  2.制定教学计划。项目化教学的最为艰难的一步,是需要授课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授课内容进行研究,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制定可行的实践活动。目前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积极开展项目化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通过不断地摸索与研究项目化教学,经济管理系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等专业经济法课程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实训环节、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把握和理解。

 

  3.应用项目化教学。项目式教学法近几年在职业院校很热,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工作需要,通过项目编排、二次编排理论知识。开展项目化教学,不但比传统课的安排更具有导向性和目的性,而且通过实务操作,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4.把握教学环节。开展项目化教学法,应利用有效手段将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串联起来,并保证有效实施。例如课前五分钟讲解环节,虽然该项目仅占用五分钟,但是在课前教师和学生将用大量时间完成该项目。课中,教师需要做出的指导包括:讲解项目开展的目的、意义、要实现的预期目标等。以企业变更登记实训环节为例,大量训练环节需要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修改公司章程、领取变更登记表格并填制等等,实际效果要在课堂上展示。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变更流程和具体的更改事项,项目结束后由评议组评价、并现场打分,教师随后点评此环节。

 

  三、改革效果分析

 

  1.教学效果分析。传统的课堂教学主体是教师,教师教学围绕着学生转,以灌输教育为主。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着眼于学生岗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升的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大有别于本科院校,因此除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外,重点应落实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技能提升上。通过项目化的练习,让学生提前认知工作岗位的流程或者职责,学中做、做中学,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不断规范学科设置,完善经济法课程体系,合理编排教材,分清职业教育的对象,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且同时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素质,最终培养出懂法律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2.教学理念的改变。传统的教学的理念,是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线,围绕教材设置开展教学的具体环节。新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求教师教知识,更侧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如何自我开动脑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项目化教学法,教学理念应该侧重于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因此,传统的教学理念势必受到冲击。

 

  3.改革的难点:第一、要在院校允许的改革范围内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新的教学方式,势必在时间、空间需要新的准备,既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也不能额外的占据大量学生的课余时间,特别是在物质条件上,学生需要拥有更为完整的可操作的凭着、合同、文件等资料,需要大量的准备,才有利于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

 

  第二、合理情境的设计较难。按照学院实践教学的要求,设计教学情境,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如模拟企业设立、合同签订或解除等如何选择合适的情境来体现基础知识点,是难点。此外,以考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教学模式,对于项目的细分过程,需要占据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不断地更新,这要求授课教师不断的积累和修正。

 

  第三、考核评价体系更为复杂。在教学过程改革的同时,应当改革考核的评价体系,逐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将平时的表现按照相应的权重加以评价考核记入总成绩。在改革中,必须摒弃纯理论性和记忆性的题型,转而采用文书制作、案例分析等侧重于应用能力考核的题型,并将之作为考试的主要方式。追求实效性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多维评价,但是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学生会面临大量的报告、论文,占据课余时间,有时会影响论文的质量。

 

  作者:胡星鹏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10

上一篇:环境监测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研究

下一篇:关于贵州商学院商贸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