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信息化手段下高职《经济法应用》课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3-12-11 00:26

  摘要:当下,在我国各行业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教育领域之中,由于信息化教学具有众多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所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推崇。本文主要围绕信息化教学在高职《经济发展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高职院校;《经济法应用》


  一、前言


  信息化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虚拟仿真技术等引入其中,这样可以使原先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象化,继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近些年来,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我国各省市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推动了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基于此,围绕信息化手段下高职《经济法应用》课程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体现


  在高职院校中,法学专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上对其加以分析。广义上,经济法指的是市场经济所有行为需要遵循的准则,除了我国,其他国家也有一些学院将经济法作為核心课程,所以在经营管理中,经济法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狭义上,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会计专业主要集中于财务管理、审计等方面,面对烦琐的经济业务,学生需要掌握会计准则。而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之中。


  (一)理论层面


  经济法是经济类和管理类的基础性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好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较大的影响,还会影响学生的就业。经济法课程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等特点,该课程为其他学科提供法律方面的依据。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可以使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提升,最终实现知法与懂法。


  (二)实践层面


  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实用性的高素质人才,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了今后的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加快改革步伐。由于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就需要高职院校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1]。而在经济法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经济法知识,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三、《经济法应用》的教学目标


  《经济法应用》课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困扰着不少学生的学习,所以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要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重难点。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要让学生了解合同的签订程序;让学生了解合同签订之时所需要履行的原则;让学生掌握违约的类型等。


  至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能够顺利签订商务合同;第二,通过学习,使学生辨别合同所具备的法律效力;第三,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案例判断违约的类型。第四,通过学习,使学生根据案例中所呈现的违约行为制定解决方案。此外,除了让学生掌握专业方面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专业: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的素养、合作精神、勇于实践等。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该课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2]。


  四、当前《经济法应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陈旧


  在《经济法应用》的教学中,一些高职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法,也即是自己充当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提升,课堂的气氛较为沉闷,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教师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这使得一些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但是不能够将其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之中。当学生步入社会工作岗位之后,不得不重新摸索。


  (二)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高职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较大的打击。虽然有些教师也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法,但是由于教师过多的解读知识,使得多媒体教学并没有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其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法其实并无太大区别。事实上,多媒体教学法是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应用,则可以将该教学手段的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例如,对于一些枯燥、难懂的知识,可以利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加以转换,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加的容易。


  五、信息化教学手段下《经济法应用》课程的教学设计


  本课程共分为8学时,总共360分钟,平均每个项目2个课时。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由于所讲解的内容属于认知层面的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展示知识点,通过图片、视频以及文字等有机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当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去完成相应的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一)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为了使《经济法应用》课程的开展更加顺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变以往枯燥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教师需要为学生打造精品课程平台,将《经济法应用》课程安排上传到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前往平台下载观看,这样学生就能够提前了解学习任务,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第二,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或者QQ等通讯工具,将问题或者任务发布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教师设计的问题去预习,这样可以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所录制的视频上传到平台,让学生能够随时观看,并且可以与室友或者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第四,在精品课程平台中,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布置课后作业,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五,在课堂之外,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专家来校开展讲座,让这些专家为学生讲述书本之外的知识,使学生提前了解今后的就业方向[3]。


  (二)设置实践环节


  在《经济法应用》课程的教学中,实践教学也非常重要。通过开展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对经济法有关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之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设计每节课的教学任务,然后公布到班级微信群之中,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去预习知识,并落实任务方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经济纠纷的处理为例,在讲述这一知识点时,首先,教师设计这节课的任务,然后通过微信群发布。随后,学生进入到精品课堂平台,通過该平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课前预习中,学生采集有关经济纠纷违约责任有关的法律条文,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4]。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经典案例视频,当学生看完后,让学生围绕这个案例进行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解决方案。此外,教师可以多聆听、观察各小组的讨论,以了解各小组的想法,当学生的讨论遇到了阻碍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导。最后,当各小组确定了方案之后,教师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评论。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需要确保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采用了分组讨论法,还引入了案例分析法,尤其是将信息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信息技术搜集相关案例


  在教学设计期间,教师要重视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去搜集教学资料。由于《经济法应用》的实践性较强,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述理论知识,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要多收集经典案例。而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征,能够满足教师的案例收集需求。学生通过观看实际案例,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看完经典案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让学生去扮演视频中的人物,重现视频中情境。如此一来,就能够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结语


  综上,在《经济法应用》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继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信息化教学来辅助学生理解知识,可以利用该手段搜集相关的案例,利用该教学手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如此,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训练。

上一篇:中职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下一篇: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经济法激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