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法学论文>民法论文

《实践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有效推进

发布时间:2015-07-16 19:34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实践论》的核心精神,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沿着《实践论》的方向,无论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的、任务、方法、路径、成果亦或是推进主体等等而言,都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而非重理论轻实践,亦或是重实践轻理论。就因为这一思想精髓,所以即使在70多年后的今天,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变,中国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所阐明的基本原理非但没有过时,而且生命力旺盛,诸如“实践标准”,“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及观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等等。
  一、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首要的是澄清理论困惑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的提出,让我们更加清晰的看见了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里,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这“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手段、路径,同时也是中国梦内在意蕴的体现;“两个一百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两翼,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是内在统一的。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不是离开党的领导的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实质就是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党关于国家事务的重要主张,要作为建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经过这一法定程序才能成为国家意志。总而言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得以在依法执政中得到最鲜活的实现和表现。
  (三)依法治国与中国梦的关系。依法治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和题中之义,同时也是“中国梦”实现的条件和保障。曲折的历史已经证明,不实行法治,不依法治国,不真正让法治观念深入民心,中国不可能真正富强、民主和文明,四个现代化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无从谈起。不实现“法治梦”,就不可能实现“中国梦”。
  二、只有能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且指导实践的理论才是有用的
  (一)制度设计与民众参与互动。在《实践论》中,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不仅仅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社会团体,也可能是整个社会。为了能让更多的民众积极参与到法治建设中,为法治建设提供鲜活的动力,各项具体的法律制度设计方案和实施路线都应向民间广泛问计、扩展民间参与渠道,这也是提高公共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也更符合民众生活实际。
  (二)激情与理性、理想与现实。许多法律规定自从其出台之日起便已经落后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当然,人们也就会寻求多种渠道进行宣泄和表达,这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微博、微信等新兴的自媒体。所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要对这些舆论平台进行规范管理,既不浇灭人们对依法治国的信心和热情,也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新兴自媒体对推进依法治国的作用,使之朝着信息真实、科学、积极、正面的方向上前进。
  (三)渐进平衡与法治底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无疑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挑战和风险,所以采取渐进平衡式的是最为安全和见效的选择。但无论我们的改革开放,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提和方向是毋庸置疑的。总而言之,无论法治有多少地方性和多样性,都必须坚守法治的核心要素和底线原则。
  三、找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切入点切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工作能力强和职业道德操守好的法治队伍。《实践论》在行文上,运用了通俗的语言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比如“吃一堑,长一智”、“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那么这些知识是可靠的”等等,从文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毛泽东的人格魅力。高手不在于创造出一些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术语和理论,而是能将大道理讲得清楚、讲得人明白、讲得人信服和会去做。这些都启示我们的法治队伍要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
  (二)充分管理好、利用好、引导好微博、微信、QQ、人人等社交讨论平台。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网络社会也应是法治社会。这些社交讨论平台在目前的中国仍处于高速发展的塑形过程,在这些网络空间中,人人都是记者、真相的揭露者、都有发言权,法律无法面面俱到的缺陷使得人们在这里找到了宣泄和表达诉求的渠道。所以很多新问题都是需要及时回应和解决的,比如谣言充斥、言论引发名誉权之争、隐私暴露,还有就是特定的社会乱象,比如名人微博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粉丝经济、比特币等等。尽管现在从微博运营商的角度,采取了很多规范网络空间的措施,比如实名认证、官方辟谣、惩戒等等,但实际上,与这些网络平台相关的主体对于秩序的维度还有大有可为的空间。
  (三)认真坚定不移地依法执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色”。理论上三者的统一如何在现实中体现出来,又如何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依法执政就是最为生动的机制或者说是平台。依法执政的核心意义在于:“在党与社会、党权与政权的关系上将各级党委的行为统一到宪法和法律以及法治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 辛向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
  [3] 马长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支点[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5).
  作者简介:郭钰(1990.08- ),女,云南玉溪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上一篇:“发展极”社会的经济增长实践与社会治理的效

下一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要件问题和策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