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探人工智能下智慧司法制度

发布时间:2023-12-06 20:17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电子数字时代,宣示着人工智能的到来,传统的信息传递和数据分析,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呈几何增长的各种数据需求。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在各个领域实现领先和超越,法律人工智能对司法制度而言又意味着什么?目前,法律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实现法律检索、文件查阅、案件预测、咨询服务等功能,“人工智能+物理外壳”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法律机器人也款款而来,更在不断发展中给人们带来种种惊喜。法律人工智能技术给法律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尽管我国法律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司法领域对于法律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视和努力尝试,已经为法律人工智能的发展开启了一扇时代之门。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慧司法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为新时代人工智能在司法改革和实践中的应用指明了方向。2019年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提出要“坚持强化科技驱动”基本原则,全面建设智慧法院;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破解改革难题、提升司法效能,推动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与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两翼发力,为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在我国未来的司法改革和实践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思维层面上定位了智慧司法的方向后,在制度和内容层面上更要做好智慧司法的设计和发展,为此笔者认为“智慧司法”建设的主要内容,一般集成了司法行政9个业务项目(智慧律师、智慧公证、智慧普法、智慧法律援助、智慧调解、智慧监管、智慧社区矫正、智慧鉴定、智慧司考),基本上涵盖了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和监管工作等多个方面。根据司法内容的侧重点和现实需求,笔者认为应当以智慧公证、智慧普法、智慧法律援助、智慧调解、智慧社区矫正五个方面为做好智慧司法的突破口,以此来建设好智慧司法体系。


  1、“智慧公证”项目


  以服务为中心,建立“智慧公证”平台。传统的公证业务办理模式,基本上都是申请人带着所需材料到公证机构申请。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公证业务办理手段虽有很大的改进,但在线公证服务基本上仅限于申请和查询两类,即申请人在线选择所需业务并提出申请后,仍需由当事人或受委托人携带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到公证处现场办理手续、领取公证书,业务流程还没有完全实现全程线上办理,没有采用综合智能化手段解决申请人“跑腿”、“身份验证”等问题。智慧公证依托于微信小程序的智能化公证办理平台,支持全流程线上办理,包括公证业务的咨询、申请、身份验证、审核、证件查验、缴费、发放、查询等所有环节都可以在线完成,在确保公证业务规范性的前提下,大大提升办理业务的效率。


  智慧公证平台将人工智能技术引擎嵌入公证业务流程,采用了五项技术,提供精确智能化服务:


  1.在业务咨询环节,提供基于“自然语言对话”的智能咨询服务,群众可以在平台上直接语音咨询而不必输入文字,系统的人工智能引擎将提供答案;


  2.在身份验证环节,采用了微信人脸识别身份验证能力和活体校验技术,实时对接公安部人口库核实申请人身份;


  3.在证书查验环节,可通过多方音视频对话进行远程取证;


  4.在缴费环节,采用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网上快速支付;


  5.在公证书发放环节,可通过邮政EMS方式专递到申请人手中,并嵌入了集成EMS系统的查询模块,可查询专递进度信息;


  6.需要申请人簽名的环节,平台通过支持申请人使用电子签名技术进行签名确认,使公证活动中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智慧公证”不仅实现了市民足不出户办公证,还实现了全流程线上办理和综合智能服务,极大地解决了传统公证中遇到的困难。


  2、“智慧普法”项目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使用机器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全国普法知识库,并基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实现法律需求的智能匹配,可为社会公众提供精准高效的在线法律服务。与传统的灌输式普法截然不同,这是一种新型的互动式普法。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将司法机构、执法机构、普法工作者、法律服务工作者、广大民众互联互通,搭建一个融合在线法律咨询、法律常识推送、相似案例智能推送、民众法律需求数据搜集分析在内的普法新平台,提升普法工作的精准性、即时性、互动性和可持续性。要让民众知晓众多具体的法律条文,通过精准有趣的普法方式让民众掌握最基本的常识常规。


  3、“智慧法律援助”项目


  使用“人工智能法援客服+律师”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快捷的法律援助。利用人工智能法援客服,提升法律援助效率,能够显著降低法律援助成本,为社会公众提供7*24小时在线的法律援助咨询服务。同时,对于一些疑难复杂案件的法律援助,平台支持法律援助律师通过在线视频方式与受援人进行沟通,以便为当事人提供更便捷的法律服务。


  4、“智慧调解”项目


  为迅速、准确地获取矛盾纠纷信息,通过为每名调解员配备人民调解地图,支持当事人各方与调解员进行在线视频调解,足不出户即可化解矛盾纠纷。“智慧调解”实现了调解工作业务线上和线下的无缝对接,线上对人民调解工作实现全过程管理,对重大矛盾调解过程进行监督管控,对平台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可以掌握矛盾纠纷发生的重点区域和关注焦点。对于矛盾纠纷的重点区域进行预警并协调有关部门迅速处置,努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可预见性。


  5、“智慧社区矫正”项目


  利用智慧司法平台可实现社区服刑人员的智慧矫正管理,提高司法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可感知、可获得的矫正服务。社区矫正人员可以通过智慧司法平台进行刷脸认证后视频签到,可以随时登录在线课堂进行教育学习,可以线上提交外出申请,也可以实时跟踪定位社区矫正人员的坐标位置。平台通过在线方式为矫正对象提供普法和管理服务,包括在线下发教育通知、教育文件、考试通知、劳动通知、心理咨询等各类信息。可以根据过去几年的社区矫正人员大数据跟踪分析,看到辖区内社区矫正人员的相关情况,可以参考服刑人员狱内表现再综合回归社会后的数据,分析哪类涉案人员复犯率较高,最后进行精准普法的梳理及推送。


  同时我们也要清晰,技术理念不能超越中国实际。在司法信息化、智慧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作为技术人员,坚持不断深入了解司法工作、理解法律专业。虽然在人工智能系统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会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只要做到不拘泥于自己的身份,以主人翁的身份去思考问题,便能发现司法工作者的业务需求,便能从需求中明确技术的落地方案。勇于推进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才能更好地配合司法工作者,保证司法改革不脱离实际,真正提高司法公正、司法公信力。


  建设“智慧司法”是司法机关重要的战略部署,将对司法行政工作全面走向人工智能新时代,实现“互联网+审判、政务、服务”,打造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的目标发挥重要作用。为满足群众对法治、公正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全国司法系统建设成为安全、稳定、高效、快捷的平台,实现法治公平、公正作出新贡献。

上一篇:陪审向参审的嬗变 ——德国刑事司法制度史的考察

下一篇:当代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