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法学论文>刑法论文

简论对外来流动人口犯罪成因的透视与防控切入

发布时间:2015-09-30 09:53


  论文摘要 作为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外来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人口资源的多元化,优化了生产要素的组合,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但也给公安部门带来了诸多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压力,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治安问题。本文从分析外来流动人口的犯罪状况入手,提出了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控切入点,以期能为公安部门的社会管理决策提供一定依据。

  论文关键词 外来流动人口 犯罪成因 防控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结构的分化整合,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导致我市外来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数量居高不下,业已构成了社会治安的主要威胁。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增强对流入地的归属感,切实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对平安庆阳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对外来流动人口犯罪成因的判断

  (一)社会发展的阵痛代价
  1.个人负能量和社会正能量的矛盾博弈激化。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的社会化、独立性和成熟程度不够等原因,社会物质、文化产品的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当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得不到充分满足时,势必导致个体与社会在利益上的不协调和冲突,当这种不协调和冲突激化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犯罪。
  2.体制变革中的冲突外溢。在我国城市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引发了我国传统文化、落后的封建主义意识与现代化的观念、西方文化的磨擦与冲突格外激烈,加上为实现现代化而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在各种利益的交锋中,权贵势力、社会精英层、中产阶级、社会草根一族的矛盾博弈越来越激烈,暴露出来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社会底层的反弹力道越来越强劲,在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下,就导致了报复社会的情绪爆发,一旦外部刺激的导火索点燃,就诱发了各种犯罪,这也是犯罪现象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3.城市化容纳能力相对虚弱。一方面,随之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化,农村劳动力红利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城市的吸盘效应,成就了农民工庞大的队伍;从另个角度讲,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在我国起步较晚,市场容量有限,融入大量的流动人口,让社会管理一时间茫然无措,政府有限的资源难以承担天量的治安管理重任。
  (二)文化和制度的深层次冲突
  1.文化价值观的不适应。有国外学者指出:“移民犯罪常被认为系下列原因的结果:(1)新旧文化之间的冲突;(2)从乡村迁移到城市;(3)从组织良好的同质社会迁移到无组织的异质社会。”大多数外来流动人口来自农村,在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生活工作方式上都面对着很多不适应,恶劣的环境,多元的外来文化,沉渣漂浮的不良道德,不但侵蚀这农民工的道德底线,在经济上拮据、法律意识的淡漠、对事物辨别力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容易在外来诱惑下,走上犯罪道路。
  2.户籍制度改革滞后性。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体制,导致政府控制力量的弱化及外来流动人口归属感、责任感缺失。直接构成了流动人口融入流入地社会的障碍,使得他们成为城墙内的城外人,或都市中的“边缘群体”,这种状况使得他们融入流入地社会相当艰难。
  (三)个体对外在诱惑的承受力较弱
  由于流动人口多数是来自贫困落后地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法律知识的匮乏,当他们从落后狭隘的地区到了繁华的都市,面对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生活方式,刺激起强烈的物欲;从另个角度讲,流动人口普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存压力、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不停的折磨着他们,打击着他们的自信,摧毁着他们的良知,瓦解着他们的自尊。与此对应的是上流社会的奢侈豪华,不穷尽的潜规则,关系网,以及为富不仁的现象,不断地冲击对方的脆弱心灵,从而引起流群体普遍的社会心理失衡。同时,因城市常住居民对流动人口的歧视和偏见,流动人口对城市和城市人口有着普遍的对抗甚至破坏心理。

  二、对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控切入点

  (一)处理好三个关系
  城市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社会矛盾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必须审时度势,认真处置。
  1.“堵”与“疏”的关系。对来自农村的流动大军设置种种障碍和壁垒,对他们从入托升学、就业、医疗和交通每个关系生存的方向都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只能加剧社会矛盾,撕裂城乡族群裂痕。需要出台一条龙的人性化的政策,让流动大军在法律的框架下,借助经济、文化等多元手段,在公开公平公正环境中,有序流动,文明管理,健康发展。
  2.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目前流动人口对城市的城市管理、就业、住房等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挤压了城市居民的生存发展空间,削弱了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也加剧了城市的治安管理的难度,让城市居民的不稳定感、危机意识和恐惧感加剧。但是从全国一盘棋的思路考量,流动人口让农村隐性失业的不复存在,丰厚的农村人口资源,还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推动了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顺利转型。也为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奠定了基础。所以,流动人口及其犯罪的产生和改变过程,也是国家全局利益与城市局部利益博弈的过程。
  3.主流与支流的关系。农村剩余人口的大迁移,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结果,派生出的一些问题,就如打开门窗,既能流通空气,也不免跑进了几只苍蝇,只要后续窗网(配套措施)跟进及时,一切引刃而解,不能只看到农村人口城市化所造成的某些负面影响而因噎废食。


  (二)从宏观上强化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控战略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政府对农村经济的服务水平,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和税费制度,减轻农民负担,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剪刀差。
  2.加快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是缓解人口大面积流动的一个减压阀,小城镇的环境改善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有保障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就会出现分流,就能缓解城市人口的压力。为此,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要从小城镇做起,凡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及县以下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废除一切不合理的区别待遇和歧视政策。鼓励农民在小城镇落户置业,这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分布,防止其盲目涌入城市的根本对策。
  3.完善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多轨并行,等级森严,国家干部、工人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同,农民的社会保障更是少的可怜,农民养老、医疗、就业无依无靠,亟需得到解决。当前现状,这既不利于启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也不利于社会安定,增加了社会的对立。为此,积极探索适应广大农民需要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迫在眉睫,这对于稳定农村人口、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增产丰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减少流动人口犯罪意义重大,同时也对农村剩余人口的城市化产生深远影响。
  (三)从微观上夯实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控措施
  1.强化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统建设。流动人口主要流入地、流出地的党委和政府,应把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在制定公共政策、建设公共设施等方面,统筹考虑长期在本地就业和居住的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要以居民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为依托,在流动人口聚居区或者原籍为同一地区的流动人口中设立自治组织,与此同时,要树立服务意识,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实际困难,关心流动人口的疾苦,对流动人口一视同仁,在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不得对流动人口实行限制和歧视政策。
  2.整合服务和管理资源。要发挥乡镇、街道基层政权组织和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流入地基层党、团组织要积极吸收和组织流动党员、团员参加组织生活,教育引导他们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各地工会、妇联等社会团体,要鼓励、支持流动人口参与当地有关活动,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集贸市场等依法成立治保、人民调解组织,依法成立计划生育协会和其他各种服务协会,从反映诉求、化解矛盾入手,多渠道提供服务,发挥互助合作的传统美德,增强流动人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3.抓实治安综合治理。公安部门首先应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工作,为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实施重点管理,积极预防、控制犯罪。对流动人口中的刑释解教人员,其常住户口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的派出所要加强衔接配合,认真落实安置保教工作责任。健全以房管人工作机制,严格出租房屋管理措施,强化出租房屋管理规范,对中小旅馆和公共场所等流动人口落脚点和活动场所常抓不懈,下力气抓好治安秩序混乱、刑事案件高发的流动人口聚集区的专项清理整治,实现城乡居民的和谐共处。
  4.建立打击城市流动人口犯罪长效机制。公安机关应根据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规律,加大打击力度,既严厉打击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又及时保护守法流动人口及广大百姓的合法权益。要推进警民结合,社区警点制;落实区域协作,实现犯罪协查、通报制度无缝对接,通过携手打击跨区域犯罪的常态化活动,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三、结语

  外来流动人口犯罪问题不仅仅是社会治安问题,更与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外来流动人口犯罪防控体系的建立及社会融入问题的解决,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只有顺应规律,掌握特点,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严格执行,依法管理,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纳入综合治理的轨道,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积极消除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和条件,从多方面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犯罪,才能实现外来流动人口的有序流动,维护社会稳定。

上一篇:试析民间融资困境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理解

下一篇:试析教唆人、帮助人与监护人责任及监护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