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花都区青少年犯罪的特征与预防
论文摘要:随着广州市花都区经济的稳步发展,花都区的人口,包括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都在迅速增加,由此涉嫌犯罪的人数也有上升之势。在涉嫌犯罪的人群中,青少年犯罪比例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每年有超过十分之一的犯罪嫌疑人是未成年人。青少年犯罪的特征与预防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主观恶性 花都区
随着广州市花都区经济的稳步发展,花都区的人口,包括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都在迅速增加,由此涉嫌犯罪的人数也有上升之势。在涉嫌犯罪的人群中,青少年犯罪比例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每年有超过十分之一的犯罪嫌疑人是未成年人。青少年代表着未来,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极大的可塑性,学术界对青少年及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课题也有较为详尽的研究,如能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正确面对并引导失足的青少年,必能使涉嫌犯罪的青少年迷途知返,否则,可能使社会增加更为沉重的负担。下图为花都区近几年公诉部门受理的涉嫌犯罪的人数。
一、青少年犯罪主体
青少年犯罪的主体很大一部分是在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第一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逐渐长大,跟随父辈来到广州等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的被父辈送进当地的学校学习,有的也和父辈一样到工厂打工。他们都接受了当代经济与文化改革的碰撞与冲击,却鲜有父辈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些青少年耐不住在校读书的寂寞与在工厂打工的清苦,在一些不良风气的诱导下,渐渐走进犯罪的深渊,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就成了青少年犯罪的高危人群。
二、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征
(一)主观恶性相对较小
相对于一些年长的犯罪嫌疑人,多数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在参与犯罪时,主观恶性较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制观念淡薄,实施了犯罪行为还未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危害性。涉嫌犯罪的青少年平均学历为初中,对法制方面的了解和学习极其有限,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已涉嫌犯罪,当锒铛入狱时才恍然大悟,却悔之晚矣。有一个涉嫌抢劫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多次在供述中提到,自己去抢劫仅仅是因为"好玩"。
2011年底在花都区发生了一起涉及五个犯罪嫌疑人的团伙抢劫案,其中三人是未成年人,两人刚满十八岁。五个青少年在一起玩乐,看见被害人路过,一人提议去找被害人请吃宵夜,其余人均未置可否,但尾随提议之人围观过去,提议之人向行人索取财物时,其余人只站在一旁观看,以为没有动手自己就没有犯罪,甚至警察前来抓捕时,还有人站在原地不动,以为与自己无关。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未置可否并尾随的举动实际上是一种默认,而几个人围在被害人身边也给被害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提议之人可以顺利地获取被害人的财物,所以未曾动手的人也是本案的从犯,涉嫌构成抢劫罪。几名青少年在狱中通过法制教育,方才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却已身陷囹圄,教训是否太深刻了一点?
2.出于哥们义气,逞强导致犯罪。有的青少年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涉嫌犯罪,但出于哥们义气,不好意思拒绝朋友的要求,半被动地进行了犯罪活动。这些青少年事实上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只是想帮朋友一把,以为可以侥幸逃脱法律的惩罚,当法律的制裁摆在眼前时,才悔不当初。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一次次抹不下情面参与犯罪活动,又岂能次次都躲过制裁。特别是一些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等案件,绝大多数案件都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因此的,参与者明知这样的行为违法,依然基于哥们义气前去助威,生怕别人嘲笑自己懦弱,结果既害了被害人,又害了自己。
2012年初,在花都区炭步镇发生一起非法拘禁案,涉案双方人员年纪最大的也只有十八岁。两名犯罪嫌疑人因与被害人有债务纠纷,将被害人从网吧带回自己家中,邀同村好友帮忙看管,并向被害人的母亲要求支付债务。这些同村好友均已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但又不好意思拒绝犯罪嫌疑人的要求,只好硬着头皮实施帮助行为,后全部被警察抓获。最后,因被害人被关押的时间未满二十四小时,又没有证据显示犯罪嫌疑人有打骂被害人等严重情节,犯罪嫌疑人尚不构成犯罪,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同村好友等一干人才幸免于被判处刑罚的命运。当然,更多的案件当事人就没有这样幸运了,谨慎交友,适当说"不"才是青少年应当注意的。
3.面对问题时惊慌失措,处理不当导致犯罪。青少年由于社会经验尚浅,遇见一些突发性问题时,容易惊慌失措,使本来可以控制的局面失控,使自己陷入罪恶中。
2012年1月,一名年仅21岁的犯罪嫌疑人驾驶小轿车行驶在路上,准备回家与父母一起吃年夜饭。同时,被害人也驾驶摩托车高高兴兴地回家。悲剧在一瞬间发生,因为被害人的摩托车突然转弯,两车相撞,被害人被撞飞去倒在地上,生死不明。这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应该做的是赶紧报警并抢救伤员。但是,犯罪嫌疑人害怕了,他驾驶小轿车扬长而去,没有停留,没有顾及被害人的死活。尽管犯罪嫌疑人回家后两小时又赶到了交警队,但其驾车逃逸的事实已无法逆转,此次交通事故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被害人的情况将决定其是否构成犯罪。回看本案,因为发生事故主要是由被害人引起的,犯罪嫌疑人如果不逃离现场,及时救助伤员,其只需要承担部分民事责任,甚至不需要承担责任,但因为其逃逸行为,其不但要承担全部民事责任,甚至可能因被害人的情况恶化构成交通肇事罪。所以,遇到事情,沉着冷静地采取恰当措施有多么重要,对错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二)具有突发性、暴力性、团伙性
1.青少年的本性一般都不坏,之所以成为犯罪嫌疑人,往往伴有一些冲动的成分,致使青少年犯罪具有突发性。2011年在花都区,一个犯罪嫌疑人因与被害人的女友有债务纠纷,与被害人就债务偿还问题进行协商,谁知一言不合,犯罪嫌疑人拿刀将被害人捅成重伤。犯罪嫌疑人就这样"莫名其妙"地从一个债主变成了犯罪嫌疑人,涉案人员都还未满二十岁。
2.青少年犯罪不管是为了财物还是所谓的颜面之争,多带有暴力性,毕竟青少年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不将精力用对地方,其行为容易有暴力性。经统计,青少年犯罪主要侧重于抢劫、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等暴力性犯罪。而本地的中年人则比较容易涉嫌贩卖毒品罪。
3.青少年单独一人往往能克制自己,在群体效应的带动下,又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很容易受到其他人影响去实施犯罪,故青少年犯罪多带有团伙性。经笔者调查,青少年犯罪中最常见的是四人组合。
三、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多方配合,以及青少年的自身努力,如此才能收到好的预防效果,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
一是青少年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慢慢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却又在精神与物质上需要父母的帮助,父母的正确引导对青少年影响最大,也最为直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父母更需要严格要求子女,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具有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不能一味依靠长辈的权威去压制子女,还要使用正确的方法,以理服人,建立良好的家庭榜样。
二是青少年成长在社会中,对社会不良风气的鉴别能力与抵御能力都比较弱,故社会应积极宣扬,尤其在网络与影视上宣传优良的道德品质,注重普法宣传,杜绝淫秽、暴力等低俗思想污染青少年的心灵,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三是学校不仅要教授青少年知识,更要注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体系建立,对优质的思想行为进行表扬,对恶劣的思想行为进行批评,帮助青少年明辨善恶,学会控制情绪,知道如何面对突发情况,怎样面对人生中的挫折,怎样面对异性。
四是不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学校,都是外因,归根结底,还需要青少年自己宽于待人,严于律己,自动摒弃不良文化的侵扰,不交损友,不逞强斗胜,积极向上,为自己,为家人,也为社会打拼美好的未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花都区也需要青少年的建设,积极引导青少年,对涉嫌犯罪的青少年施行宽严相济的法治精神,尽可能给予失足的青少年改过自新的机会,一定能降低青少年犯罪的发案率,花都区的明天也会更美好。
上一篇:试论民意与刑事司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