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法学论文>刑法论文

周公心性论甄微

发布时间:2016-04-01 16:18

  心性论是中国传统思想范畴里重要的概念。直以来,学者研究此课题,多以告子、孟子的性命之辩为主,且把其作为中国人性论的开端。研究心论的,认为《论语》《老子》虽然谈到,但没有对进行诠释。因此,有关心性说的探讨也始于孟子。事实上,周公作为西周重要人物、中华思想文化的奠基人,他的思想言论蕴含了先秦诸子的一些思想观念,并对后世百家学说产生了重要影响。钱穆、徐复观都认为研究中国思想,至少应由周公开始《序》,。只是胡适研究中国思想截断众流,从老子、孔子讲起,序》,蔡元培语,于是学界讨论中国传统思想,就不再追溯到周公。

 

  近来学者研究先秦思想,追根溯源,探讨前诸子时期的思想,于是对周公的一些思想进行研究,如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一儒家思想的根源》郑开《德礼之间一前诸子时期的思想史》等。其他学者讨论周公思想最多的是他的‘‘明德慎罚S585-587,极少涉及心性论,只有傅斯年63'徐复观^-7、张立文等就《周书召诰》节性一词而进行辩论。近来王淑文《〈尚书〉人性论初探》分析了傅斯年、徐复观的见解。该文和张立文主编的《性》都讨论《尚书西伯戡黎》不虞天性和《召诰》节性,惟日其迈两句,认为指天的性情。但他们没有讨论周公的性论。

 

  可见,学界极少探论周公的心性论。笔者认为,研究心性论,不能只限于倜书》提到的字,这样的范围太狭窄。研究周公的心性论,至少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通读《周书》诸诰,它们是记载周公言行的一手材料,方面是从心性的概念、范畴着手。西周时代,直接提出字、字的文献极少这不能说西周时代就没有关心、讨论心性问题,尤其是周公在周初诸《诰》中,对心性提出一些含蕴的看法,这值得我们分析。

 

  、周公的人性论

 

  讨论人性论一尤其讨论诸子论人性时,一般认为人性论的范畴包括性善论、性恶论、先验后验问题、后天环境与人性的关系(这涉及教育)、人性与性情、才情与气质、私与公等。周公虽然在倜书》诸《诰》中只直接提出节性一词,但这只不过是周公人性论的_部分。我们通过对《周书》诸《诰》的相关记载,可以拈见周公的人性论。

 

  ()周公提出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的重要命题:性善无不善,后天极重要,强调人的主动性

 

  1.周公强调幼童是人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后,迁殷遗民于洛邑,并决定营建洛邑为东都,以巩固统治。周公摄政五年,成王叫召公到洛邑筹划营建洛邑之事,其后周公到洛邑视察工程进度,讲了《召诰》。《召诰》记载周公对召公所说的话,提出自贻哲命的命题:王乃初服!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知今我初服。若生子,孙星衍解释为谓若养子教之”;

 

  初生,王充《论衡率性》篇指十五岁M68‘‘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是说_个人的人性善或不善(即人性善或不善)在他幼年时就决定了,这有俗话‘‘三岁定八十宿命之意。可见,周公强调幼童是人性发展极重要的时期,幼童对人性善恶起重要作用。

 

  2.周公强调自贻哲命、后天努力相当重要即使幼童未识善,未向善,但是他肯努力向

 

  善,上天必然赐给他圣智的性格。这也说明了因果关系:努力向善是因,得到圣智的性格是果。可见周公重视后天教育、肯定人为努力。有关周公的教育思想,笔者另有文章详论,此不赘述。周公重视圣智,《多方》篇说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意思是聪明的人不动头脑念于善就会成为狂昧,狂昧的人肯动头脑念于善也会聪明起来。可见,周公强调我们用脑(即用。周公重视,详见下文),聪明也《多士》篇矧曰其有听念于先王勤家”,于省吾认为金文‘‘’“同字,训明的201-202。可见”“”“,在周公时代的意义基本相同。周公重视听、视,进而重视以指导感官而形成的认知观、是非价值观,这影响了孟子、荀子的心与五官关系论。又,圣智观念到了战国时期,儒家发展此_看法,并把’“加以区别I“在认知观、境界观等方面比高。

 

  3.周公认为圣智、吉凶、历数长短是上天赐予的,非人力所能改变

 

  周公认为,人的智力(内在的)、命运、寿命、历数(政权久暂)(后两者是外在的)都操之于上天。乍一看,周公似乎偏向宿命论,但是周公又说:知今我初服,这四者是成王初受天命时必须好好争

 

  取的。易言之,周公认为,智力、命运、寿命、历数四者虽然操之于天,但人若尽一己之力,就能从天那里转而操之在己。蔡沈《书经集传》说:初生习为善则善矣。”M148,周公还是强调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周公认为善是要靠自己学习而来的。

 

  4.周公没有直接说明他对人性的看法

 

  周公含糊的人性论,却给予后世讨论人性的丰富空间。刘起釺认为周公的人性论是性善无不善,周公的人性论和孟子、荀子的看法有歧异,而和告子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孟子.告子上》)的看法相同。其实,周公这种人性论也和墨子等相同。王充《论衡率性》篇引《召诰》此段文字后,说:杨子哭岐道,墨子哭练丝也,盖伤离本,不可复变也。墨子主张人性之初犹如白练布,后天环境影响了人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QQ截图20160325171659.png


  周公这里虽然没有具体说明人性善恶,但从周公在其他诰文中的表述可以看出,他认为人性有善的_面,也有不善的_面,因此,他应主张性善性不善。下文从这两方面来论述。可见,周公特别强调成王之心要善于听取不同声音,才能广纳善言,不使民怨积累,导致发生变乱先王之事。

 

  2.(君权)设置官职、选用俊德之前,要知候任者之心

 

  周公在《立政》篇说: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灼见三有俊心;以敬事上帝,立民长伯。”M1674文王、武王在设置重要的三宅官职、任用重要三俊之官时,能学习、深悟禹、汤择用三大臣的用心,由是敬奉上帝,承上帝的德音为人民建立正长侯伯。吕祖谦《书说》评云:三宅,共政者也,知其心者犹未尽,则不能无间,惟文、武真能知其心也。三俊,待用者也,未与事遇,则底蕴不外见,惟文、武灼然见其心也《汇纂》引孙继有云:大抵人臣立朝,以心术为本。心术不正,纵行事可观,言论可采,亦非吉士。克知灼见者,知其心之果正而无它,即克知厥若之意。

 

  可见,宋儒认为文王、武王都能知道三宅、三俊之心,有论面知心的本领。周公认为成王应该学习文武,要有知贤善用之心。

 

  3.君王(成王)坚持干下去,能成功,能胜任成王刚亲政,对一些政事可能不熟悉。周公鼓励他用心坚持下去,就能胜任。周公在《洛诰》篇对成王说;‘朕复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东土,其基作民明辟。

 

  周公亲政七年后,把天子之位交给成王。周公认为上天已赐成王予如此大位,成王就不应该担心自己治理天下的能力不及先王。可见,成王对治理好天下的信心可能不够。周公从天命和历史(自己辅弼他)两方面来鼓励他,相信他会成为贤明君主。成王后来成为贤君,这与刚亲政就受到周公鼓励有关系。

 

  可见,只要有心,有信心,做事情就能胜任、就能成功。

 

  4.君主容易影响下属的心

 

  周公在《梓材》篇告康叔云:予罔厉杀人!亦厥君先敬劳,肆徂厥敬劳。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M1422上文已经说过,周公告诫康叔到卫国当诸侯后,要表率臣下,不能任意纵容间谍、恶霸、杀人犯、私刑犯等。周公强调上行下效,要防范上梁不正下梁歪。可见普通官员(可推及于普通百姓)容易受君主(最高统治者、领导)的意志、行为、客观环境的影响。

 

  这样,君主、官员或普通百姓都必须提高修养一从下功夫。

 

  ()论贵族之心:尽心办事,不可贪图安逸

 

  周公在《康诰》篇对康叔说: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M1313周公要求康叔到卫国后,不可贪图安逸享乐,要尽心办事,这才能治好卫国。尽心,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所尽的对象是办好事,不是办坏事;尽心于政务,就不会分心于贪图安逸,爱好享乐之事上。一心不可两用,更不可用于善,用于不恶。

 

  ()论心、教育、爱物三者的关系:周公认为长辈好好教导后辈,爱惜土产,就能改善心

 

  周公在《酒诰》篇引文王之言说:惟土物爱,厥心臧,聪听祖考之彝训。”M1388文王的意思是说:我们的人民应当训导他们的子孙,让他们知道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东西是可爱的,不应浪费掉,这样就可以改善他们的心,使他们聪敏地听从祖父们的训言。

 

  ‘‘土产,每个地区都应该有其独特的土产,即物之所宜。若能珍惜、爱护这些‘‘土产,就能培养出爱护自然、环境的心,也能培养出爱护、保存当地文化、风俗的心。由爱自然、外在的风物之心,进而改善自己内在的心。以外(在之物)善化内(在之心),再由内在之心影响下一代,代代相传,心心相传。这就是惟土物爱,厥心臧,聪听祖考之彝训的内涵。

 

  三、结语

 

  周公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内涵丰富,对先秦诸子及后代思想、政治产生重要的影响。可惜学者对周公的思想没有深入认识。就周公心性论言,学者只囿于《周书》中提到字而加以论述,并没有就整本《周书》有关周公言论进行阐述。就人性论而言,周公提出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的重要命题。他的人性论偏于性善无不善,强调后天‘‘的重要、人的主动性。他认为家庭伦理是‘‘天显的,父子兄弟应互相爱护;君主应关心百姓,百姓应有向善的可能;人性求安乐。他认为人性也有不善的可能,他以卓越史家的历史眼光看夏商兴亡,再从最高统治者的角度观察,认为权力对人性产生腐蚀作用,人性未必能善始善终;君主有个人私欲,断狱未必公正,其人性未必是善的。周公强调心论他认为环境对人性起重要作用,人性也容易受环境影响,环境重要。他重视教育、教化。就的内涵言,它包括人心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敬。周公重视心尤多于重视外物、礼仪。他也极重视君王之心、贵族之心:尽心办事,不可贪图安逸。他强调论心、教育、爱物三者的关系:周公认为长辈好好教导后辈,爱惜土产就能改善心。这是中国天人合一理念的雏型。周公的心性论对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告子、鹖冠子等直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周公心性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周公所强调的心是指人文心、历史心1,而非只是个人之私心而已。

上一篇:有自律,才有自由

下一篇:从状元到近代法政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