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宪法意识 构建和谐校园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宪法在建设法治中国战略格局中的核心位置。高校应成为弘扬宪法精神的重要基地。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大学的和谐校园必需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众多法律规范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它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出台,这成为中国法治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宪法和法律行同虚设,给我们国家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民主法治建设才逐步转回正轨。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后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对这部宪法逐步进行了修改、完善。2014年,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第一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进一步明确了宪法在建设法治中国战略格局中的核心位置。紧接着,就在几天之后,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又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为了加强宪法实施,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最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增强宪法意识
宪法意识是人们对宪法精神与基本内容的理解、认同与情感。大学生是我国法治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必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虽然强调对全体人民进行普法教育,增强宪法意识,但对在未来国家生活中位于主导地位的大学生来讲,必须先行。大学一直被称为小社会。有关调查资料显示,随着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大学校园存在着比如信仰危机、人际关系危机、诚信危机等众多危机,一旦这样潜在的危机达到一定的限度,那后果将不堪设想。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中流砥柱人才的阵地,应成为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的重要基地。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大学的和谐校园也必需大力增强大学生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一提到宪法就能想到根本大法,但为什么被称为根本,却不理解,也说不明白,只是觉得是国家层面的,离自己生活很远。而其实,宪法与大学生息息相关。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包括五个基本要素的和谐,那就是人、事、物、景、情。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校园和谐的成败,人的和谐与否是起着决定作用的。构建和谐校园离不开宪法的保障。宪法能确保国家与公民这一最基本社会关系的和谐,因为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社会和谐、校园和谐的先决条件。宪法保障的人权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只有尊重和保障人权,每个大学生都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和谐校园的形成才有生机和动力。宪法所维护的正义是和谐校园形成的前提。校园是个小社会,只有切实维护公平正义,心情才舒畅,人际关系才协调,建设和谐校园才有基础。
二、构建和谐校园,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首先,应该努力拉近宪法和大学生的距离。要把宪法教育纳入高校教育的全过程。目前,所有高校大一新生都要学习一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关于宪法的内容今年在修订教材时也大大增加,但宪法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不仅在课堂上而且要在课堂下。保障人民的根本权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当充分发挥宪法作用,让宪法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要通过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普法形式,拉近大学生与宪法的距离。有高校曾对600多名大学生宪法意识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宪法的主要作用就是规定国家基本制度的,是高高在上的,而认为宪法的核心是限制保障人权、国家权力的,加在一起还不到五分之一。宪法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社会的价值共识,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宪法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来源于人民。应当而且必须在高校开展宪法宣传和教育,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使大学生明确宪法和法律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最强大的法律武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和自己学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教学楼、餐厅等公共场所放置宪法通俗文本,可以采用借阅也可以免费发放的方式。在学校的宣传栏、广播站、网站以画面和声音的方式使宪法精神入大学生耳目心,让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真切感受宪法的实际意义,在宪法的阳光下尊重保护他人人权,履行自己应尽义务,进而构建和谐校园。
第二,利用好一年一度的宪法日。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而要做到依宪治国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宪法,国家宪法日正好是大好时机。设立国家宪法日其实是一种文化建设。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充分认识宪法、相信宪法、主动运用宪法;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为了让宪法从文本走入生活、融入社会,成为人民手中的法宝,进而使人们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最终社会将形成一种宪法文化。学校可以在宪法日纪念周组织模拟法庭、法律讲堂、诗歌朗诵、主题班会等活动,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生动的案例、互动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对宪法的兴趣。宪法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培育宪法理念,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要让宪法走进歌曲、走进生活、走进学校,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三、让宪法成为每位大学生的信仰。
在高校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增强大学生宪法意识,让宪法精神植根心底,宪法信仰必会蓬勃生长。要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从宪法实施过程中体会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对宪法的信仰。要把宪法精神融入到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素质当中,推动宪法宣传教育走进课堂再走出课堂、遍布校园,走向社会,如果每个大学生都能把尊宪守宪化作自觉行动,那么我们的校园就会更加和谐,我们的社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刘荣华(1971-),女,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宪法宣誓制度的深层价值
下一篇:“鞍钢宪法”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