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法学论文>宪法论文

浅议大学生宪法观念及其培养

发布时间:2016-08-15 11:39

  一个国家公民宪法意识是衡量该国法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大学生的宪法意识不高,对宪法的了解少、兴趣低,宪法权利意识差,没有形成宪法至上的理念。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宪法教育和宣传,增进大学生的宪法观念,推进国家的法治进程。

 

  宪法观念是人们对历史与现实中的宪法规范、宪法实施、宪法活动的认知和评价。一个国家公民的宪法观念是衡量该国法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培养大学生的宪法意识,在宪政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

 

  一、大学生宪法观念的调查情况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了解大学生的宪法观念,既可以观照中国宪法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可以预测中国宪法在未来的发展。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宪法观念如何?传统宪法学往往拘泥于规范分析,实证研究少之又少,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调查更是寥寥无几。为此,笔者在大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宪法观念的调查,初步了解大学生的宪法观念。课题组发放调查问卷,设置了20个与宪法有关的常识性问题,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70%的大学生能够掌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时间50%的大学生不知道我国最早宪法是哪一部。约20%的同学能够了解宪法的一般性规定。有 17%的大学生理解我国的国家机关包括哪些,有98%的大学生不清楚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职权。对我国的人大代表产生方式和任期仅有45%的大学生了解。对于82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和自由只有23%左右的大学生了解。有15%的大学生能了解全国人大的职权,而在维权方面,只有15% 的大学生选择正确。

 

  整体而言,当前大学生的宪法意识不高,对宪法知之不多、兴趣不浓,宪法权利意识差,没有形成宪法至上的理念。

 

  二、大学生宪法观念薄弱的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缺乏主动性。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本专业科目的学习上。多数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都没学习的主动性,对学校开设的法律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2)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学课堂上讲的大多是法学理论,而忽略了实务,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时间一长知识便逐渐淡忘,特别是像宪法学、法理学等理论性强的科目更是如此。(3)缺乏责任感。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不少大学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教师和学校方面的原因。教师是宪法知识的传播者,学校是传授宪法知识的场所。当前主要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要求学生大多不够严格,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书或是课外读物,导致多数学生的法律知识大大缩水。(2)课堂教学单调。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不少老师联系相关实务少,课堂气氛不活跃,失去上法律课(包括宪法知识)的兴趣。

 

  3.国家和社会方面的原因。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法制建设,但是法治体系尚不健全,有些宪法制度尚未真正激活,对大学生的宪法教育不够。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人民有尊严,宪法才有尊严。有些组织违反宪法不被认为是违法,而违反刑法或者红头文件则认为违法或者犯罪。况且,国家一直没有将宪法知识作为任用、考核官员的硬指标,教育部门没有将宪法作为高考政治卷中的重点。因此,国家和社会在这方面还没有提供很好的平台和实践,导致大学生学习宪法知识的热情不高和动力不足。

 

  4.宪法本身的原因。如果宪法实施监督制度不完善,再好的宪法也只能沦落为纸上宪法。目前我国宪法实施、监督制度还不够完善。现实生活中公民权利受到侵犯,在穷尽了其他手段后,无法通过宪法诉讼得到救济,时常发生宪法权利被侵犯而得不到有效救济的事例。对此,宪法高高在上,却显得束手无策。不少大学生甚至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也认为,宪法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这种状态的存在极大地损害了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制度上的不完善,社会上还未形成尊重和维护宪法的风尚,使大学生难以形成浓厚的宪法意识。

 

浅议大学生宪法观念及其培养


  三、培养大学生宪法观念的重要性

 

  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权威。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宪法观念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具有现代人格的公民。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具有法治精神、宪法意识、权利观念是国家现代化和公民现代人格的基本内涵。宪法是一个国家对人民的承诺。宪法不仅写满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而且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制度。一个不懂得宪法的公民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一个不遵循宪法的国家就不可能跻身为现代化国家。所以,必须从现代化的高度看待大学生宪法观念的培育问题。

 

  2.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宪法意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指标。截止到 2014年底,我国有效法律达247件,行政法规730部,地方性法规就更多。大学生不可能像法律专业人士那样通晓国家的法律法规,但是必须熟悉仅有 138个条文的82年《宪法》,了解一些法律常识。一个大学生如果不清楚中国宪法,不仅缺乏起码的法律知识,而且不配称为当代大学生。

 

  3.有利于造就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我国每年有700多万大学毕业生,他()们是未来中国公务员队伍的后备力量,是未来法治社会的建设者。可以说,他()们对法治的信仰直接关系到法治建设的成效。法律素养,尤其是宪法意识,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的基本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一个公务员不懂宪法法律,又怎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胜任本职工作呢!

 

  四、培育大学生宪法观念的途径

 

  宪法意识的形成是主体、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进行有意识的、有计划的、全方面的培养,才能使大学生形成遵守宪法、捍卫宪法、崇尚宪法、信仰宪法的基本观念,使宪法意识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全人格中必不可少的主体意识。

 

  1.加强和改革学校课堂中的宪法教育。宪法知识的掌握是形成宪法意识的前提。目前,要想提高大学生对宪法的认识水平,需要普及宪法知识,加大宪法知识的教育。一是加大宪法知识的讲授和考核。在大学法律基础课程中,增加课时,重点讲授宪法原理和知识,建立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考核机制。二是改革教学方法。提倡采用案例教学法,生动的案例不像抽象的理论那么单调、乏味,容易引起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更有说服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宪法。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是讲授宪法的基本权利部分和基本制度,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宪法权利的主体。三是加强实践教学。除课堂教育外,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训当中去,开设情景教学,学以致用,让大学生,尤其是非法科学生,从思想上、行为上真正重视宪法,切实提高他们的宪法知识。

 

  2.切实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大学生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而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社会上的各种消极和积极因素对大学生都能够产生直接影响。大学生宪法意识不强,与国家尚未建立完善的宪法权利保障机制有关。国家如果真正建立了宪法监督保障制度,那么大学生就不可能忽视宪法权利的存在。社会上人们对宪法抱有积极、慎重的态度,将自己视为宪法权利的主体,那么宪法就会在大学生的心中落地生根。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出:为权利而斗争。因此,要想提升大学生的宪法意识,一是要建立宪法权利保障机制,让宪法扎根在公民的心中,体现在公民的实际行动中。二是必须从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权利着手,例如人格尊严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通过加大保障力度来提升他们对宪法的热爱。

 

  3.加强宪法实施监督制度的建设。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在于实施。这是宪法实施的基本经验和共识。将宪法付诸实施的理想,关键在于激活宪法制度,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并将之贯彻落实下去,使全社会形成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社会氛围。违宪审查可以有效地遏制任何对宪法的冒犯、僭越的行为,从而维护宪法的权威。建立了违宪审查机制,其他诸如人权保障机制、宪法权利保障机制等,就会形成一个倒逼机制,从而不断作用于宪法生活,最终形成一种宪法至上的信仰。

 

  作者:高转辉 张白雨 刘根 来源:老区建设 20164

上一篇:论英国宪法框架下国际条约的法律地位

下一篇:美国宪法修正案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