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法学论文>宪法论文

关于“鞍钢宪法”半个世纪后的探析

发布时间:2015-07-04 21:02
   论文 关键词:鞍钢宪法 历史 功绩历史局限性
  论文摘要:半个世纪前诞生的“鞍钢宪法”作为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探索
  1960年春天诞生的“鞍钢宪法”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了,它曾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也引起了国外的一些研究机构和 企业 的重视,以至于今天仍然是我国思想理论界所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艰辛探索

  其一,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 总结 推广“鞍钢宪法”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好国有 企业 ,推动生产力的迅猛 发展 ,但发展生产力的方法不都是对头的。
  1958年3月10日,毛泽东同志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中说:1956年4月提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自己的建设路线,原则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这套方法在两个月后中共八届二次会议通过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和随后发动的“大跃进”运动中得到体现。这套方法的初衷是好的,缺点是过分强调人的主观精神对客观物质的反作用,无限夸大主观能动作用,否定物质利益原则,抹杀劳动者物质利益差别,企图单凭用 政治 运动的方法来调动劳动者和生产单位的积极性,以此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鞍钢宪法”中的“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正是“大跃进”运动发展生产力方法的直接体现。借用革命或阶级斗争或群众运动的方法,而不用 经济 的方法来搞经济建设收效甚微。原因是,这样的方法对公民中的先进分子可能是有效的,而对绝大多数公民则可能是无效的;这样的方法,在短期内可能有效,而长此以往则很难奏效。从1958年至1978年的20年,我国经济长期处于停滞徘徊状态,足以说明用毛泽东同志倡导推行的“抓革命,促生产”的方法发展经济是不可取的。
  8o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经济建设的教训时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领袖,

上一篇:道路通行权内涵初探

下一篇:对生命权入宪的法律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