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人与自然关系视阈下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探析
论文摘要 本文论述和分析了在建国初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实践进程。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进程。
论文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与自然关系 科学发展观
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自然价值上,中国共产党人已清醒地认识到因片面追求发展而导致自然生态危机的严重后果,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有效解决人口、环境、资源等矛盾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之间和谐共处,保持社会、经济等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紧迫性、重要性和时代性。在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良好发展的同时,中国人民在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正确带领下,努力实现着人与赖以生存的自然和谐发展。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亿万人民为了改善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断地进行探索,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一、建国初期以拼资源换增长
在我国建国初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在处理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我们过分强调和追求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在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方面强调得明显不足。建国以来“文革”、“大跃进”等失误的决策和实践造成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大量通过乱采滥挖、围湖造田、过量开采地下水、毁林开荒等应对快速增长的人口对粮食和资源等的巨大需求,如北方一些地区过度开垦荒地,草原地带过度放牧,农灌区过度引用江河水,超采地下水,直接导致大面积的草场沙化,大量的农田被沙漠吞蚀,防风林带枯萎死亡而失去涵养水分、保护表土的功能。这些问题导致了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问题逐渐凸现,致使土地资源、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和浪费,严重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己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乃至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产生了极大威胁。当前,中国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在许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滥垦、滥采、滥伐层出不群、屡禁不止,资源大量浪费和不可再生的破坏又非常突出,生产、流通和生活消费方面的浪费惊人,致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回收率和产出率严重偏低,空气污染严重,酸雨面积、雾霾天气己占全国面积的二分之一。
二、改革开放时期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我们党和国家逐渐认识到自身在对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的存在偏颇,生存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至此,我们党和国家愈来愈重视环境维护和保护生态资源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受到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和指导下,我们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始贯穿和落实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方方面面。我们从80年代就开始把计划生育、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20多年发展实践中,使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来。1988年开始实施全国平原绿化工程累计完成造林710万公顷。1991年启动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386.4公顷。我国在大力发展人工林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天然林的防护。1998年以来,中国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有效地保护了9837.72万公顷天然林,累计减少天然林资源消耗4.26亿立方米。,我国政府在1994年3月25日讨论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确定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该文件指明了我国在实现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等协调发展的方向和途径。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5月明确指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就是正确处理和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人口、环境、资源等的关系,我们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战略。此后他又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
三、小康社会建设时期全面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
在我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党能够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中共中央于2003年10月,第一次在《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地提出和贯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2003年中国政府制定了有关针对在我国肆虐的“非典”等特殊和典型传染疾病的应对措施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北京、广东等多地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有关禁止捕杀、食用和出售像果子狸等这样的野生动物的地方性法规。胡锦涛同志2003年12月,在阐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含义和基本要求时,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重点重申了其重要性。温家宝同志于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作了重要讲话,集中和重点地阐述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关问题。不久,胡锦涛同志于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等问题。
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化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进一步提出改善生态环境,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力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是建立可持续的人口结构。具体要求将9‰作为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控制上限,全国人口数量总额到2010年控制在14亿以内;进一步提高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实现超过95%的初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要达到20%左右的毛入学率,在青壮年中实现95%以上非文盲率。二是建立可持续的资源结构。为此,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集约化、高效率地利用,不断提高和改善资源承载能力,以可持续利用原则建成资源保障体系、重要资源战略储备安全体系。三是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系统。为此,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3%以上,治理和实现生化草地达到3300万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0万公顷,主要环境污染物如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物等的排放总量在前5年的基础上下降10%以上,污水处理率在市级城市要达到60%以上。不仅如此,党的十六大还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了进一步阐述和规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重和突出强调,在社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全国上下要着力于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发展速度和发展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要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和承载力相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得以不断保护和加强。所有这些都明确地昭示和激励世人,我们党和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要走更科学、更清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将事关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赖以发展,事关子孙后代以至千秋万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纳入了党和国家发展的总体大政方针和战略,将其提到了我国基本国策的理论和实践高度。
随着我国建设和发展实践的不断成熟,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提出基本形成和构建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能源资源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发展模式、消费模式。具体要求形成较大规模的循环经济,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有效控制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明显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在全社会牢固和全面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须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文明、和谐发展道路。为此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充分考虑和保障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资源和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人口适度增长,加强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开发利用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护;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必须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并将其落实到社会中的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个人的方方面面;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和保障能源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生态环境得以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全面加快形成和完善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开发、利用和推广节约、循环利用、替代、治理污染和减排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利用清洁能源、循环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降低土地流失和沙化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降低水污染,科学合理地建设和实践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广泛和大力提高能源资源再生和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型产业,加大节能环保产业投入,重点和突出加强土壤、大气、水等污染防治工作和力度,改善和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加强荒漠化、沙漠化、石漠化等治理工作以促进生态修复能力。这些要求和具体工作规划,标志在我党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党和国家发展思路从传统拼资源换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转变和质的飞跃。
多年来,我国明确制定和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战略,努力从充满反复和复杂斗争的国际可持续发展合作运动中,大力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人、财、物等方面的团结合作;“晓之以理”地说服发达国家积极主动承担其义务和责任,并促使他们愿意从资金、技术、政策和治理等方面实施和开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帮助及支援,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国际间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合作。基于此,我党和国家与时俱进地积极推进国际间可持续发展领域进行研发合作,多方努力和积极寻求有关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实现有力支持与帮助;在先进技术消化与吸收、重点技术利用研发、财政支持等方面,积极拓展政府机构、政府部门、研发组织、研发机构、民间组织、生产企业等之间的密切合作与联系;积极采用和引进国外规模经济、成本领先、高效益的先进技术,加强制定和完善国际间可持续发展合作项目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借鉴吸收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逐步建立与完善促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践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措施,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和落实国内外先进环保技术的引进、应用和实践。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是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国家治理和建设理论的大胆创新而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简论反恐对国家自卫权的挑战与发展
下一篇:试论普遍政治与差异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