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析公民社会视角下的大庆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07 09:24


   论文摘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主动进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大庆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一直走在黑龙江省的前列,2008年11月,大庆着手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率先在全国地级市中成立大庆社会工作委员会。但作为社会管理主体和基础的公民社会很不发达,公民社会的成长将为政府公共治理提供更多资源,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必备的保障。

  论文关键词 公民社会 创新 社会管理

  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社会管理创新”一词首次以重要篇幅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随着以社会组织为载体的公民社会开始独立于国家和政府,大量新的社会事务开始产生,政府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在社会管理方面,公民社会的建设发展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一个薄弱环节。

  一、公民社会基本理论

  (一)公民的涵义
  公民的出现,是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最早的公民产生于古希腊城邦国家。在拉丁语中,“公民”的本意是“市民”。但古希腊时代的公民,与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还是有区别的,公民专指具有自由身份、享有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等全部权利的城邦成员。在现代社会,公民既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法律概念,它意味着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一种特定的法律关系。我国公民涵义的明确是在1982年的宪法,第33条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也就意味着只要取得国籍,就取得公民身份,表明公民身份的获得标准很低。
  (二)公民社会的涵义及其发展历程
  公民社会的概念和理论不是什么新的话语,而是一个历史性的话题。早在17-18世纪,伴随欧洲市场经济的兴起和新兴政治势力——市民资产阶级的崛起,公民社会理论逐步形成并得以广泛流行,当时指的是从早期城邦市民逐步发展起来的与僧侣阶层和封建贵族所不同的第三等级的社会力量。
  20世纪80年代,公民社会理论在西方的兴起,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公民社会的概念代替了市民社会的概念融入西方的主流话语体系中,并逐步从政治理论的边缘地带上升到现代政治理论的主流地位,其研究的视角也得到了拓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理论持续升温,成为当代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源远流长,流派众多,观点纷繁复杂。代表理论家之一,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将公民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指出:公民社会是独立于国家的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私人领域指以市场为核心的经济领域,公共领域指社会文化生活领域,包括非官方的组织或机构组成的私人有机体。公共领域为人们提供了讨论和争论有关公共事务的场所和论坛。
  近十几年,中国学者也对中国的公民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国内较早研究公民社会和民间组织的学者之一俞可平教授,他认为,“公民社会就是国家或政府系统,以及市场或企业系统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现代,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公民社会的现实状况对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

  二、公民社会对大庆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

  大庆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一直走在黑龙江省的前列。2008年11月,大庆学习借鉴了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建立社会工作机构经验,着手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率先在全国地级市中成立大庆社会工作委员会。如果大庆市的公民社会健康发展,必将对大庆的社会管理工作起到推进的作用。
  (一)公民社会将为社会管理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
  公民社会的成长将为大庆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具有公民人格的合格公民,这样自然会为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提供大量优质的人力资源。2008年,市妇联在全市广大家庭中招募礼仪宣传巾帼志愿者,并对志愿者进行生活、社会、校园和涉外礼仪等文明礼仪知识培训,通过志愿者向广大妇女群众传播礼仪知识,倡导全社会弘扬文明新风。现在这支巾帼志愿服务队已经成为活跃社区、惠及家庭、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有效载体,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二)公民社会将为社会管理提供更多的组织资源
  各种公民组织为社会管理工作提供丰富的组织资源。近几年大庆的青年自组织发展迅速,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不容小视。规范青年自组织,管理好这部分社会力量,对大庆的社会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青年自组织,就是虚拟社会推动出现的一批网上青年组织,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运作。像车友会、足球队、驴友联盟、义工组织等,它们大的几百人,小的十来人,内部成员联系紧密,外人看来云遮雾罩。现在,大庆的青年自组织超过2.6万家!其中具有代表性、影响力较强、表现较活跃的青年自组织有100多家。这些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几乎都是低成本的,甚至是免费的。
  (三)公民社会将为社会管理提供更多的制度资源
  公民社会在形成的过程中会自发地形成大量的制度规范、行为准则等,在大庆的青年自组织中积极的占主流,其中的社会公益型的青年自组织,就是以帮助他人为快乐,他们有自己的章程、有管理者、有活动场所。他们所组织开展的活动在社会上反响好,容易得到群众和政府的关注和认可。
  由此可见,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就会产生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其中,必然有一部分核心的和重要的机制、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自我完善和更新。



  三、大庆公民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庆市作为社会管理主体和基础的公民社会很不发达,对社会管理的参与程度很低,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远没有形成。大庆公民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公民社会发展中的制度困境
  由于法律制度的缺失,导致社会组织在我国从一出生就面临着难题,因为我国实行业务管理单位与登记机关的双重管理模式,这使得社会组织很难获得合法身份。例如,我们对大庆市社会组织的调查情况表明,在民政部门正式审批登记的民间组织是个1505个,但未经民政部门审批登记、只在民政部门的要求下前来“备案”的民间组织多达1200多个,但实际存在的社会组织的数量比已经备案的还要多,如何破解制度性困境,如何制定更有利于社会组织建立发展的法律法规,是我们下一步应该着手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公民社会发展中的人才困境
  大庆现有社会工作者38599人,市区内有17023人,占44.1%;四县有21576人,占55.9%。同时,社会组织培训不够,信息渠道不畅,缺乏行动策略和专业知识。在大庆的社会工作者中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考试取得社会助理工作师和工作师职称的只有186人。可见,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考试的人员数量很少,绝大部分的社会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缺乏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知识和技能,服务水平低、能力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不足与社会需求不断增长、专业分工缺乏与群众的多层次需求的矛盾日趋突出。
  (三)公民社会发展中的服务困境
  公共服务的水平高低,服务的质量的好坏,是检验一个地方的社会管理工作的总体水平的标尺。目前公民社会发展中的社区公共服务建设不能满足广大公民生活中的各种需求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大庆一些社区在公共服务上的硬件投入不够、社区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始终困扰着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健康发展。政府应注重提供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将地方财政投入的重心转向公共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公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四)公民社会发展中的参与困境
  托克维尔曾指出:“公民社会是免费的民主大学,公民可以在这个免费的民主大学中学到团体生活的理论,并培养参与合作的技能。”但目前的情况是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意识仍需加强,就拿大庆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情况来看,公民由于受自身素质、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自身教育程度、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文化状况的影响,政治文化素质较低,参政议政能力不强。对参与公共行政的看法、参与的程度以及对具体公共政策和措施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从而给整个公民参与公共行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还有一些公民虽有着很高的政治参与热情,但不清楚自己具体有哪些合法权利,有哪些无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四、大庆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一)培育公民意识,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思想保障
  要保证社会管理真正有效运行,公民意识是其中关键性条件之一。公民意识关乎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行为的规范性和有序性。只有使全体公民提升了公民意识,才能使公民及公民团体更加自觉、主动的参与各项社会事务的管理。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高涨。使公民越来越敢于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利益,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二)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组织保障
  社会组织的普遍存在提高了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空间范围,并提升了公民社会管理的能力和经验。根据大庆的现状,我们既要保持社会组织的数量,更要保证社会组织的质量,着眼于提升整体素质。大庆市委对社会组织的发展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市社工委筹建社会组织大厦,建立全省第一家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育50家全市性社会组织,打造5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益品牌。推行社会组织备案管理,简化登记程序,降低准入门槛,预计到2015年,大庆备案的社会组织将达到6000家。
  (三)加快培养社会工作者,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切入点。大庆市现在仍缺少大量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不仅缺数量,也缺质量。这与社会管理工作的需求差得太远了。
  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建设的关键在培养。应该着重从以下二方面入手培养社会工作专门人才:一是建立教育评估制度。鼓励大庆高等院校办好急需的社会工作专业,增强社会工作专业师资力量,强化社工实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建立岗位培训制度。在社会工作相关部门开展社会工作在岗人员的岗位轮训,鼓励社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上一篇:试论村级组织政策执行力的障碍因素分析

下一篇:试析奥巴马政府新亚太战略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