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奥巴马政府新亚太战略评述
论文摘要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一直忙于反恐战争,其对于亚太地区的关注也相对的减弱。2008年的经济危机又使美国经济遭受重创。客观上讲,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出现了相对的松动。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基于振兴美国经济、继续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主导权”的考虑,美国适时地将战略重心瞄准了亚太。奥巴马政府新亚太战略也经过了“重返亚太”、“转身亚太”、“再平衡”三个阶段的挑战,其目的是为了继续维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
论文关键词 美国 奥巴马 亚太战略
一、战略产生的背景
2007年,美国华尔街爆发次贷危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陷入经济低迷,由此产生的金融风暴在2008年席卷全球。作为次贷危机的延续,2009年以来以希腊宣布国家破产为标志,欧洲部分国家相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至此,西方发达经济体陷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境。虽然这场全球性质的经济危机对新兴发展中国家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低迷,新兴国家(尤其是亚太新兴国家)则率先走出阴霾,并保持高速增长。2008、2009两年,亚太新兴市场经济的平均增速分别7.6%和6.4%,而世界整体经济的平均增速则分别为3%和-0.6%。 亚太新兴国家的崛起及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使得当今世界经济形成了“东升西落”的景象,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国际体系中上层建筑的权力结构变化,亚太地区正逐渐取代欧洲成为世界权力的中心。
在这一大变化、新形势的背景之下,亚太新兴经济体发展迅猛,中国在2008和2009两年经济的平均增速分别为9%和9.1%。在区域合作方面,亚太各国先后提出“10+1”、“10+3”、“10+6”等模式。中国等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以及亚太区域合作的积极、深入开展重塑着正走向世界中心舞台的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生态,该地区体系的权力结构将面临重新洗牌。
二、美国的战略考量
面对国际体系以及亚太地区体系中权力结构这一大一小的双重变化,作为国际体系规则制定者的美国也必须顺应这样的变化,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投入。一方面,亚太地区是欧亚大陆陆权与海权争夺的交点,美国一直视亚太为其领导全球的支点。“9.11”事件打乱了美国修复“欧亚并重”战略瓶颈的计划, 21世纪的前10年美国深陷反恐战争的泥潭,其对亚太的关注程度相对减弱。此时,亚太地区的战略意义愈发显著、区域合作的开展如火如荼,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崛起,其在区域合作中的领导作用也日益凸显。其中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日本鸠山政府倡导的“东亚共同体”并未将美国明确地纳入其中。基于以上情况,美国担心自己在亚太地区会被排除在外,其领导权会受到挑战而产生了“战略焦虑”;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经济不见起色,就业压力有增无减,瞄准当今世界经济荒漠的唯一“绿洲”——亚太市场不失为上策。美国出口商品的60%流向亚太地区,美国前15大贸易伙伴中的7各在亚太。美国公司每年向亚太地区出口3000多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从而为美国创造了几百万个高新工作岗位。 更重要的是,其不仅要分享高速增长的亚太经济的红利,还要企图主导亚太经济。同时,亚太的一些国家也积极主动地向美国抛出了橄榄枝,为美国提供了一拍即合的机会。某些亚太国家既想搭乘中国这辆经济高速列车,又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感到紧张,希望美国能够为它们提供“保安”支持。基于以上考量,2009年上台的奥巴马政府适时地削减对欧洲和中东的注意力,将战略重点转向亚太。
三、新亚太战略的产生与形成
(一)“重返亚太”
奥巴马政府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的切入点首先放在了东盟。东盟是亚太地区合作基础好、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性国家联盟。同时,东盟还是以推动东亚一体化、实现东亚共同体为目标的东亚峰会的领导和基础。2009年2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将她外交出访的第一站选在了位于印尼雅加达的东盟总部——东盟秘书处。在与东盟秘书长素林·比苏旺(Surin Pitsuwan)会晤时,希拉里强调“美国将运用巧实力(smartpower)开启美国在亚洲外交的新篇章”。次日,希拉里造访韩国首尔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对于“美国在亚洲再次出现”、“美国离开过亚洲”等提法表示惊讶。7月22日,希拉里在泰国普吉岛出席东盟外长扩大会议时高调宣称“美国已经回到东南亚”(The United Statesisbackin Southeast Asia),并代表美国政府与东盟国家外长签署了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文件。这被外界视为美国新亚太战略对外界释放出的第一个明确的信号——“重返亚太”。7月23日,希拉里在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大谈朝核问题并呼吁“通过东盟地区论坛来提升东北亚的安全局势”。 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与东盟十国领导人进行了名为“美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的首次双边会晤,奥巴马强调“美国是太平洋国家,自己与该地区有着深厚的个人情节,在面对气候变化、核扩散等共同挑战以及双边经贸领域展开积极合作”。至此,美国新亚太战略已初露端倪,其在继续巩固与东亚传统盟友关系的同时,积极寻求与东盟国家在多领域的广泛合作。全面提升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不可避免有介入东亚一体化之嫌。
2010年美国马不停蹄地加速了“重返亚太”的脚步。1月1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夏威夷发表了题为《亚洲的地区性框架:原则与重点》的演讲,她强调“美国的前途与亚太地区的前途紧密相连;而这个地区的前途有赖于美国。美国十分愿意继续发挥其传统上的经济与战略领导作用,而亚洲也十分愿意美国继续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伙伴并发挥有助于稳定的军事影响力”并阐述了指导美国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五条原则,最后,她强调美国“不仅回来,而且会留下来”(wearebacktostay)。可以看到,美国的意愿并不只体现在书面和口头上。“天安舰”沉没、“中日钓鱼岛撞船”等事件的相继发生也为美国介入东北亚安全事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借此便利,美国通过频繁的军演进一步强化与日、韩两国的军事同盟关系。10月28日,希拉里在夏威夷发表题为《美国与亚太的接触》的演讲,系统阐述了奥巴马政府新亚太战略的根本目标——“保持和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改善地区安全形势、推进地区繁荣、推广美国价值观”,这一目标需要通过“前沿部署”(forward-deployed)外交来实现,即调动全方位的优势外交资源并投送到亚太的每一个角落。10月30日,美国被吸纳成为东亚峰会的成员。这一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外交互动和军事交流成效显著,奥巴马政府新亚太战略的基本雏形已初步显现。
(二)“转身亚太”
2011年可谓是奥巴马政府新亚太战略发展成熟的关键之年。2月8日,美国公布了由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起草的2011年《国家军事战略报告》,报告指出“未来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威胁极有可能上升,美国必须更多地依赖该区域内的盟友来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优势”。这为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作为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希拉里在10月11日出版的《外交政策》杂志上撰写了《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文章高度评价21世纪的亚太地区对于美国的重要性,系统阐述美国对于亚太地区的战略参与,并重新界定了亚太的范围。11月10日,希拉里在夏威夷发表了同样题目的重要演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希拉里宣布美国将在战略上“转身亚太”(pivot toward Asia-Pacific),“建立一个类似于跨大西洋体系的跨太平洋体系”。 同月19日,奥巴马成为了参加东亚峰会的首位美国总统。“转身亚太”这一用法被外界视为奥巴马政府新亚太战略走向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说明美国在全球的政治、经济战略布局重心已明确转型亚太地区。
(三)“再平衡”
进入2012年,也是奥巴马总统第一任期的最后一年,美国的新亚太战略也正从构想走向实质。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新的防务指南《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事项》,指出美军将“缩减陆军的规模,减少在欧洲大西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把军事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维护亚太的安全与繁荣”。6月2日,美防长帕内塔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1届“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宣称“到2020年,美海军会把目前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平均配置的海军兵力调整为太平洋部署60%的舰艇,而大西洋则部署40%的舰艇”,并强调“美军将面向亚太地区再平衡”。这表明美国的军事战略中心也已明确指向亚太地区。至此,美国未来在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的战略布局重心已全部明确落在亚太地区,奥巴马政府新亚太战略已基本成型,“再平衡”也成为这一战略成熟的标志。
奥巴马政府新亚太战略实质上与以往美国政府的亚太战略是一脉相承的。但由于所处时代、国际背景以及区域形势不同,奥巴马政府新亚太战略较以往有以下几个新的内容:(1)重新界定了亚太的范围。亚太地区是“从印度洋次大陆一直延伸到美洲西海岸,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大洋”。体现了奥巴马政府“两洋”视角的卓越战略眼光。(2)实行“南北并重”的政策。新的亚太战略修正了以往忽视东南亚以及南亚地区的错误,积极强化与东盟国家的多边和双边关系,并支持印度的“东向”战略。(3)呈现“网络化”布局。相比于以往建立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同盟关系之上的“轮毂”、“扇形”式布局, 新亚太战略更加注重致力于与新兴国家的伙伴关系,形成以盟国为基础,向周边辐射的“网络化”布局。(4)实施手段多管齐下。在新亚太战略的形成过程中,奥巴马政府综合运用外交、经济、军事等手段,而且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相互配合。
无论是“重返亚太”、“转身亚太”还是“再平衡”,都只不过是战略形成的不同阶段、美国的不同政治人物对奥巴马政府新亚太战略的具有代表性的表述。奥巴马政府新亚太战略是以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等亚太盟友为基石,逐步向新加坡、越南、印尼等伙伴国辐射,进而防范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崛起可能对美国在该区域内领导地位构成的挑战,目的是继续维护美国在该区域的主导权。
下一篇:试析公安机关考核制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