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时期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问题和策略

发布时间:2015-07-21 09:18

 从2012年的十八大到2013年的两会,随着党和国家的最高级会议的召开,主流媒体调查显示,反腐败仍位居公众关注议题前列。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强有力声音表示了对腐败一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更突出反应反腐败不仅是一场政治斗争,更是一场文化较量。在新时期反腐倡廉必须着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这将是我们反腐倡廉工作的突破口,对我国当前的反腐倡廉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廉政文化的基本内涵
  廉政文化是一门新兴学科,关于它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解释,纵观各位专家学者的概述,所谓廉政文化就是指以廉政为根本内容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与文化精神,以建立廉洁政府和规范公职人员为目的所形成的各种思想、理论、制度、道德、心理认知、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总和。我国廉政文化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围绕“廉政”开展各种教育宣传活动,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权力地位观。它是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廉政文化,吸纳了西方先进的廉政思想,同时与时俱进的增添当下的社会主流意识,是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思想保证,也是全社会廉洁氛围的扎实基础。
  二、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廉政文化是遏制腐败文化的关键
  现实中,很多清正廉洁的干部被孤立,一些揭露腐败的人被打击,这些都是因为腐败文化在作怪。当腐败现象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腐败就会成为全社会默认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在公职人员中蔓延,形成集团性腐败,体制内腐败,还是扩散到各行各业,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众人羡慕腐败。腐败文化成为了全社会的一种“潜规则”,人们就会依据这样的导向做出“从众”的选择。腐败文化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要宣扬廉政文化,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感染人们,纠正“笑贫不笑贪”的现象,改变人家见怪不怪的“腐败文化”,在全社会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导向,营造一个廉洁的社会氛围。
  (二)廉政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打下良好的社会文化基础
  习近平同志当选总书记以来,在国内国际多个场合,结合不同工作内容就“中国梦”具体内涵、奋斗目标、总体布局、实现路径等进行系统阐释。“中国梦”成为激荡神州大地,承载亿万海内外中华儿女梦想和重托的热门词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中华民资的梦想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全体中华儿女要团结一致,共同奋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作铺垫,保证大家心无旁念,整个社会充满公平公正的廉洁气氛,每个人都能竭力施展自己的才能,为实现伟大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廉政文化建设是打造廉洁政府的重要举措
  建设廉洁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目标,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所谓廉洁政治,就是不谋私利的政治,它与腐败政治是根本对立的。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质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不以权谋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打造廉洁政府,就是践行马克思的廉洁政治的主张。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就可以在所有政府行政单位增强反腐倡廉宣传的影响力,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心中常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净化自己的心灵,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在保证廉洁奉公的基础上,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四)廉政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清廉是一个先进政党凝聚人心的旗帜,也是一个先进政党永葆青春的力量所在。中央纪委向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教育、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是防治腐败的重要基础。”“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体布局,广泛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将廉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廉洁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最终将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从党政机关想全社会各个方面扩散。通过廉政文化的建设,运用文化的力量,牢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为克制社会上不良风气、抵制各种诱惑创造条件,纯洁党的执政主体,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五)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全面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廉政文化建设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廉政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规范约束党员干部的思想,更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廉洁的社会氛围,弘扬正气,鞭挞腐恶,有利于形成崇尚廉洁的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价值取向和风俗习惯,进而影响、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言行,使廉洁要求内化为行为准则和道德准绳,引导人们作出廉洁行为方式的选择。
  三、新时期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瓶颈
  廉政文化对我国反腐倡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建设的瓶颈,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首先就是应该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认识到问题的表象,更要挖掘这些问题的本质,才能更好的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一)社会不良风气滋长蔓延
  当前一部分党员干部存在作风不正的问题,这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是矛盾的。有的干部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对群众的实际问题漠不关心;有的对工作不认真,认为公务员就是铁饭碗,喝茶看报纸照样拿工资;有的贪图享乐,利用工作之便,以各种名义进行违规的三公消费,这些问题不胜枚举,这样的风气在社会上是有一定普遍性的,对整个社会的危害是极大的。
  (二)廉政文化建设形式主义严重
  现在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都是通过行政手段,在领导干部的会议上用讲话的方式解决,没有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更 没有良好的教育方法,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为了评选先进单位,所以广大群众仍然没有树立起廉洁意识,认为廉政都是领导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各种关于廉政文化的物质建设更是一种虚设,很多廉政图书馆没有几本廉政的图书杂志,也没有人去真正学习读书,甚至变成了娱乐活动中心,很多板报宣传栏一味的宣传单调乏味的政策,没有采取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
  (三)网络反腐是把双刃剑
  纵观2012年以来的反腐公共事件,网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网民不遗余力的“深挖”“曝光”中,一些贪官现出了原形,这说明了有一股巨大的正能量是蕴藏在民间的,正所谓民心可期、民力可用。公众对反腐败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名烟、名表、房产和情妇等生活层面,对滥权、渎职等权力运行过程中的腐败则难以发现。但是这种形式的反腐败,更像是一场运动战,随机性比较强,也很容易走入娱乐化的“网络狂欢”,甚至失去理智,没有思考,走向违法的极端。由于大众对腐败的深恶痛觉,容易获得非真实的消息,由于皮鞭效应,盲目的扩大,最大追求的都是在过程中的泄私愤,娱乐,真相最后都被忽略。同时,这种反腐方式往往捉住了腐败现象的表面,及其容易被克服,被监督者很容易找到了逃避的窍门,致使这种粗放型的监督失效。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因为有了变化。在现阶段,这个体制还不完善,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就被心存侥幸的人用以腐败。经济越是发达的地方,腐败也就越是频发。很多干部自律意识淡薄,商人们根据寻租理论,利用钱权交易,非法的获得社会资源。这样的习惯最可怕,不仅仅危害了社会的廉洁风气,危害了社会的安全,更恶化了经济发展的环境,造成了企业要发展,就得先“投资”的局面,形成恶劣的社会氛围。
  (五)腐败的民俗化倾向
  腐败的民俗化是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刚缪尔达尔提出来的,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掌握权力的人个个在搞腐败,而且成为一种习惯、风俗;二是指人民群众对腐败的态度,不是反对而是默许、宽容、参与。腐败的民俗化就是腐败文化横行的征兆,在我国社会还没有完全出现,但是已经有了明显的趋势。腐败文化是廉政文化的对立面,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矛盾的文化,这种腐朽的文化已经成为酝酿腐败的土壤,成为腐败的重要源头。全社会都在提倡反腐败,这是社会的主流意识,但是由于人的双面性,仍然存在一定的消极面。很多群众对腐败这种事情习以为常,认为领导干部没有不贪污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贪得都是国家的钱,自己也没有一分钱的损失,跟着主流喊喊口号就行,表面上响应了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实际行动上都是回避,无视;等到了自己有事情“走后门”的时候,就会运用各种手段,如送红包,拉关心,请客吃饭等以达到个人目的。整个社会形成“笑廉不笑贪”的不良风气,认为能够造福自己是一种能力。凭关系办事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写照,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都是找关系,找熟人,走后门,这也是大家默认的程序,纵使对腐败深恶痛绝,也在腐败文化的渲染下默认了腐败行为。
  (六)腐败与礼俗的模糊不清
  中国是一个人情味十足的国家,礼俗也是我们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人情交往。在现代社会这就模糊了礼俗与腐败的界限。明目张胆的贪污受贿行不通,那就改头换面,以其他各种名正言顺的名义送礼,婚丧嫁娶,逢年过节,乔迁新居等等,发展到现在,甚至孩子考上学也要庆贺一番,这些都大家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感受礼俗带来的温馨与快乐,忽视了本质上的腐败。这也是法律的对礼俗无可奈何的尴尬。礼俗表现在行政单位就是接待活动、各部门的联谊甚至招商引资的公关活动,这些也是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但是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就很难划清礼俗与腐败。
  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有力举措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要有大政方针,更要有现实可行的有力举措,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夯实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扩展廉政文化建设的覆盖面,有针对性的在各个组织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促进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
  (一)加强信念教育
  加强党员干部的从政道德教育,对于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力。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是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促进党员干部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纪律教育,增强党性修养,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袭,以正面模范鼓舞人,以反面典型鞭策人;不断强化和践行公仆,我们的几代领导人,多次强调我们的权利来自人民,我们是人民的公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做到清廉从政,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二)注重表率作用
  典型、模范都是廉政文化的人格化表现,能够以巨大的正能量感染和鼓舞大众。广大的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表率作用,他们的言语、行为都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我们党的各代领导人都以身作则的向公众表现出廉洁奉公的形象,不仅是严以律己,对待工作认真,而且对待家人亲属一样的严格,从不搞特殊化。总览现时代很多贪污腐败的案件,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领导干部的家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干部不仅仅要在工作中有突出的表现,更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才能推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三)完善廉政文化制度建设
  无规则不成方圆,制度就是行动的保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也同样需要制度的保证。廉政制度是廉政文化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底蕴文化,就会酝酿出什么样的制度;有相应的制度,也会保证文化沿着先进的方向前进,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建立长效机制,廉政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是需要各项明确的制度做支撑的。各项廉政文化制度不仅仅要有宏观的指向性,更要有可依据执行的细则。例如有明确规定的关于礼俗的标准,让众人有据可依,更可以规范自身的行动;制定网络反腐的细节,让公众既可以揭发身边的腐败行为,又使得这种热情有了合理规范的运用;对廉政文化的执行情况制定出明确评估标准,根据地方不同的情况,及时反馈,有效沟通。廉政文化就是要 做到来自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同时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让人们在文化中找到行为准则,约束自身监督他人,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四)营造全社会的廉政文化氛围
  1、廉政文化不仅仅是针对党员领导干部,人民大众才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最广泛的基础,也是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力量。因此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就要扩大廉政文化的覆盖面,在全社会营造出廉政文化的氛围。在社会的各行各业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普及职业道德,加强职业技能,运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普及廉政文化,寻找大众身边最廉洁奉公,爱岗敬业的模范。让廉政文化走进机关、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进企业、走进农村,在不同的社会组成部分都充分发挥中坚力量,成为反腐败的力量之源。
  2、加强历史教育,越是安定团结的年代,就越要缅怀我们的先烈为了我们的新生活而做出的牺牲。通过历史教育,使人们清醒认识到幸福生活来着不易,贪赃枉法、苟且钻营都会对我们的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要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使人们都能保持时刻警惕的思想、。
  3、要利用大众易于而且乐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廉政文化,在不断研究理论内涵的同时,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发现新的模范,不仅要发现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更要发现各行各业的典范,要发现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让廉政文化深入到大众的心理,心悦诚服的接受并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文化的作用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的沉淀中扎根内心从而指导行为,所以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实行不同的廉政文化教育,尤其是广大青年与党员干部。要使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可以做出正确的决定;要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在面对诱惑的时候能够坚决的抵制。
  4、打破传统交往方式,创建新式交际。传统的交往方式是要在饭桌上才能谈事情,无酒不欢,才能显示出地主之谊。要勇于打破不良习俗,创建新式社交渠道,同时制定明确的有章可循的细则,通过一定的财产公开,来监督官员的人情往来。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2(12).
  [2] 新华网.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http:// ,2012,11,19.
  [3] 王爱平.腐败问题的民俗化探析[J].理论前沿,2006(21).
  作者简介:任超逸(1989.07- ),女,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上一篇:城市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社会个案的发展策略研

下一篇:诚实信用法律原则在司法实践的应用原则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