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发展历史论文格式
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历史也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以下是一篇历史论文格式。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1.1××××(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1.1.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民族院校团结教育的历史传承
【摘要】中国共产党1941年创办的延安民族学院,开启了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的先河。云南民族大学始终秉承延安民族学院的办学宗旨与办学理念,将“团结、进步”作为自己的办学精神认真践行,不断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培养了大批政治上坚定、工作上勤奋、作风上深入群众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起到了示范及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民族院校;民族团结教育;传承与发展
我国民族高等院校是为更好研究和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而设立的,因而从它诞生之日起,民族团结教育就作为我国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围绕着培养和锻造少数民族干部和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在校园中开展,并随着学校发展不断赋予其丰富的内涵。
一、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历史及其传承发展
我国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1年9月在延安创办的延安民族学院,其办学理念以及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奠定了我国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坚实的基础。
为适应云南民族工作的需要,云南民族学院于1951年8月1日成立,其办学宗旨是培养云南各民族的政权工作及经济、文化、教育、建设的干部。学院秉承延安民族学院的办学宗旨与办学理念,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一是以专题形式进行政治教育。二是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突出体现在生活上给予学员周到、优厚的照顾,增加文娱活动,为学员提供宗教活动场所。三是在教学中充分注意民族特点开展教学。四是组织少数民族师生参加重要会议和活动,促进他们对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认识。
学院办学初期取得的民族团结教育成果,为学校今后曲折发展历程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始终把“团结、进步”作为办学精神认真践行,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中。1972年被列为普通高等学校,完成了以干部培训教育为主,逐步向培养边疆经济建设专业人才教育的过渡。1977年12月,首次招收本科生,开始跨入以本科为主,同时包括少数民族预科、干部培训和民族研究所多层次办学的新型民族高等院校,1993年2月被列为云南省重点大学。2003年4月更名云南民族大学以来,主动与国家发展战略及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突出发展特色学科,现已发展成为云南省政府与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二、民族高等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嬗变
随着全球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深入,学校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师生来源更加广泛,民族成分更加多样,族际互动日益广泛、深入和复杂,学校已成为多民族交往互动的交结点,并深刻地影响着当地民族团结进步与社会和谐稳定,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云南民族大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调查课题组于2016年6月,针对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其中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600份,少数民族学生占75.83%。调查结果如下:在多民族和谐相处认识方面:94.7%认为现在的民族关系很好,99.3%的学生愿意交其他民族朋友,69.5%的学生经常与其他民族学生接触。在了解民族政策的渠道方面:35.5%的同学通过民族理论政策课程,31.67%通过专题讲座。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认识方面:69%的同学会认真学习,只有10.5%的同学认为无所谓;通过学习,83.3%认为进一步了解了民族的基本概况,81.5%掌握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基本知识,78.2%认为民族平等团结意识增强了。在民族团结课堂教育方面:55%对民族团结的课程兴趣不大,其原因40.8%认为课堂教学内容枯燥,20.8%认为内容太过空洞不切实际,14.5%认为老师教育方式死板。在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开展情况评价方面:35%认为很好,41.2%认为比较好,22.3%的同学认为一般,有9人认为较差。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教育方式、方法还需多元化;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内容、授课方式、效果还有待提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创新民族团结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全面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14年初启动示范学校建设,2015年底被批准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示范校建设以来,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等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凝练“团结、进步”的办学精神,形成“民大共识”,成为“民大模式”。
一是出台了《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学校的实施意见》,提出在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云南各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和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云南民族高等教育振兴、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咨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教育及创建等六个方面作出示范。
二是打造以“民族博物馆”“校史馆”“民族团结教育走廊”为主体的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增进师生对校园历史和民族团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在学生宿舍区设置宣传栏,在民族文化学院建设“民族家园”为主题的活动室。支持各民族师生创办民族文化类社团,共同营造民族文化氛围浓郁、民族特色鲜明、师生团结和谐的“民族大家庭”。
三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坚持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定期开展民族团结稳定形势分析、趋势研判和隐患排查,有针对性地加强各族师生教育管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行为规范教育全过程。
四是依托民族研究所、民族研究中心等机构,加强对民族理论和政策研究。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建设,进一步彰显学校“民族性”特色。与州、市合作培养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成立云南民族干部学院,提高民族地区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彰显学校“边疆性”办学特色。
三、民族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一是始终把党的民族政策作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理念先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列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将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有关法律法规有效地传输给广大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理念。深入开展民族地区发展成就教育,增强各民族学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二是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学校把示范校的创建与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与爱国主义教育和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教育结合起来,从氛围营造、课堂教学和主题实践三个层面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对各族师生进行以“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民大”为主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一条道路”“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六观”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活动;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派出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深入学校、社区、边疆民族地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培养民族地区的复合型人才紧密结合。坚持民族性特色,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在70%以上,现少数民族学生民族成分达55个。建成云南省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学校被列入教育部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学校,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与云南25个民族自治县签订了少数民族双语人才培养计划;在德宏州、西双版纳州、文山州、临沧市的边境口岸共建“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进一步凸显学校在“一带一路”和“辐射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四是理论先导,创新民族理论与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紧扣民族团结主题,先后创建了十余个民族团结进步研究基地,开展课题研究,进行人才培养,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智力支持服务。依托民族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院等开展民族问题与民族文化研究。依托博物馆,以实物的方式,用民族历史文化来感化、教导、影响师生。以校史馆为平台,发挥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客观、真实地展现学校的发展历程及民族团结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云南民族大学编.云南民族大学55年(1951-2006)[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9).
[2]云明.建设“学院特区”服务民族地区—专访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陈鲁雁[J].今日民族,2015(5).
[3]赵志研.云南民族大学:走特色发展之路[J].中国民族报,2009(7).
[4]王江屏.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民族教育,2010(8).
上一篇:学术论文格式标题格式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