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发表必备的技巧分享
一篇论文写好了我们就要考虑发表的问题了,在我国很多科研工作者都需要发表论文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晋升职称等,很多博士生也需要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SCI论文发表必备的技巧,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1.阅读中文文献
因为中文文献是基本的,一旦你对你的研究领域比较熟悉了,就立刻转向外文。由于中文文献由于版面的限制对一个问题的阐述往往不够深入和全面,该说的问题没有说清楚。另外中文文献往往存在对结果的解释的不够彻底。由于咱们国家学术界受SCI之风的影响,稍微高水平的研究都发到国外的一些高水平的期刊上。我觉得这是我国学术界的一种悲哀!看外文文献时开始就看类似的,如果你能够类似的文献中归纳出异同点,你就成功了三分之一。找出前人没有做过的为突破口,当然这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比较难的。如果你能找到说明你已经具备了科研的素质。一旦找到突破口后下面就是提出实验方案。其实我的很多想法都是在夜里睡觉被梦所惊醒才有的灵感,我每晚都会在桌子上放几支笔和几张草稿纸,有时被惊醒就顺便把想法写在纸上,早晨再去反思。从这以后我的想法有时导师都认为很有创新。
2.论文数据
因为你的论文要有充足的数据及结论作为支撑,因为有时审稿人会提出一些数据的问题,解释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这样有备而来。
3.写文章
文章的前言部分,最好从名人文章中"借用"一些好句子,我就借用了一部分句子,把主要内容换成自己的句子。名人的其中一个句子四层递进结构,自己读起来都舒服,人家大牛就是牛啊,这应该是他们文章的一个亮点吧。在写作之前要学习写作方法,在写文章之前学习一些写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关键是对introductionanddiscussion部分不知如何下手,感觉这简直就是两座大山横跨在我的写作之路上。一旦这两部分你写好了,你的文章已经顺利为接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这方面会花一部分时间看看前人怎么写的,学着写医学论文()Experimental中的ApparatusandReagents就很简单了。Resultsanddiscussion部分就是对你所的实验数据进行解释,把所出现的实验现象解释清楚,让审稿人一看就懂可别让审稿人去猜你的实验可能会出现的原因。还是自己解释清楚为好。Applicationofthemethod就是你所提出的方法的应用。Conclusion就算是对你的实验进行总结,Acknowledgements就是把你的导师的基金支持写上去。References把所用的文献罗列出来。
4.投文章
一定要注意你所投的杂志的发表范围,超出范围的千万别投,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另外不同杂志都有不同的具体格式要求,一定要按照他们的要求把论文写好,再投。
5.修回文章
对已经被修回的文章,一定要逐字的阅读。逐条的回答,然后凡是你所改动的地方一定要用红色或者其它标注。这样你的修回稿投出去后审稿人很快就会给你接受意见的。
6.清样
这是比较简单的,就是出版社已经把你的文章排好版了,你看看可有排得错误的或者编辑错误的,清样意见发一个邮件就可以了。
延伸阅读:SCI论文发表时常涉及到著作权署名的问题
著作权是任何一个科研究工作者所关注的话题,在科学网上,这也是一个常议论到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影响了您的生活和工作,更涉及到单位,研究机构,公司集团,国家的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利益。记得多年前,看到一本有关“著作权”的专著,可见其复杂性不是三言二语能够阐述淸楚的。其实,对著作权的认知、评价、执行、也成为了一门新的专业。不同领域或专业,例如生物医学类同数学及物理学类,著作权的执行情况差异较大。本文涉及的著作权知识主要适用于医学、生物、生物相关的物理和化学。
署名的规则:
署名的规则,不同领域和国家是有较大的差异。随着科学技术交流的国际化,科学家也达成了共识。涉及作者的署名权,首先得谈到署名的规则。尽管不同杂志出版了不少的规则,这些规则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缺乏实际的操作模式,很大范围仍属灰色地带,很多情况不能量化,很大程度取决于第一作者和资深作者的态度。
严格的讲,任何人实际上参与了科研工作,(1)并提供好的科研思路(尽管没有做实验),(2)分析及实验的工具,(3)有数据,(4)图片,(5)数据分析,(6)破译结果并提供结论,都应亨有署名权。但不同实验室有自己的规则,就我知道的和经历的类型简述如下:
1太严格型:我们常看到有些大型实验论文仅有二到三个作者,诚然有个别人能达到这点,我个人认为有很多不可取之处,对于一个好苗头的课题应鼔励更多人加入,从中得到训练及经验,这对于大学学生和资源缺乏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尤其重要。但我也不是那种平均平义者。我认识的有几个实验室,所有实验员都没有署名权,尽管他们准备了大量的实验,他们只在最后的致谢栏处给于感谢。
2太不靠谱型:由于存在灰色地带及很多情形不能量化,不论国内及国外,论文署名存在很多弊端,我想只是轻重不同罢了。有很多情况下署名也突破了道德底线,成了利益转化的工具。这些情况也只有待以时日看否能够得以解除。
著作权署名形式:
情形1,典行的例子:一个大学生、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员、访问学者,未独立的科学家在一着名的或独立实验室工作,所有诚果属于研究所及实验室所有,实验负责人(如博士后)起草论文稿,提交到实验室主任,讨论作者的贡献和秩序。对于中型的课题,涉及8到20位工作人员,通常的情况下,谁起草论文稿,谁就是第一作者,导师或实验室主任作为资深作者放到最后一位,常冠以通迅作者身份。
情形2,典型的例子:同情形1相似,但现在涉及三个或多个实验室,或多个课题组间的合作,而这种合作分工是较均冲的那种类型,很能说谁的课题组贡献最大。通常作法是各实验室的主要实验负责人共亨"第一作者”,标以相同贡献作者(equallycontributedtothiswork),各课题负责人则署名到最后的三个位置。显然第一作者仍占有多种好处。具体的协商和利益的分配是因情况不同而定的。
情形3,典型的例子:同情形2相似,但涉及5个或10个以上的实验室,50人乃至100人以上的大型国际合作或协作,科学家的贡献很难加以量化,可以以作者的姓名的秩序排列(allauthorsarelistedalphabetically)。如果你的姓是A,你就是第一作者。
情形4(非典型署名1):既是第一作者,又是通迅作者,资深作者的位置可以是一位资深作者,这种情形多见于资历较浅的独立科研人员同资深或重量级大牛间的合作。科题的完成显而易见是源自第一作者,资深作者的加入有助于论文的发表,但同时有可能淡化第一作者的独立性,有利有弊。更多人愿意把大牛的署名放在不显眼的位置(如倒数第三或中间),来突出个人的能力,也是有利有弊。
情形5(非典型署名2):所有的作者的署名方式遵守典型的规则,但通迅作者可以出现在住何位置。比较常见的位置是第二,第三,倒数第二及第三。我个人的理解这种方式仍属于作者间利益的平衡,很多的原因是为了促进年青科研究人员的职业发展及升职。
上一篇:探讨SCI论文的技巧有哪些
下一篇:SCI论文发表常见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