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论文格式>论文写作

管理学论文写作思路及范例赏析

发布时间:2023-12-08 07:55


       一篇优秀的管理论文是表现作者对管理理念的思想观点和学术成果的传播,为业界人士和广大读者参考、借鉴,有助于提升作者在本行业和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管理学论文写作思路,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1、质量管理:


  在本领域,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措施。质量是规划出来的,不是靠后期的检查和测试出来的。


  质量保证的目的是保证项目实施是按照组织的质量政策来实施的,是按照质量管理计划来进行的。它主要针对的是过程,也就是保证我们过程是正确的,通常是通过质量审计、过程分析来达到目的。


  质量控制针对的是结果,通过质量控制来确认我们的可交付物是否符合质量要求,采用的方法一般有:因果图、帕雷托图,控制图等等。


  其中质量保证的主要活动包括项目产品审计、项目执行过程审计,输出质量报告。


  质量控制的主要活动有技术评审、代码评审、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缺陷追踪等。


  软件质量保证一般可以从:1、有效控制软件开发的过程(系统的计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2、内部有角色职责的组织;3、对开发过程和开发人员的恰当管理3个方面写。


  也可以从:贯彻工程化开发的原则,文档建设,文档、代码的一致性以及版本控制和跟踪管理,重视质量控制(计划、评审、变更管理,责任制明确);重视人员的管理机制等方面写。


  质量控制:可采用测试的方法,其中有:测试计划的制定,测试数据的准备、测试环境的建立和测试前数据的备份、测试、测试记录和结果分析,测试验收和试运行。


  我觉得写质量管理的论文的时候,可以先写质量管理计划的编制,然后从PDCA4个方面,融合软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进行,当然,更主要的是看论文的第2个问题,千万别跑题。


  2、进度管理


  写进度的时候,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写:


  可以写进度管理的6个过程。


  可以采用分阶段开发、验收、上线的建设方式对项目进度进行合理的编排;通过功能点方式进行开发进度的检查监控,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对关键业务系统的开发人员配备实行AB角制,弥补开发人员技术上的欠缺,同时预防人员流动对项目进度造成的影响。


  采用快速原型法开发原型用于与客户的交流和反馈,同时召开需求评审会,确认需求,避免返工;将任务进行分解,并行化可以加快进度;采用Delphi法、功能点估计法和类比估计法来准确估算工作量;识别关键任务,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分阶段迭代式开发;严格控制变更,防止需求蔓延;在项目的各种目标中进行动态平衡,随时了解进度,适时进行调整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实行项目工作周报、月报,用甘特图公布实际项目进度;使用配置管理工具加强监控日常进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结合PDCA的写法写。


  3、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过程是成本估算、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成本估算是对项目投入的各种成本资源采用类比、自上而下、资源单价、差别估算等基本方法,对每项资源估算其成本、时间和数量;成本预算是降成本估算分配到项目的各项具体WBS要素,确定各项工作和活动的成本定额,制定项目成本控制的基准。成本控制是利用成本控制系统、绩效评估,偏差管理等方法,与进度控制结合进行地有效控制。


  我觉得也可以从PDCA,挣值分析等方面写,发现成本超支了,需要怎么办。


  4、整体管理


  整体管理我觉得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大家主要是根据论文题目中的第二个小问题进行回答。


  大致上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写:


  加强与用户方、项目干系人的沟通,注重用户需求和需求的变化,合理配置项目组成员,对风险进行及时的评估,然后从质量、进度、投资三个主要方面写,如何力求这三点的平衡。也可以注意写整体管理的7个过程。


  5、沟通管理


  沟通包含4个过程:沟通计划的编制:用结构化和系统化的方法分析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影响,把项目组作为一个整体,做到内外有;信息分发:以合适的方式及时地向项目干系人分发信息,对突发事件作出反应,并将所采用的沟通技巧、经验、报告、干系人反馈等内容更新到组织过程资产;项目干系人管理: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满足干系人的信息需求,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并对所解决的问题记录;绩效报告:项目干系人通过审查绩效报告,随时掌握最新的动态进展,分析发展趋势,发现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


  沟通中会存在大量冲突的解决,包括撤退、回避、折衷、强制、面对(解决问题)等方法,其中一般“面对”是解决冲突最好的办法。另外需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干系人和场合采取不同的冲突解决办法。


  我觉得如果是写冲突,可以从以上几个内容中,找点相关知识写写。强调项目沟通管理的重要性,分析项目中沟通管理的主要问题,提出制定切实可行的沟通计划、使用多种沟通技巧、注重冲突管理等措施,保证项目的成功交付。


  6、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包括六个基本过程,分别是:(1)风险管理计划编制,描述如何为项目处理和执行风险管理活动;(2)风险识别,目标是识别和确定出项目究竟有哪些风险;(3)风险定性分析,包括对已识别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4)风险定量分析,定量的分析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它对不确定因素提供了一种量化的方法,帮助我们做出尽可能恰当的决策;(5)风险应对计划编制,通过开发备用的方法、制定一些措施以便提高项目成功的机会,降低失败的威胁;(6)风险监控,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测残余风险并识别新的风险,保证风险计划的执行,评价这些计划对减轻风险的有效性。


  我觉得写论文的时候,可以从中选择几个写,或者是根据论题的要求进行展开。例如可以写采用专家判断、类比来识别风险;通过风险概率矩阵来对风险进行排序,对优先级高的风险进行定量风险分析,也可以采用决策树等方式来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我们要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对于消极的风险,可以减轻、回避或是转移,对于积极的风险,可以进行措施,让它给我们的项目带来收益。


  7、人力资源管理


  主要涉及到制定人力资源计划、组建项目团队、建设项目团队和管理项目团队。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包含设别和记录项目角色、职责、所需技能以及报告关系,并编制人员配备管理计划。


  组建项目团队就是确认可用人力资源并组建项目所需团队的过程。建设项目团队,就是提高项目组成员工作能力,促进团队互动和改善团队氛围,提供项目绩效。管理项目团队就是跟踪团队成员工作和日常表现,提供反馈,解决问题并管理变更,以便于优化项目绩效。


  我们写这个论题的论文时候,可以按照上面的几点写,然后举点例子,说出你是怎么解决的,还没有想想你是如何防止核心人员辞职的?


  8、范围管理


  我觉得做好范围管理,可以用:范围计划的编制;项目范围的分解;项目范围变更的措施等方面去写。


  做好项目范围计划的编制工作,细致的项目范围计划编制可以使得项目范围的变化处于可度量、可控制的状态;采用项目管理软件,对项目可交付物的生产活动进行分解,可以自动的、直观地进行项目范围的管理。结合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以及变更管理系统,对项目范围的变更进行严格的管理,特别强调,范围确认不能写错。


  9、需求管理


  对于需求管理,我觉得可以从需求收集、需求评审、需求跟踪、需求变更控制等几个内容写。


  写需求收集的时候可以说项目干系人众多,需求不好搜集,体现自己的工作量。然后一定要写需求评审,确认需求,免得造成返工,其中用正式评审和非正式评审。然后通过正向跟踪、逆向跟踪等对需求进行跟踪,建立《需求跟踪矩阵》。另外,实际项目建设中,由于用户业务发生变化,或是由于新产品、新技术、新政策等原因,需求一般是要进行变更的,因此我们要做好需求变更管理,严格按照变更流程来实现。


  10、绩效考核


  在绩效考核管理中,我觉得可以这样写:归纳整理原有的绩效数据,根据团队建设目标,针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特点和项目团队的规模、素质,采用定量和定性互补,多种评估方法相结合的绩效考评方法,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沟通和激励,实行因工作角色而异,团队绩效和个人绩效相结合的管理策略,并且在评估过程中采用及时反馈的评估方针和措施。


  就是要将制订绩效目标及计划、绩效指导与反馈,绩效考核、绩效结果运用四个环节的循环。另外,如果发现问题,要制定合适的绩效改进方案,并在绩效改进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培训,明示绩效管理制度等。


  管理学论文范例欣赏:简论管理学与元管理学之关系


  元管理学是一门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学科性质、体系结构进行系统研究与反思的学科。其中对管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探讨最为关键。这是因为,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得以成立和研究的最基本条件。“管理学”若成为一门学科,首先就要确定研究对象。元管理学的研究目的还在于认识管理学的性质特点、关系结构、运动规律和社会功能,并在认识的基础上,研究促进管理科学发展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方法。


  “逻辑上在先”是指在逻辑顺序上,抽象性的范畴、命题相对于具体性的范畴、命题而言的先在性。这种逻辑上的在先性,是构建任何一种理论体系时必须遵循的普世规则。“逻辑上在先”是指在逻辑上先于结论;“时间上在先”是指原因在时间上先于结果。在这里,显现的是历史的与逻辑的统一。从发生的时间上看:管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存在于一切人类组织之中,而不论其组织的具体形式是家庭,还是企业,抑或政府,管理之于人类社会,自古使然。管理实践先于管理学;管理学先于元管理学。从逻辑顺序上来审视:元管理学先于管理学;管理学先于管理实践。对于这一点可以先从探讨管理学的学科属性开始。


  一、管理学的学科属性


  管理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该学科中涉及了诸多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并将各门学科融会贯通于日常的工作生活之中;可以说,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为此,在该学科得以确立与发展的进程中便会出现诸如:是否存在“普适性管理学”;“管理学与管理科学”、“管理学与一般管理学”、“指导性与实践性”、“管理文化与管理组织”、“管理哲学与管理学”等名词的界定;“什么是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与管理学是什么关系;以及“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管理活动,什么是管理工作,什么是管理者”等一系列问题。


  其中,关于管理学的学科属性的争论,从泰罗创立古典管理学到今天已经跨越了几个世纪。


  有人强调管理学的科学属性,有人则强调管理学的实践属性。在关于“管理学”学科属性的争议中,可以将其分为“应然”与“实然”两个层面。其中,“应然”研究方法的实质是:第一步,对管理活动进行定义;第二步,从丰富的管理活动中抽象出管理理论。“应然”便是“逻辑”的。为此,先需要对管理学知识本身进行“实然研究”,或者说,要对人类社会迄今取得的关于管理活动的所有经验知识进行一番全面、系统的考察。只有在对这些全部管理学知识的“实然研究”中,才能提取管理学的学科属性,进而指出管理学作为一种学科体系对于管理实践的意义。“实然研究”便是“历史的”即“时间”的。由此入手对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予以探究恰是元管理学的着眼点之一。


  若从实践出真知的角度来看,首先应坚持“实然”研究的取向,而非“应然”。接下来才是针对大量“实然”现象,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应然”研究。进而,对于“管理学自身”的研究,即元管理学的研究也应该强调“实然”的取向,当我们对各类管理学认识的来源、产生机制、可靠性、目标和类型积淀了充分的“实然认识”后,再谈作为一门学科的“管理学”有没有可能、如何可能,便更具有可行性。


  元管理学对管理学进行“时间在先与逻辑在先的辩证关系”研究是同“历史的与逻辑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完全一致的。历史的即时间的是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认识客观现实的历史进程(包括科学史、哲学史、思维史等);逻辑的,则是指历史发展过程在思维中概括的反映。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指思维的逻辑应当概括地反映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必然性。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要求人们在科学研究和在建立科学理论体系时,要揭示对象发展过程与认识发展过程的历史规律性;在安排理论体系各个概念、范畴的逻辑顺序时,必须符合被考察对象的历史发展的顺序。


  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辩证关系表现在:①逻辑的分析要以历史发展为基础,历史的描述要以逻辑联系为依据;②任何一门科学不能只用历史方法或逻辑方法,即使是以历史方法为主的历史科学,也不能排斥逻辑方法;同样,即使以逻辑方法为主的理论科学,也不能排斥历史方法。


  综上所述,管理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应从“实然”和“应然”两个层面加以界定。其内容既有管理实践如大量案例等;也有管理理论如对管理五大职能的系统阐释。管理学兼具理论属性与实践属性,二者相辅相成而相得益彰。


  至于管理学属于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的属性之争,则可从研究方法的不同来审视:一般来讲,对其予以定量分析则多是自然科学的层面;定性分析则多是社会科学的层面。“实然”研究定量分析多些;“应然”研究定性分析多些。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管理实践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是对管理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则在于: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是经常结合使用的。在进行定量分析之前,研究者须借助定性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接下来,研究者又须借助定量研究来确定定性分析的切入点。二者的不同点有:①着重点不同;②依据不同;③手段不同;④学科基础不同;⑤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⑥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性方法是定量方法的基础,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方法,才能在精确定量的前提下,做到准确定性。这是二者的辩证关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是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当然也是研究管理学的学科属性,进而探讨“元管理学”与“管理学”之关系时不可或缺的方法。


  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科学,所研究的都是对象物所特有的运动(运行)规律,更确切地讲,是特定事物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运行规律。人们一般从管理的二重性出发,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理论上概括为对三层面的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1.生产力方面。从生产力层面研究管理,则是研究如何合理组织生产力,包括如何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组织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以适应组织目标及社会的需求,求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生产关系方面。从生产关系层面研究管理,则是研究如何处理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建立和健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组织目标。


  3.上层建筑方面。从上层建筑层面研究管理,则是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组织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即如何使组织中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文化氛围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上述三个层面从时间发生的先后上来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反过来,生产关系一俟形成又会对生产力产生反作用。对于上层建筑来说(原始社会是没有国家出现以后意义上的上层建筑的),从逻辑上来看,主要体现在: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作用上;②阶级社会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上。在这一点上,管理学以生产力作为研究对象的层面或内容是没有阶级性的,且需要大量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即平时管理学经常说的凡有人群的地方都需要管理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管理学的出现。


  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层面则需要于“时间在先”的基础上显现“逻辑在先”了。在这里,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活动中,管理主体的动机不仅是有效管理的推动力,而且是决定整个管理活动能否开展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管理主体的动机必须具有正确性、科学性和可靠性。这就需要管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即发挥“逻辑在先”的功能和作用了。


  管理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面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时间在先即“实践在先”或称决定作用和逻辑在先即理论的指导功能或称反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将三个层面概括起来,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便可表述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过程的规律,主要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方面的管理问题。


  1.生产力方面。管理学在生产力方面是研究如何根据社会需要和行业特点,合理地组织劳动生产和工作过程,确保高质量地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


  2.生产关系方面。管理学在这方面就是研究如何优化人际关系,使生产和工作达到最大的效益。


  3.上层建筑方面。主要是研究如何贯彻国家的总体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确保国家根本利益和总体目标的实现,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管理学研究对象所涉及的以上三个方面并非彼此独立存在,而是统一结合于每一具体的管理活动之中,它们的这种具体的有差别的结合(矛盾统一)便是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元管理学存在及其研究的必要性


  元管理哲学的研究,首先是当代管理学理论及管理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当代西方管理学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科学和技术层面上,该种研究多注重数字和事实,产生了诸多枯燥、繁琐的符号和模型,使得管理实践出现机械性的后果。管理者尽管能够通过结构改组、财务重整、人事更替等手段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诸如企业的使命、经营理念、企业持续发展等根本问题则很难用科学手段加以解决。可以说,管理学的研究之所以陷于过分模型化、数理化的偏执,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元管理学的长期忽视。管理学虽然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科学,但其前提性、基础性等问题属于元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如果说管理学是关于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主要是为实际的管理活动提供系统的管理知识、思想、原则和可操作的方法,那么,元管理学则是对现有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进行系统的宏观反思,尤其是对管理学的前提假设、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基本问题进行反思,以期在思维方式的选择、价值观念的权衡以及宏观视野的开拓等方面为管理学研究提供深层启示和理性基础。


  与此同时,元管理学要成为一门学科,需要确立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并建构相应的概念、范畴及理论体系,这可能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为此,元管理学应明晰自身当前的任务。


  一是,管理科学的发展历史为元管理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和问题来源。元管理学理应以此为基础,通过对管理学的前提假设、研究主题的发展脉络、管理思想的变化、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更迭和评价,以及管理学发展的结构和模式等问题的探讨,形成关于管理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普遍性理论形态,包括概念、范畴体系、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原则,并最终实现元管理学理论的合理构建。


  二是,从现代管理思想发展史来看,自泰勒创立科学管理到人际关系学派发轫,管理学研究始终呈现出一种发散状态,各种理论之间缺乏共通性、内在的一致性和联系性。经济学家青睐市场,把企业视为一个“黑箱”;心理学家关注个人而忽视组织结构与技术;社会学家虽看中组织中的团体和组织的社会环境,但忽略了个人及个体差异对组织的影响;人类学家瞩目于组织及其成员复杂的生活过程而忘记了理论知识的预测功能;运筹学家致力于构建决策模型而忽视人文特性,如此等等。元管理学的深入研究将会有利于统一各派对管理的认识,进而促进管理学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三是,当代全球化的商务环境氛围,促使不同管理文化的交汇与融合成为趋势。如彼得.德鲁克所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面对各种不同的管理思想,元管理学研究应根据具体的管理实践,进行合理的选择、吸收,并通过创造性转化,提炼出应为管理学所用的内容。


  四是,以科学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为主流的现代管理学,其理论基础是牛顿所开创的机械论科学范式。机械论科学范式把因果关联性视为简单的、明晰的、线性的,认为宇宙是规则的、可预测的。将该范式的思维运用于管理学之中,必然难以适应全球化导致的商务环境氛围和战略行为的非连续性、复杂化和不确定性。这样一来,构建一套适应当代复杂易变环境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便成为当下元管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这也成为“元管理学”所以可能存在的一个缘由。


  参考文献


  [1]吴晓波,郭雯,刘清华.知识管理模型研究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6)


  [2]戚永红,宝贡敏.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3(6)


  [3]骆品亮,周勇,郭晖.虚拟研发组织的知识转移机制:文献综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5)


  [4]仲秋雁,曲刚,宋娟,闵庆飞.知识管理流派特征分析及内涵界定[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


  [5]彭长桂,高俊山.国内组织制度理论研究进展与评价——基于CSSCI数据的元分析和引证分析(2002~2008)[J].情报杂志,2010(7)


  [6]裘江南,秦璇,念闯玲,董锦霞.社会网络研究的元分析[J].情报杂志,2010(9)


  [7]潘陆山,孟晓斌.组织记忆研究前沿探析、多重存储模型构建与未来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2)

上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发表格式要求讲解及范例欣赏

下一篇:化学论文如何发表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