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女权主义的发展
一、引言
平权主义是一种追求公平和平等的理念,它主张所有个体在社会中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不受性别、种族、民族、肤色等因素的影响。平权主义强调一个标准原则,即在设定分数线或要求时,应根据个体的能力和素质来判断,而不是根据其所属的群体。这种公平的理念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群体的进步和受益。平权主义包括支持两性平等的人在回应女权主义的缺点而产生的分支,和支持种族平等的人一样,是为了回应有差别对待成分的防止种族与性别歧视的积极行动。性别平等和性别公正是人权问题的一部分,也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性别平等(Gender Equality)指每个人不论性别,均享有同等的条件充分实现其人权,均能平等地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活动并从中受益。性别公正(Gender Equity)则是要求公正对待各个性别,根据不同性别各自的不同需求、偏好、利益给予他们不偏不倚的待遇。围绕性别平等和性别公正展开的女性运动和性少数权利运动,涉及健康与安全、教育文化、婚姻与家庭、工作与经济等多个维度,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取缔教育歧视公约》都对此提出了要求和期待,它也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二、性别平权主义产生的原因
平权意识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现实的刺激和思想文化的进步。平权意识与西方的人文思想有关,西方传道士把男女平等思想传到中国并被国人广泛传播。除此以外,由于物质的满足,大家更注重精神世界,追求权利与自由,而新媒体的兴起,也让男女平权的思想与文艺作品广泛流传。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建立在父权体系之上的东亚三国,在学校、职场、社会舆论三个方面女性与男性无法拥有平等的权利,女性在学校、职场上遭受偏见,社会舆论对两性的恶意给人们造成了伤害,这些都是激发大家产生平权意识的主要因素。本文重点研究女权主义的发展。
三、女权主义的发展时间线梳理
1、第一波女权运动
19-20世纪初,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保障了女性的一部分基本权利,例如母亲可以拥有对孩子的监护权(1893年),已婚女性可以拥有财产(1870年),女性可以进行投票选举(1893年)。同一时期,中国正在经历清末民初的一系列改革运动,中国的女权主义者呼吁女性从传统性别角色中解放出来。后来,中国共产党创立了旨在使女性融入劳动大军的项目,并宣称革命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女性解放。
2、第二波女权运动
20世纪60年代,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继续推动家庭法的改革,该法律给予了丈夫合法控制妻子的权力。在法国,直到1965年,已婚女性才可以在没有经过丈夫许可的情况下获得工作。女权主义者也致力于废除强奸法中的“婚姻豁免”,该法律确保了丈夫可以对妻子实施强奸,而不会被起诉。其实第一波女权运动就已经开始了将婚内强奸定罪的努力,但她们的诉求在整整一个世纪之后才得以实现,而在世界的许多地方,这一努力至今仍未看到结果。第二波女权主义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并延续至今,它与第三波女权主义共存,主要关注投票权以外的平等问题,比如结束性别歧视。中国第二波和第三波女权运动的特点是重新审视女性在共产主义革命和其他改革运动中的角色,以及关于女性平等是否真正得到充分实现的新讨论。
同一时期,埃及总统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Gamal Abdel Nasser)发起“国家女权主义”运动,宣布性别歧视为非法,给予女性选举权,但同时也阻止了女权主义领袖的政治行动。随着新伊斯兰主义运动和保守主义的发展,埃及的政策和社会开始背离女性的平等权利。不过,一些积极分子提出了一种新的女权主义运动——伊斯兰女权主义,它主张在伊斯兰框架内女性的平等。
在拉丁美洲,革命改变了尼加拉瓜等国女性的地位,桑地诺革命期间的女权主义思想提高了女性的生活质量,但未能实现社会和意识形态的改变。
3、第三波女权运动
1992年前后,第三波女权主义可以追溯到华盛顿奥林匹亚的女朋克文化。“第三次浪潮”一词出自丽贝卡·沃克(Rebecca Walker)之口,她在《女士杂志》(n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成为第三次浪潮》(Becoming The third wave),回应曾被控性侵的托马斯被任命为最高法院大法官。第三波女权主义者往往关注“微观政治”,挑战第二波关于什么对女性有利,什么对女性不利的范式,并倾向于使用后结构主义对性别和性行为进行解释,同时还将种族因素考虑到女权主义思想中。同时,第三波女权主义也包含了不同女权主义者之间的争论,有的女权主义者认为性别之间存在重要的心理差异,而有的女权主义者认为性别之间没有内在的心理差异,并认为性别角色是由社会赋予的。
4、第四波女权运动
2012年,女性平权运动进入“第四波女权运动”时期,以网络与社交媒体在女性维权时发挥的显著作用为主要特征。这波运动席卷全球,发展中国家亦参与在内;参与者的组成更多元,包括男性以及残障人士和性少数人群等弱势群体;提出的议题更多样,涉及女性投票权、性别平等、性少数权益、堕胎权、职场歧视等。
2018年前后,以旨在反性骚扰和性侵犯的Me Too运动爆发为标志,第四波女权运动进入高潮。目前,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反对性骚扰、反对性别刻板印象等观念得以普及。受益于短小间接、易于上口的标签名称(如#TimesUp,#EverydaySexism),平权运动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进入了高速发展时代。以下,我们列举近五年来平权运动的部分成果。
2017年,是属于全球女性的一年,在世界女权运动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到好莱坞名流性侵丑闻曝光启动的#MeToo运动,女权运动重振旗鼓之势俨然。
2018年,三八妇女节成为平权运动总结成果、温故知新、展望未来的转折点。美国中期选举当选女议员之多破历史纪录;#MeToo运动规模扩大到全球,包括中国、韩国、印度和法国在内的等更多国家加入了这场对话;巴基斯坦许多城市从2018年开始在三八节举行争取平等权益的妇女大游行(Aurat March)。
2019年,堕胎在北爱尔兰实现合法化,苏丹废除了针对女性在公共场合举止和穿着的法律。
2020年,国际妇女节倡导集体个人主义(Collective Individualism),呼吁人人都为实现性别平等的目标作出贡献。
2021年,正值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和新冠药物研发进展迅速之际,世界迎来第110个“三八” 国际妇女节(IWD)。在集体个人主义的基础上,今年的主题确定为“选择挑战(Choose To Challenge),为全世界的平权运动提供了行动指南。正如联合国妇女署所言,作为个人,我们为各自的观念和言行负责,可以“选择挑战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可以选择探寻和庆祝女性取得的成就”。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逐步推动社会朝着更包容、更平等和更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四、女权主义的现状
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下的信息传播方式变革为女性主义发声和平权运动开展开拓了新的方向。从娱乐化、大众化的话题入手,秉持“去性别化”、“去中心化”的观念,推动了大家逐渐关注并讨论当下的性别话题及其背后深层次原因,同时也为女性主义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机遇。但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越发两性对立的网络生态环境仍是高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们仍要时刻反思,女权主义或女性平权运动究竟该何去何从,我们该如何利用或是承借信息时代的便利条件,推动中国女性平权运动向好发展。但,女权运动逐渐扩大的声势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对其进展持完全乐观的态度。例如,女性通过网络组织大规模维权行动的现象,可能反映女性在政界的直接参与度依然微弱。同时,反平权者的阻碍和线上活动中很难避免的“懒人行动主义(Slacktivism)” 也会影响平权运动的良性发展。
五、总结
综上所述,女权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性别平等、法律保护、社会观念的改变、教育和社会参与的推动以及性别歧视和性暴力的揭示和解决。但,女权运动必然是一件道阻且长的事情。
上一篇:职校计算机英语论文
下一篇:分析国产剧评分现状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