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谈成本管理改革

发布时间:2016-06-06 16:08

  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采取各冲措施阁氏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更加关注成本,成本管理方法也必须更加科学。然而,传统成本管理由于存在诸多缺陷,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所以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笔者认为,成本管理改革只有在对传统成本管理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吸收西方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把握成本管理改茧的方向,为我国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提供借鉴。

  

  一、对我国传统成本管理特点的分析

  

  1. 成本计划方面,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和编制方法。尤其是在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顶目测算法在今天仍然是比较科学的。这一方法成本计划阅氏额分为递延陶氏额和计划年度节约额,前者是指在计划阅额中有一部分并非是在计划年度采取了措施,而是由于上年末实际单位成本就比上年平均单位成本低而实现的降额;后者是指企业以上年末单位成本为基础,依据计划年度内采取的成本陶氏措施,测算求得的预计节约额。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到成本计划降低额中哪些是在上年末巳经实现的,哪些是计划年度通过职工努力才能实现的节约额,而且测算的计划节约额是在集中群众智慧的基础上,从各方面挖掘内部潜力,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逐级进行综合平衡,使成本计划具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2. 成本控制方面(即成本曰常管理),针对不同的成本顶目采取了各冲倥制方法。例如,材料倥制实行限额发料制度,并通过分批核算法或定额核算法对原材庄生产使用中的数量差异进行倥制;工资控制采用劳动定额、出勤率和非生产工时损失的倥制,以及制定编制定员、落实工资基金指标的方法来进行;费用倥制实行费用指标分解到责任单位,并通过费用限额手册等方法对各单位费用支出进行反映和控制。上述方法的应用,对于控制损失的发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成本计算方面,创造了定额比例法,简化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问题;创造了平行结转分步法,克服了在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时,下一步骤的产品成本只有在上一步骤的产品成本计算完毕后才能计算出来,而且本步骤的产品成本水平受到上一步骤成本水平影响的缺陷。既加速了成本计算,又便于对各步骤成本升降的分析和考核。推行了成本计算定额法,初步解决了成本的曰常控制问题,并有利于产品成本的定期分析,做到了成本核算同成本倥制、成本分析有机的结合。

  

  4. 在成本分析方面,一是有些企业从幵展一般的经济分析发展到联系企业生产特点的成本技术经济分析;二是从单纯的本期实际与计划、本期与上期相比,发展到同行业成本指标的对比分析;三是以企业为对象的成本分析发展到深入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的成本分析,并进一步扩大到部门的成本分析。这些做法使成本分析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发展,丰富了成本分析的内容。

  

  5. 成本管理民主化和群众化方面,创造了成本指标归□分级管理,将成本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单位、班组和个入,作为各责任单位的成本控制标准,以保证成本指标的切实贯彻;建立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核算和控制各部门、班组和个人的生产消耗,检査分析分管指标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成本指标的实现。可以说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的一冲表现形式。幵展了厂部、车间和班组三级成本分析活动,既实现了专业分析和群众分析相结合,又句以发扬民主,集中群众智慧,充分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成本管理改革

  二、成本管理改革的优势

  

  1.首先在观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普遍认识到,进行成本管理改革应当认真学习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经验,广幵思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同时要结合国情,加以吸收和深化。

  

  2. 成本管理工作向技术领域扩展,成本控制渗透到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一些企业推行了成本目标管理、价值工程和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过去,管理只限于生产领域,对产品设计成本没有进行控制。其实,产品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产品设计是否合理。设计不合理、用料超标会造成先天性浪费和损失。幵展了成本目标管理后,在新产品设计之前,根据预期的售价减去目标利润和税金,求得产品的设计@标成本,以此控制产品成本,从而保证新产品不仅在技术上是先进的,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合理的。我国一些企业在幵展成本目标管理时,实行全过程、全部门、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把目标成本作为价值工程的奋斗目标,把价值工程作为实现目标成本的手段,从而使成本@标管理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幵辟了新的途径。

  

  3. 实际工作中对传统产品成本核算作了改革,以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在改革中注意加强了成本会计基础工作的力度,并提出成本核算信息主要满足微观经营管理的需要,同时也要适应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以便更好地满足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需要。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使成本核算更好地满足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要求。

  

  三、成本改革的总体思路

  

  1. 预先制定各种产品各顶成本’作为职工努力的目标,及衡量实际成本冇约或超支的尺度,实现成本的事前控制;

  

  2. 在生产过程中将成本的实际消耗与标准消耗进行比较,及时提示和分析脱离成本标准的差异,并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加强成本的事中控制;

  

  3. 每月终了按实际产量乘各成本项目的成本标准。将求得的标准成本同计算出来的实际成本相比较,揭示各项目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査明责任归属,评估业绩,为未来的成本管理工作和降低成本的途径指出努力方向,实现成本的事后控制;

  

  4. 在推行标准成本的同时,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以适应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并满足企业定价和行业间产品成本水平对比的需要;

  

  5. 材料价格差异一般在库存存货和巳消耗材料之间进行分析。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波动较大,全部列入当期销售成本也不符合存货估价的原则;况且我国一些企业采购材料是不均衡的。所以,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材料价格差异应当在库存原材料和巳消耗材料之间进行分配;

  

  6. 成本差异的科巨设置和账务处理。西方按各成本项目和差异原因设置各种差异科我国一般只设置一个“产品成本差异”科目。这一科目按责任单位设置多栏式明细账,各责任单位还按差异原因设置多栏式明细账。财务处理主要有以下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在费用发生时,标准成本记入生产成本科目,成本差昇记在产品成本差异科另一种是按实际成本记入生产成本科目,月末根据车间计算出来的成本差异调整生产成本借方,以把实际成本调整为标准成本;

  

  7. 成本差异全部转入产品销售成本或当期损益。产品成本差异如何处理,西方国家各企业标准成本差异处理不尽相同。有人认为,本期成本差异是已经发生的损失或收益,将它计入当期损益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否则就会使存货和利润虚增或虚减。同时,从持续经营的角度看,成本差异处理只涉及到本期与后期分配多少的问题,并不改变差异的性质和总额,只要坚持前后一致性原则,从全年来看对利润并无多大影响,也不会因此影响上交国家的所有税金。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处理具有简便、迅速、反应灵敏、分析方便等优点。

  

  作者:戴晓玫

上一篇:电视成本管理改革

下一篇:成本管理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