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强化资金成本控制效益影响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09:38

  

第1篇:强化资金成本控制提高科研院所企业化经营效益


  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以财务预算为前提,以资金成本控制为重点,把发挥现有资产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并渗透到科研院所经济活动整个过程的管理体系。


  1.集中管理收入,统筹安排资金


  截至目前,我国具有规模的科研院所共有2016余所,在科研专业技术人员达1000多万人,科研院所用于水、油、电、煤等支出占比较大,强化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为科研院所节约科研成本,把有限的科研经费科学地投入到科研,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要以财务处室为资金管理责任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全面集中收入,统筹安排资金,为有效投放、合理消耗打下基础。要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置,就要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尤其是注意调整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的占用比例。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更新时,应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对投入产出进行分析评价,避免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要强化管理、杜绝浪费,节约科研成本,挖掘内部资金潜力,加速资金回笼,压缩科研设备、存货资金的占用。要建立资金管理责任制,加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在财务收支上实施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度,强化约束机制,合理调度资金,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


  2.严格按预算支出控制,严格执行预算,层层控制支出


  科研院所根据批准的预算,分级归口由有关职能部门负责,按有关制度规定及定额标准,实行指标控制。各项支出报销凭证要由有关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以资证明。各职能处室预算内的开支,要事先提出使用计划交由财会部门审核后执行。涉及科研开支计划调整,在预算范围内的由财会部门审批;超预算或计划外开支,要由有关处室提出书面报告,交财会部门审核后,由科研院所领导批准执行。


  3.实行全面预算


  科研院所的财务预算管理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市场信息,进行预算编制,考虑的因素应包括:宏观因素,如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国家的发展目标,科研院所行政部门关于结构调整的控制比例;微观因素,即本单位上年度的收支情况,科研院所的科研课题、发展目标。在保证科研院所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对影响科研院所长远发展的建设项目,重点学科、新技术等重点给予倾斜。


  建立定期分析检查制度,在费用预算执行过程中,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实际发生额与预算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以便调整及进行重点控制,保证科研院所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一致。同时,将预算检查结果、科研成果应用效益等与奖惩制度挂钩。


  4.加强科研院所经济财务管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维系一所科研机构运转最重要的是争取资源的能力和配置资源的水平。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对企业集团及其连带的科研院所的发展有着直接的、重大的影响。经济财务管理作为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核心,其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科研院所的财务状况,乃至科研院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科研院所作为独立法人实体地位的确立,科研院所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深入研究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科研院所财务管理改革的重要课题。科研院所自身都应建立完善经济财务管理组织,确保科研院所经济工作的正常运行。


  5.实行全成本核算


  科研院所的成本核算应该进行全成本核算,把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全部资金耗费计算进去,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从科研院所成本业务的实际出发,以会计核算的数据为基础,按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分配各项费用。高校要实行全成本核算并准确分摊各种间接成本,首先要建立成本中心,完成行政处室的成本核算,并将其作为间接成本分摊到各直接成本处室,在处室核算的基础上进行项目成本核算;其次,制定科学的成本分摊方法和标准,这是成本核算的关键所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科研院所与处室、降低成本与科研质量、效益的关系。实行全成本核算是财务会计的补充和完善,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延伸。全成本核算能真实地反应全院所各处室的收支结余情况,通过对成本结构和成本项目的分析,找到成本控制关键点,有利于科研院所经济管理手段的实施和调整,使科研院所决策层正确把握资金的投向,全力推进企业化经营,从而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达到降耗增效的目的。


  6.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1)加强科研院所决策层对固定资产全新管理理念。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与科研院所决策层对此项工作的管理意识和重视程度密切相关。首先,要实现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就需要决策层加强和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这样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有人抓,管理制度才能建立和完善,管理措施才能到位,才能将固定资产管理做为科研院所内部管理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其次,树立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加强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科研院所企业化经营及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和客观要求,树立领导和科研专业技术人员资源共享、节约资源的现代资产管理理念,形成共同维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的新理念。


  (2)建立完善的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增强有关负责人的管理意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结合实际建立本单位相关的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各项制度细化,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购置、处置、出租、出借等事项要有明确的规定,明确资产的管理责任。采购、验收、登记、维护、保管、使用等日常管理工作都要有专人负责,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强化资产清查工作。为保证科研院所单位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真实、完整,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这是管理的基础。因此,科研院所要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使资产清查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


  综上所述,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科研院所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科研院所自身形势的需要.科研院所经济财务管理的内容应当不断创新、不断拓展、不断完善,在总结科研院所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现科研院所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逐步建立起以预算控制为核心的,能处理好集权和分权财务管理新模式,科研院所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第2篇:施工企业资金成本控制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资金是施工企业的血液,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如何建立科学有效地资金管理运行机制,使企业摆脱资金供应日益紧张的局面,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以下几个影响施工企业资金成本控制机制的因素入手,探索企业摆脱困境的途径。


  一、施工企业资金成本控制机制的影响因素


  (一)筹资方式


  筹资方式是指可供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选用的具体筹资形式。现代施工企业为了维持项目建设、增加固定资产、对外进行投资等,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其来源一般有两种:所有者投入资金和借入资金。


  1、借入资金成本


  借入资金主要是向银行借入、发行企业债劵、融资租赁、结算中形成的商业信用和其他流动负债。其按偿还期,可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借入的资金成本一般包括筹资的费用和借款利息两部分。筹资费用包括筹措资金的谈判费、公关费、手续费等,这是借入资金的一次性成本。借款的离心式资金使用过程中根据借入资金的数额、使用期限及约定利率而发生的成本支出,也称为货币的时间价值。借入资金风险大,会提高资产负债率,但由于利息可在所得税前列支,企业负担的资金成本较低,间接提高了税后利润。然而,借入资金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因为负债一般都有明确的到期日,如果企业无法及时支付,债权人的要求权可能迫使企业进行破产清算。因此,企业借入资金必须合理谨慎,举债程度应与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偿债能力相适应。


  2、所有者投入资金成本


  所有者投入资金是企业依法筹集并长期拥有、自主支配的资本。其筹资方式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票、发行优先股票和利用留存收益。由此可见所有者投入资金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由此,所有者投入资金的成本主要包括前期筹资费用和应分配的现金红利。在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收益率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而资金来源不同的企业,其投资报酬率也不同。所有者投入资本风险小,能降低资产负债率,但由于股息、红利只能在所得税后列支,变相提高了资金成本,降低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


  (二)资本运营效率


  资本运营效率是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资本运营是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存量资产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重组扩张,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产增值的目标。例如:河南省镇平安字营羊毛衫厂在1993年建厂之初仅有30台织机,1996年首先扩大自身规模,由30台织机增加到750台,员工由60人增加到近千人,形成年产25万件羊毛衫的生产能力。通过租赁与联合经营,织机有750台扩大到3000台,生产能力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同时,该厂收购和兼并了一批停产的原料小企业,形成了统一供料的政策;对整个企业实行统一图纸、统一验收、统一商标,统一出口。1997年,该厂出口量占全省出口总量的65%,实现出口供货额1900万元。统一战略的成功运用使该厂的品牌逐步形成,在行业中获得了竞争优势。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但是目前不少企业在资金调配方面存在问题:一是盲目投资或扩大规模,资金入不敷出。二是各环节分配不科学,被挪用、被挤占的现象比较普遍。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科学合理的调配和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本运营效率。资本运营可以在短时间内积累一定的资金优化资本结构,使闲置资本得以利用,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施工企业资金成本控制机制的有效实施措施


  (一)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


  1、借入资金成本控制


  借入资金可以分为有偿借入资金和无偿占用资金。有偿借入资金包括银行借款和带息应付票据等。企业对于这部分资金成本控制时,首先应当力求最低的利率取得短期借款;其次要科学确定借款额度,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为原则,不能认为越多越好;第三要严格控制借款的偿还期,切实考虑和避免偿债风险。无偿占用资金主要包括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等,这些资金属于企业的负债,可以在短期内无偿占用,但是这些资金的取得都是有一定条件的。


  2、所有者投入资金成本的控制


  所有者投入资金成本主要包括前期筹资费用和应分配的现金红利。前期筹资成本的控制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资质和注册需要的资金量控制筹资成本。分配现金红利涉及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一般应确定合适的比率,如果现金红利分配额过高,会形成较高的资金成本,还会使大量的现金流出企业,可能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如果现金红利分配额过低,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因此企业在股利分配上应权衡利弊,择优选定。总之,不管企业采取哪种筹资方式,都应充分考虑风险性原则和效益性原则,即以投资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提高偿债能力和规避财务风险的前提下,千方百计降低筹资成本,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二)实施有效地运营资本管理


  1、合理调配资金


  企业财务部门一般是资金成本管理的实施单位。为节约资金使用量,降低资金成本,必须在资金分配方面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各部门资金需求量和轻重缓急,及时合理地调配资金,做到分布科学、环环相扣,防止资金被随意挪用。(2)最大可能地避免资金闲置。对暂时闲置资金应及时调整投放到收益较高的项目上,或用于提前归还需要支付利息的银行借贷等债务上,以节约财务费用,降低资金运用成本。(3)按照“谁使用、谁负担”的原则,将资金成本分配到各个环节中去。


  2、加强资金管理


  企业要建立良好的融资渠道和环境,协调与各银行及供应商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信贷关系和商业信用;除此以外,企业还要大力开展清理债权债务工作,及时掌握所属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与资金到位情况,以避免企业内部有的项目资金不足向银行贷款,而有的项目却有大量资金闲置的现象,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企业资金的使用率。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项目资金大多无法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到位,造成部分项目资金周转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保证各项目正常运转,因此,必须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


  股票、债券的发行费,为贷款支付的鉴证费、担保费等资金筹集成本,是企业资金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费用往往与筹资数量呈正相关。为节约资金使用量,降低资金成本,首先企业应根据其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上年现金流量情况来预测资金需求量,确定筹资计划,以及时筹措资金。既要避免因资金筹集不足,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又要防止资金筹集过多,造成资金闲置。其次是企业要建立资金应急机制,一旦出现资金缺口,及时通过短期筹款或投资来弥补。


  施工企业资金成本控制机制的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必然结果。近些年来企业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为了适应这种竞争需要,资金成本控制机制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而在现代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资金成本控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突破了传统的成本管理注重项目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上一篇:ERP成本管理应用研究论文(共2篇)

下一篇: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