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议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

发布时间:2015-07-06 11:41
物流是业界公认的“第三利润源”,随着“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潜力开发的殆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并掀起了一股研究“物流成本冰山”的热潮,试图挖掘经营活动各环节中所隐藏的物流成本。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等一系列物流标准和法规的颁布,也预示着我国物流发展已从概念的界定转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正是基于此,本文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简要探讨其物流成本核算问题。
  一、概述
  物流成本是整个供应链过程中为完成各项物流活动而产生的所有成本费用,其核算是指采用一定的成本核算方法对其进行计量。
  1.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主要问题
  (1)物流研究起步较晚,对物流成本的认识较为模糊
  直接借鉴典型发达国家业已成熟的理念和核算结果的探索方式对企业发展较为不利,因为我国的具体国情与发达国家是存在诸多差异的,先进的经验往往不能带来预期收益;且借鉴部分往往不够完整,缺乏数据来源和核算方法等多方面的信息支持。
  (2)宏观经济环境的限制,政策配套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尚未建立系统完善的核算机制,造成企业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并缺乏标准性的参考依据。
  (3)行业范围内核算口径不统一,缺乏相对权威的行业数据
  企业测算相对独立分散,范围和口径并不统一,因而不同企业间的数据往往不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阶段的数据也缺乏连贯性。
  (4)企业自身核算体系尚不完善
  大多数企业选择沿用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体系来测算物流成本,无法为物流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二、改进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
  (1)时代的变迁迫使企业希望尽可能准确地把握物流成本。
  近年来,全球经济特征的演化,增大了企业的库存损失和风险,使削减物流成本成为其首要任务。
  (2)企业对物流业务需求快速增加与费用的高速增长并存的状况促使其寻求成本的削减之道。
  据2006年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全国的1008家工业和流通行业企业调查的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经营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2005年总的销售收入合计为54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3%),造成了物流业务需求的增长(2005年货运量合计为30054万吨,比上年增长25.5%,平均货物储存量增长21.2%),也伴随着成本也节节上升如下:
  (2)竞争压力迫使企业重视物流成本核算问题
  经济的全球化,行业限制的取消,市场准入的放宽……我国企业失去了原有体制的保护伞,面对国际领先企业的竞争,迫切需要削减各项成本,扩大利润。
  (4)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下降空间很大,且成本会影响顾客价值的实现,有助于解决企业滞留产品过多的顽疾,缩减库存占压资金;加快资金周转,改善传统低效益,高成本的物流经营方式;增加成本信息的可靠性,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是我国企业增加利润的有效途径。
  2.可行性
  (1)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法规体系的逐渐配套唤起了企业的物流意识,并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2)企业削减物流成本的目标的明确为核算提供了动力源。
  (3)物流人才的增多,知识,能力架构的成熟,物流学科体系的构建,为物流成本核算准备了人才和理论基础。
  三、改进措施
  1.前期工作
  (1)获得需要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参与,达成全员共识。
  (2)原则的制定
  a、系统性原则。要从全局的角度来把握物流总所有权成本状况,体现变化的真实趋势;b、客观性原则。应以实际发生的物流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资料真实,可靠,数据准确;c、重要性原则。改变传统的费用分摊方式,有的放矢的选择灵活性大,易于被员工掌握,并能够反映运营信息的指标。d、可比性原则。统一核算体系,使其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即和国际的同类企业,和国内的合作伙伴之间能够就相同的成本信息进行比较,取长补短;且在企业内部具有历史的延续性;e、及时性原则。信息要准确,详实,符合需求,及时提供,否则就失去了价值。

  2.改进工作
  (1)首先需要界定物流业务的边界,即明确那些是物流业务。
  (2)协调供应链伙伴关系,强化企业内部合作,收集准确,及时的信息。
  企业应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将有助于得到对发展有用且准确的信息,实施成本控制。同时需要强化跨部门团队合作,避免部门本位主义所造成的责任推诿现象,并明确各部门所提供的数据范围,划分其责任范围。
  (3)构筑核算框架
  制作核算表,因为表格信息清楚,易懂,易于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所理解。
  核算表的横向可划分为成本项目、支付形态、成本状态、核算方法、计量单位、数量、货币金额、成本构成比例等8项。其中支付形态是判定费用的内/外部支付属性;成本状态是区分成本的显/隐性属性,成本构成比例是将全部物流成本作为100%,分别计算各个大项目的构成比例。
  核算表的纵向罗列成本项目。分三级,先将总物流成本分为存货持有成本,运输成本,行政管理成本和其他物流费用等四大类,再分别就其设立子科目,笔者认为其中存货持有成本可分企业自有仓库的保管费,支付公共仓库或外包的保管费,支付的作业费,自有仓库的设备费,折旧补偿支出,包装材料费用,保险及税收费用,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等8项;运输成本可分支付的各项运费,货主费用,车辆费,车辆维护保养费等4大项,而支付的各项运费又可分为公路、铁路、水路、航空、油料管道等运输费用,货运代理费用等小项,货主费用则分为运营费用和货物装卸搬运费用;行政管理成本则可分为人员费用,杂费(差旅,交通,会议,交际等),订单处理费用,信息处理费用(信息设备费用,消耗品费用,通信费等)。各大类要分别小计,并测算总的物流成本。
  核算表应分事前和事后两份。其中事前核算表应配合企业总成本核算表来制作和使用,主要用于成本的控制。例如:企业开发新项目,首先开发者要根据其潜在客户群的需求来制定预期价格和目标成本,并反向倒推出各个环节的耗费。然后,公司同外部的合作伙伴,以及内部的参与部门进行协商,看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通常情况下成本会高出预期很多,这就需要各部门专业人士的协调和利益权衡,制定出接近于目标成本的方案或对此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做出重新考核。目标成本能够有效控制成本缺口,激发企业对降低成本的追求。而事后实际成本的测算,是我们通常所熟悉的计量方式,能够为企业的运行情况提供考核依据,两表相结合有利于发现问题环节,明确责任部门。
  制作附表,主要是记录注意事项,成本核算依据,方法等,制定成本分析表和配套的绩效考核表。
  四、改进效益评析
  1.最大效益是能够有效的削减成本
  通过改进,企业可得到反映物流成本状况的真实信息,使管理者找到成本过高或经营不合理的环节。
  2.能够明晰各部门的责任,加强其责任感并增进其合作的主动性
  责任的明确避免了问题的推诿和再次出现,并促使全员都以企业的总体利益作为实现本部门价值的行动准则,主动合作。
  3.有利于企业的外部拓展
  核算口径的统一有利于企业迅速和国际接轨,找出自身差距,学习先进经验,借鉴并创新,也有利于企业间战略动态联盟的建立。
  4.有利于企业与金融机构接轨
  清楚真实的成本利润信息,有利于金融机构判断企业的发展潜力,增加企业获得融资的可能性,缓解企业发展中的资金压力。
  总之,改进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是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全面,详实的物流成本数据和技术经济支持。但其改进的成功与否,关键还是看其是否适合我国物流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同时也要看其理论是否完善,实施过程是否切实有效。因此,改进不会一步到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磨合,修订,需要物流工作者以严谨的态度不断地将其完善。
  
  参考文献:
  [1]宋则常东亮:中国物流成本前沿问题考察报告. 财贸经济,2005,(7)
  [2](日)诊断师物流研究会著. 宋华.曹莉 译.物流成本的分析与控制.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
  [3]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6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网站,2006,(12)
  [4]刘艳旭翟东进胡洋:试论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6)
  [5]李强李华锋: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冶金财会,2005,(11)

上一篇: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探析

下一篇:浅析连锁企业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及应对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