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与责任成本管理浅析
发布时间:2015-07-06 11:41
[摘 要] 本文在分析作业单元及其与责任中心的区别的基础上,对作业成本责任的分解和成本责任流的形成进行了探究,并进一步探讨了成本责任流在责任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作业成本 作业单元 成本责任流 责任成本
一、作业单元及其与责任中心的区别
自埃里克·科勒教授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早探讨作业成本会计以来,在以哈佛商学院罗宾.卡普兰教授和库珀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的推动下作业会计已成为现代管理会计系统的热点。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所著《高级管理会计》将作业成本法(abc)的基本理念和特征总结如下:abc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是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而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其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又导致间接成本发生,作业是产品和间接成本的中介。作业成本法在指导思想上纠正了在当今高新科技迅速发展、间接费用大量增加的背景下,再按照传统的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分配间接费用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的缺陷。
作业的载体是作业单元,它是指企业内部的部门或个人,它与企业的组织机构相适应,是承担企业活动的组织或岗位,它有自身可以控制的成本发生,能够清楚地承担成本责任。任何一个作业单元中责权利都能够紧密结合。作业单元是从事作业的活动主体,它对应于企业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层次,根据职能可以分为管理作业单元和生产作业单元。管理作业单元控制本单元费用的支出,同时其作业对生产作业单元的成本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设计部门是一个作业单元,它除了控制设计费用的支出之外,它的设计结果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如果授予作业单元对于单元内的资源消耗的控制权,是不是作业单元就相当于一个作业为联结体的责任中心了?应该说,作业单元概念有别于责任中心的概念,它不一定必须可以独立核算。比如,采购环节购进了劣质材料,其价格和采购成本符合采购作业单元的责任成本要求,但是在后续生产环节,由于材料质量问题出现了成本损失,那么,从采购这一作业单元,直至发生质量事故的单元,其间各个作业单元的成本损失都是由采购作业单元累积成本责任的偏差造成的,即采购作业单元的成本责任并没有在采购环节完结,它随着物流和工作流而向下游传递。而这种累积责任造成的损失一旦发生,有时采购作业单元是负担不起的,也就是无法进行经济核算,只能以其它形式追究其责任,这是作业单元与责任中心的本质区别之一。因此,作业单元是责任成本管理中责任中心概念的拓展,是动态管理理念的体现,成本责任在各个作业单元间的传递形成成本责任流。
二、成本责任的分解与成本责任流的形成
广义的成本责任是指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作业单元,根据其管理权限和管理范围所应承担的一定的经济责任,这种经济责任是与企业的费用、支出、利润相关的。狭义的成本责任是指对作业单元承担活动后,结果偏离正确性的一种过失性成本度量。成本责任是与作业单元相联系的,它是分析、评价与考核成本的一组可度量、可评价的指标集,是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目标相一致的目标,是作业单元为履行责任而进行作业的结果的正确性标准。例如企业的采购成本总预算是企业活动的目标,材料采购运输成本预算就是一种成本责任。
根据以上的定义,成本责任可以用函数的形式简单描述为:
cr=f(a,ac,crb)
其中,cr(cost responsibility)表示成本责任,a(activity,)表示作业,ac(activity cell)表示作业单元,crb(cost responsibility benchmark)表示成本责任指标集。
只有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来努力完成好自己的责任,避免损失的发生,企业才会有竞争力,只有成本责任清晰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正确甄别和确定成本责任、将成本责任分解到具体的责任单元是实施成本责任流管理的关键之一,科学的成本责任管理体系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可操作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一个产品或生产项目而言,成本责任是伴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而发生发展的,随着产品生产流程的变化,成本责任也会发生转移。作为一个完整的事物运动流程,成本责任需要进行分析、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奖惩,以体现责任的约束作用。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内成本责任的产生、分解、转移、分析、考核以及与之相关的奖罚等处理流程就形成了成本责任流。成本责任流是由不同成本责任元根据上下游关系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传递成本责任的成本管理活动流程。成本责任元对应于作业单元,是成本责任流的基本构成单位。就责任成本来讲,以动态管理的观点来看,某一个作业单元的责任成本不仅存在于本单元,而且以累积成本的形式存在于其下游各作业单元,即责任成本存在传递和流动的现象。通过上下游作业单元间成本责任的传递机制,成本责任随着业务流程而流动起来,各作业单元之间由此联结成一个整体。
三、成本责任流管理在责任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责任流理论对责任成本控制理论进行了拓展,它以动态管理的思想,结合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先进制造技术,力求建立基于信息系统支持的成本控制体系,以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从强化人员责任管理人手,以信息技术支持为依托,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为目标,建立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由于成本责任是企业活动(作业)和企业组织(作业单元)的函数,是企业对组织和人员实施的一种约束。责任依附于企业活动而产生,并建立于企业组织基础上,企业活动以及企业组织都具有层次结构,因此责任也具有层次结构。对外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承担企业责任;对内部,企业责任由企业内部的各组织单元来承担,这种组织单元可以是对应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单位或部门,也可以是根据企业成本责任定位要求重新划分的作业单元,即承担成本责任的组织单元不仅要适应于企业的组织机构,还要满足能够划清成本责任、能使责权利紧密结合等成本定位要求。无论是班组还是个人,只要能满足建立作业单元的成本定位要求,也可以成为一个作业单元。因此,我们可以相应建立两种模式的成本责任结构,即把企业各组织单位承担的责任称为部门责任,部门责任落实到不同岗位的人员,形成企业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的层次结构;再一种就是企业责任—各层次作业单元责任的层次结构。这样的成本责任划分方法适应了组织现代化企业生产进行责任成本管理的需要,为许多先进管理模式所采用。
在上述模式中,我们可以结合应用标准成本和目标成本来实施企业的成本责任承担机制。标准成本模式是在提高效益和减少浪费的前提下预计作业单元标准成本;目标成本是把成本目标从企业目标体系中抽取和突出出来,并围绕它开展各项成本管理和其它管理活动,以指导、规划和控制作业单元成本发生和费用支出。此外,还可以采用成本企划的方法。成本企划本质上是采用“倒推”确定目标成本,主要着力点是帮助企业在开发设计新产品的同时引入成本控制思想,或者对原有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有市场竞争力。我们可以将企划的成本划分到作业单元层次,通过以作业量代替生产工时作为成本分摊的依据,适应先进制造技术生产环境的成本控制方法的要求,将企划成本定制到作业层次。标准成本制、目标成本制与责任成本制存在着某种共同联系,成本企划为责任成本管理中责任成本的确定和分解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作业成本法为分摊成本和划分责任中明确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针对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作业成本与标准成本制、目标成本制相结合,使责任成本制深入到作业层次,创立适用于作业成本法的责任成本管理模式,是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moormanc,miner a s,the impart of organizational memory on new produet performance and l of marketingresearch,1997
[2]田也壮张莉:《组织记忆创新流程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3,3:31-34
[3]顾新建祁国宁:《知识型制造企业》,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335-336
[4]oec方法的实际运用,道可道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5]hammer michael. beyond reengineering. new york:harpercollinepwblishers,1996:10-32
[关键词] 作业成本 作业单元 成本责任流 责任成本
一、作业单元及其与责任中心的区别
自埃里克·科勒教授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早探讨作业成本会计以来,在以哈佛商学院罗宾.卡普兰教授和库珀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的推动下作业会计已成为现代管理会计系统的热点。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所著《高级管理会计》将作业成本法(abc)的基本理念和特征总结如下:abc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是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而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其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又导致间接成本发生,作业是产品和间接成本的中介。作业成本法在指导思想上纠正了在当今高新科技迅速发展、间接费用大量增加的背景下,再按照传统的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分配间接费用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的缺陷。
作业的载体是作业单元,它是指企业内部的部门或个人,它与企业的组织机构相适应,是承担企业活动的组织或岗位,它有自身可以控制的成本发生,能够清楚地承担成本责任。任何一个作业单元中责权利都能够紧密结合。作业单元是从事作业的活动主体,它对应于企业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层次,根据职能可以分为管理作业单元和生产作业单元。管理作业单元控制本单元费用的支出,同时其作业对生产作业单元的成本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设计部门是一个作业单元,它除了控制设计费用的支出之外,它的设计结果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如果授予作业单元对于单元内的资源消耗的控制权,是不是作业单元就相当于一个作业为联结体的责任中心了?应该说,作业单元概念有别于责任中心的概念,它不一定必须可以独立核算。比如,采购环节购进了劣质材料,其价格和采购成本符合采购作业单元的责任成本要求,但是在后续生产环节,由于材料质量问题出现了成本损失,那么,从采购这一作业单元,直至发生质量事故的单元,其间各个作业单元的成本损失都是由采购作业单元累积成本责任的偏差造成的,即采购作业单元的成本责任并没有在采购环节完结,它随着物流和工作流而向下游传递。而这种累积责任造成的损失一旦发生,有时采购作业单元是负担不起的,也就是无法进行经济核算,只能以其它形式追究其责任,这是作业单元与责任中心的本质区别之一。因此,作业单元是责任成本管理中责任中心概念的拓展,是动态管理理念的体现,成本责任在各个作业单元间的传递形成成本责任流。
二、成本责任的分解与成本责任流的形成
广义的成本责任是指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作业单元,根据其管理权限和管理范围所应承担的一定的经济责任,这种经济责任是与企业的费用、支出、利润相关的。狭义的成本责任是指对作业单元承担活动后,结果偏离正确性的一种过失性成本度量。成本责任是与作业单元相联系的,它是分析、评价与考核成本的一组可度量、可评价的指标集,是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目标相一致的目标,是作业单元为履行责任而进行作业的结果的正确性标准。例如企业的采购成本总预算是企业活动的目标,材料采购运输成本预算就是一种成本责任。
根据以上的定义,成本责任可以用函数的形式简单描述为:
cr=f(a,ac,crb)
其中,cr(cost responsibility)表示成本责任,a(activity,)表示作业,ac(activity cell)表示作业单元,crb(cost responsibility benchmark)表示成本责任指标集。
只有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来努力完成好自己的责任,避免损失的发生,企业才会有竞争力,只有成本责任清晰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正确甄别和确定成本责任、将成本责任分解到具体的责任单元是实施成本责任流管理的关键之一,科学的成本责任管理体系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可操作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一个产品或生产项目而言,成本责任是伴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而发生发展的,随着产品生产流程的变化,成本责任也会发生转移。作为一个完整的事物运动流程,成本责任需要进行分析、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奖惩,以体现责任的约束作用。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内成本责任的产生、分解、转移、分析、考核以及与之相关的奖罚等处理流程就形成了成本责任流。成本责任流是由不同成本责任元根据上下游关系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传递成本责任的成本管理活动流程。成本责任元对应于作业单元,是成本责任流的基本构成单位。就责任成本来讲,以动态管理的观点来看,某一个作业单元的责任成本不仅存在于本单元,而且以累积成本的形式存在于其下游各作业单元,即责任成本存在传递和流动的现象。通过上下游作业单元间成本责任的传递机制,成本责任随着业务流程而流动起来,各作业单元之间由此联结成一个整体。
成本责任流由成本责任元、定位和结构三要素构成。成本责任管理要求责任元清晰,定位准确,结构合理。成本责任元由责任承诺、责任活动、责任评价结果组成,它本质上是责任成本分解、作业、责任约束及奖惩等活动的最小结构单位。定位是对成本责任根据作业单元进行分解的活动,也是成本责任被分解后所处的不同层次。它为实现对成本责任的考核提供条件,是成本责任流实现正确流动的前提,是使成本责任在不同的作业单元层次上与相应的作业单元实现准确对应的活动。如果立足于整个系统并且从经营期的起始点长期地看,则所有成本项目都应该是可控的。所以可以从企业整体出发,在不同层次上把企业总的成本责任分解成不同作业单元的成本责任,从而实现成本责任的定位。
三、成本责任流管理在责任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责任流理论对责任成本控制理论进行了拓展,它以动态管理的思想,结合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先进制造技术,力求建立基于信息系统支持的成本控制体系,以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从强化人员责任管理人手,以信息技术支持为依托,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为目标,建立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由于成本责任是企业活动(作业)和企业组织(作业单元)的函数,是企业对组织和人员实施的一种约束。责任依附于企业活动而产生,并建立于企业组织基础上,企业活动以及企业组织都具有层次结构,因此责任也具有层次结构。对外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承担企业责任;对内部,企业责任由企业内部的各组织单元来承担,这种组织单元可以是对应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单位或部门,也可以是根据企业成本责任定位要求重新划分的作业单元,即承担成本责任的组织单元不仅要适应于企业的组织机构,还要满足能够划清成本责任、能使责权利紧密结合等成本定位要求。无论是班组还是个人,只要能满足建立作业单元的成本定位要求,也可以成为一个作业单元。因此,我们可以相应建立两种模式的成本责任结构,即把企业各组织单位承担的责任称为部门责任,部门责任落实到不同岗位的人员,形成企业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的层次结构;再一种就是企业责任—各层次作业单元责任的层次结构。这样的成本责任划分方法适应了组织现代化企业生产进行责任成本管理的需要,为许多先进管理模式所采用。
在上述模式中,我们可以结合应用标准成本和目标成本来实施企业的成本责任承担机制。标准成本模式是在提高效益和减少浪费的前提下预计作业单元标准成本;目标成本是把成本目标从企业目标体系中抽取和突出出来,并围绕它开展各项成本管理和其它管理活动,以指导、规划和控制作业单元成本发生和费用支出。此外,还可以采用成本企划的方法。成本企划本质上是采用“倒推”确定目标成本,主要着力点是帮助企业在开发设计新产品的同时引入成本控制思想,或者对原有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有市场竞争力。我们可以将企划的成本划分到作业单元层次,通过以作业量代替生产工时作为成本分摊的依据,适应先进制造技术生产环境的成本控制方法的要求,将企划成本定制到作业层次。标准成本制、目标成本制与责任成本制存在着某种共同联系,成本企划为责任成本管理中责任成本的确定和分解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作业成本法为分摊成本和划分责任中明确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针对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作业成本与标准成本制、目标成本制相结合,使责任成本制深入到作业层次,创立适用于作业成本法的责任成本管理模式,是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moormanc,miner a s,the impart of organizational memory on new produet performance and l of marketingresearch,1997
[2]田也壮张莉:《组织记忆创新流程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3,3:31-34
[3]顾新建祁国宁:《知识型制造企业》,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335-336
[4]oec方法的实际运用,道可道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5]hammer michael. beyond reengineering. new york:harpercollinepwblishers,1996:10-32
上一篇:浅谈作业成本法在油田企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