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谈粮食加工企业的成本管理

发布时间:2015-07-06 11:45
【摘要】粮食加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而任重道远的任务,也是众多粮食加工企业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从粮食加工实际业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成本管理中容易出现管理漏洞或应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统计,2005年度大米加工企业7160个,年生产能力12447万吨,实际产量2914万吨,平均开工率不足30%;面粉加工企业2819家,年生产能力8090万吨,实际生产3480万吨,平均开工率42%。
  2006年11月开始了新一轮粮食价格上涨,粮价上涨与粮食短缺均无直接关系,主要原因是成本的上扬。成本上扬的影响要素有很多,比如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粮食企业流通成本高于国外同行10%以上。
  因此,粮食加工企业既需要不断改善生产制造环境,又要不断更新完善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与概念。与其说粮食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价格战,不如说其实质上是一场成本战。因为降低成本才是企业工作的中心实质,通过降低成本来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成本控制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一、重视除生产成本要素以外的其他可控因素
  
  大多数粮食加工企业只重视能明确以货币支出表现的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忽视一些本身虽很重要但不是很明显的成本因素。以粮食加工企业的收购环节为例。从当年对农作物墒情的考察到组织人员收购、收购时机的选择对水份和等级等质量因素的影响、发运时机的科学确定、发运方法的合理选择、不同运输方式运费的高低、不同包装方法造成的发运途中水分的减少及破损等因素引起的损耗、运输途中粮食作物的品质保管等诸多因素,都是收购及发运过程中影响成本的关键点,这些点点滴滴的成本因素能否得到重视并且是否有专人负责控制监督,对前期的成本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货物运到,是否有专人负责接收,称重、入库手续是否齐全,又是确认收购或是发运过程是否损耗的唯一依据。如有短量,是督促采购人员补足数量还是查找原因向运输单位提出索赔,都需要企业在接货环节及时作出工作记录,以便进行下一步的管理。由于忽略了以上这些农产品发运成本当中的关键因素而造成原粮入库后成本加大,跟不上当年市场行情的先例是屡见不鲜的,这也同时说明了成本管理的事后监督转化成事先预测的必要性。
  粮食加工企业在农业作物原料入库后到领用前,都存在仓储费用这一项支出。正常发生的仓储费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仓储过程当中如何防止霉变及虫害,采取哪些保管措施,晾晒方法又形成了另一项比较隐蔽的成本。因为保管的方法直接影响粮食品质,晾晒时机与方法的选择又直接影响了费用的高低。以上这些依靠企业管理手段可控的质量因素和损耗因素也直接影响着粮食交易价格及下一个精加工环节中出品率的高低。对这些通过严格的管理方法可以控制的加工前成本稍加疏忽,将对整个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讲,在粮食发运环节,千分之三以内的损耗是比较正常的,也是行业内比较认可的;但如果入库前不严格落实控制采购质量与发运准确数量,造成损耗加大甚至于达到几个百分点都是有可能的,这样对整个成本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
  
  二、改革传统的核算方法,准确计量成本
  
  在粮食加工企业,如果把同一种原粮加工后添加不同的配料以及分成容重大小不同的规格包装,每天的工作量肯定会因为加工精度不同及添加成分的不同、包装规格的大小不同而有很大的区别。而传统的会计方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如实反映不同产品生产耗费的全貌,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往往使生产量大技术工艺程度不复杂的产品成本偏高,而生产量小,技术工艺程度较复杂的产品成本偏低,形成不同产品成本的严重失真;另外相应的副产品往往会被忽略或是不分摊或少分摊成本。能否选择科学的分配成本方式,合理分摊相应的成本对生产成本有很大的影响。在现实工作中往往因为缺乏会计技术处理的技巧性或是由于缺乏人手而不能采取准确的分步、分类的成本核算方法,比如副产品与产成品之间的成本分配,就可以根据相应的价格百分比或是所耗工时的比例来进一步准确分摊。这样不同产品成本的合理分摊不仅可以降低产成品的成本,反映出正常的生产成本水平,还可以使企业重视对副产品的利用或是销售,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三、改变传统生产模式,解决因库存积压而导致的成本过大及不能准确核算问题
  
  许多加工企业的资金链紧张都是因为库存积压过多造成的。大量的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及产成品库存的积压,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在增加资金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存货储存的成本,并且大量的存货积压在仓库里也影响企业准确计量产成品的成本。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采取适时生产系统,打破以往“供—产—销”的经营模式而采取“销—产—供”的经营模式。即企业以满足顾客需求为起点,由后向前逐步推移安排生产任务,以后面的生产程序为主导。适时生产系统要求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削减存货带来的资金成本和储存成本,还可以避免因产品生产完工状态分布过多而导致成本计量不准确,而且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也能更加协调地进行运转,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四、加强全员成本控制,协调部门之间的合作
  
  诚然,反映出成本高低、分析出形成原因的部门是财务部门,但这并不简简单单地意味着控制成本只是会计人员的工作;反之,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并将管理思想吸纳到成本控制当中来是成本管理中的重要问题。财务人员的计算结果要与管理工作有一个很好的结合,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找到开源节流的根本点。财务的成本分析报告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同时由于从采购,生产,保管到销售涉及职能部门的很多工作环节,必须要渗透全员成本管理的意识并且要深化到各个部门当中去,因为每个部门的工作质量都会关乎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更进一步地讲,成本控制可以说是资本管理的基础,加强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技术保证。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竞争中的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代企业发展要求传统的成本报告必须更新完善。从成本分析的特点来讲,成本报告是一种内部管理报告,用以将成本信息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传统的成本管理报告只披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信息;为了能从全局控制企业的成本和费用,要求将业务运营的各个阶段所发生的全部过程内容都报告出来,按照每个阶段累计产品成本,这样就能促进管理者重视产品成本的各个环节与阶段,宏观控制一切成本与支出,并把企业管理与成本控制紧密结合做到行之有效。针对以上要求,必须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专项业务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对于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来说,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粮食加工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成本管理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是成本管理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由于采用会计电算化,其时效性和准确性早已成了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是成本管理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管理深度也逐渐加深,不仅使原来传统上对成本控制不是十分关注的部门也都深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从银行至政府机关单位对成本控制都是不可缺少的。对于粮食加工企业而言,成本管理更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它是生产型企业持续经营,进而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基本保证。
  总之,在粮食加工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当中,成本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是管理工作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问题。而在成本管理当中,成本控制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加强成本控制工作,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成本控制系统。

上一篇:浅论企业成本费用控制

下一篇:浅析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