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6 11:50
【摘 要】 供电企业外部环境正在发生较大变化,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公司竞争力成为我国供电企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对作业成本法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字】 作业成本; 供电企业; 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挑战传统理念的新思想,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美国会计学家科勒。80年代中期,由库珀和卡普兰两位教授对作业成本计算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之后,作业成本计算法才受到西方会计界的普遍重视。半数以上的美国制造类公司把作业成本制度列作自己的备选制度,三分之一的服务性公司已经使用过作业成本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
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的目标所进行的与产品相关或对产品有影响的各项具体活动,性质相同的作业所构成的集合叫做作业中心。
作业成本是指产品消耗的作业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它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描述为一个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集合(作业链),随着作业的推移,在作业链上发生的费用,就转移到了最终产品成本上。同时这一过程也伴随着价值从内部逐步积累最后转移到顾客(价值链)。
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即成本的诱因。成本动因通常选择作业活动耗用资源的计量标准来进行度量,如质量检查次数、用电度数等,是成本分配的依据。
(二)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
在作业成本法下,间接费用和直接费用都是视为产品消耗作业而付出的代价。对于直接费用,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方法一致。但对于间接费用的分配,则与传统成本法不同,在作业成本法下,间接费用的分配对象不再是产品,而是作业。分配时,首先根据作业中心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资源耗费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去;然后将上述分配给作业中心的成本按照各自的成本动因,根据作业的耗用数量分配到各产品。作业成本法下,对于不同的作业中心,由于成本动因的不同,使得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也不同。
二、供电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和适用性
(一)必要性分析
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其环节可分为输电、配电和售电等部分。供电企业的商品是电能,电能的输送,分配和销售过程与其他企业产品的销售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由于其产品的单一性,供电企业的成本核算不像一般制造企业那么复杂。供电企业的生产成本是指为销售电能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费用不是由公司根据实际支出任意定的,公司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电网公司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购入电力费、输电费、委托运行维护费、材料费、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其他费用来确立。
根据现有成本管理模式得出以下结论:以省公司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省公司以下的分公司按照指标进行简单的成本记录,省公司最终汇总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实际支出,成本费用具有很大的控制空间。因此,在供电企业实行一种较准确的成本计算方法是迫切的。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动因来进行控制特点,注定了它非常适合供电企业的成本控制。
(二)适用性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具体计算过程而且在于其逆向思维方式,方法是否实用关键在于应用这种成本核算方法的时候能否真正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鉴于这样的考虑,作业成本法这种成本管理的新思维、新理念在供电企业是可以率先推行、逐步推广的。原因如下:
1.从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根据、背景和应用条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前提条件必须有一个高科技制造环境。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供电企业提供了日益先进的生产技术,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也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基本具备作业成本法应用的高新技术环境。
2.供电企业的现状适应作业成本法应用条件中间接费用占全部成本的比例要求。作业成本法的精髓是其逆向思维的方式。其功能不仅是更精确地计算成本,归集各类成本,最主要的是能经过分析,找出成本动因,进而加强成本控制。所以只要企业具有成本控制空间就有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能性。
3.供电企业的成本具有很大的可控空间。在供电企业的所有成本中额数最大的是购电费,其次是折旧,控制弹性小的折旧和购电费占了总成本70%以上比例,从表面上看费时费力地应用作业成本法似乎没有必要了。其实不然,由于供电企业成本基数的巨大,包括材料费、修理费、其他费用等可控成本费用对省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目。在实际中三项可控费用是迫切需要控制的费用。可控费用有很多都是弹性支出:例如材料费根据维护资产及拥有设备数量情况如何标准控制。所以按可控成本的绝对值来说供电企业应使用作业成本法。
4.供电企业的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不满意,期望采用一种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供电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会计信息。这种形势既为作业成本法提供了必要性,也进一步为作业成本法提供了生存的土壤。随着供电企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为作业中心和作业链的有效控制提供了条件。
(三)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意义
1.作业成本法使公司的成本信息更加科学化。公司通过降低管理费用、材料费和修理费等三大费用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使其成本信息更加合理化;通过人力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的生产成本控制,使利润信息更加真实。
2.作业成本法对供电企业的内部管理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很大意义。在作业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责任中心,甚至进一步采用作业预算方法和作业管理法,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责任会计目标。作业成本的核算过程中,成本核算的核心集中在了经营对资源消耗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控制了成本的形成和累积过程。作业成本法把管理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资源消耗的原因上,有利于更好地执行责任会计制度,改善内部管理;实施作业成本法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体现了先进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3.作业成本法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控制。实施作业成本法有利于通过对资源如何一步一步消耗的过程进行细致而具体的分析和控制,来优化作业链、价值链和产品种类与生产数量的组合,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工艺和生产环节之间的协同作用,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规模效益目标,有效地保护国有资产。
三、供电企业作业成本法实施模型设计
(一)前期准备工作
公司领导的有力支持是作业成本法能够实施的前提,另外财务人员的配合也是不可缺少的。作业成本计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各项会计凭证、计算单,并遵循以下具体实施原则:
1.各项作业消耗的资源费用数据来源于财务处以及各环节成本管理人员。
2.成本动因的相关数据来源于各部门发生的详细记录及财务部门数据报表。
3.对于特殊相关数据,均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做了合理的估计。
(二)确认和计量各种资源耗费
供电企业的资源可进行如下分类:货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折旧资源和修理资源。
货币资源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材料资源指那些为维护而耗用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各类材料、工器具、仪表、备品备件,由于技术培训、劳动安全保护措施、小型技术改造等耗用的材料和管理部门及公共场所通风、照明、维护用料;人力资源即人工成本主要包括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等有关费用;动力资源是耗电能、动能的设备、工具等;折旧资源是固定资产所提取的折旧;修理资源包括本单位以及委托外单位日常固定资产修理费。
虽然供电企业的成本具有很大的管理空间,但其核算过程并不复杂。考虑到供电企业的单一性,可直接设立作业,通过作业归集资源。供电企业的作业应按其流程及成本动因的重要性设立为:购电作业、输电作业、配电作业、售电作业和折旧。
(四)将资源分配给各个作业
确定了各个作业之后,就应将资源费用分配至各个作业,衡量各个作业消耗的资源费用。收集费用数据时充分利用企业原有成本信息系统,有的数据可以直接获取,有的数据则需要加工处理。这一步工作是繁琐而重要的。要仔细分析每项费用,小心地归集进入各个作业,往往要反复几次才能最后确定。
(五)确立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各项作业
资源动因可按以下方法确定:
1.能直观地确定为某一特定作业所消耗的货币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折旧等直接计入购电、输电、配电、售电、调整作业。如货币资源中的购入电力费直接计入购电作业、输电费直接计入输电作业等。
2.在发生领域上就可以区划为各作业所耗的资源耗费,则可以直接计入各作业。如各作业各自发生的办公费、各作业依照应付工资额核定实际工资费用等货币资源,材料支出按发生的部门计入相关的作业、折旧按发生的时段计入相关作业。
3.从最初消耗上就呈混合耗费形态的各项资源耗费,则需要选择合适的量化依据将资源耗费分解分配到各作业,这个量化依据就是资源动因。如动力费一般按各作业实用电力度数分配。
(六)把总费用分配到各项作业,算出各作业成本
在企业所有的费用中最难的就是企业管理费用的分配,因为有时资源动因很难确定。供电企业不是制造业,所以存在相同的问题:分配整个企业的管理费用时很难找到一个量化的指标计算分配,但这并不意味着找到合适的资源动因和分配率不可能,在供电企业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找到相应的标准分配费用:
1.算出分配率。
=分配率
2.根据分配率向每个作业分配总费用。
购电作业(输电作业、配电作业、售电作业)的成本×分配率=购电作业(输电作业、配电作业、售电作业)所需分担的成本
3.计算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每个作业所分担的管理费用+前些步骤中每个作业所分担的资源费用=本作业的总成本费用
四、推广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难点及对策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供电企业的应用更是一个新课题。供电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基础是管理会计,而目前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范围小,各种管理方法的应用缺乏持续性。企业内部缺乏向管理要效益的内在动力和意识,内在科学化管理的要求不强烈,管理会计应用机制更加不完善。这样必然会导致作业成本法在供电企业应用上的滞后。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下列对策:首先在供电企业建立企业科学管理制度,这是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要应用作业成本法,供电企业必须建立企业内部科学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实行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和保证。其次按供电企业的特点建立应用模式,同时按成本动因类别、作业流程程序、作业环节资源消耗标准、作业对象确定模式、作业费用归集分配方法等,确定一种新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最后选择试点,逐步推广。有选择地进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然后加以推广。
【关键字】 作业成本; 供电企业; 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挑战传统理念的新思想,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美国会计学家科勒。80年代中期,由库珀和卡普兰两位教授对作业成本计算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之后,作业成本计算法才受到西方会计界的普遍重视。半数以上的美国制造类公司把作业成本制度列作自己的备选制度,三分之一的服务性公司已经使用过作业成本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
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的目标所进行的与产品相关或对产品有影响的各项具体活动,性质相同的作业所构成的集合叫做作业中心。
作业成本是指产品消耗的作业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它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描述为一个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集合(作业链),随着作业的推移,在作业链上发生的费用,就转移到了最终产品成本上。同时这一过程也伴随着价值从内部逐步积累最后转移到顾客(价值链)。
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即成本的诱因。成本动因通常选择作业活动耗用资源的计量标准来进行度量,如质量检查次数、用电度数等,是成本分配的依据。
(二)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
在作业成本法下,间接费用和直接费用都是视为产品消耗作业而付出的代价。对于直接费用,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方法一致。但对于间接费用的分配,则与传统成本法不同,在作业成本法下,间接费用的分配对象不再是产品,而是作业。分配时,首先根据作业中心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资源耗费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去;然后将上述分配给作业中心的成本按照各自的成本动因,根据作业的耗用数量分配到各产品。作业成本法下,对于不同的作业中心,由于成本动因的不同,使得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也不同。
二、供电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和适用性
(一)必要性分析
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其环节可分为输电、配电和售电等部分。供电企业的商品是电能,电能的输送,分配和销售过程与其他企业产品的销售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由于其产品的单一性,供电企业的成本核算不像一般制造企业那么复杂。供电企业的生产成本是指为销售电能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费用不是由公司根据实际支出任意定的,公司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电网公司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购入电力费、输电费、委托运行维护费、材料费、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其他费用来确立。
根据现有成本管理模式得出以下结论:以省公司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省公司以下的分公司按照指标进行简单的成本记录,省公司最终汇总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实际支出,成本费用具有很大的控制空间。因此,在供电企业实行一种较准确的成本计算方法是迫切的。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动因来进行控制特点,注定了它非常适合供电企业的成本控制。
(二)适用性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具体计算过程而且在于其逆向思维方式,方法是否实用关键在于应用这种成本核算方法的时候能否真正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鉴于这样的考虑,作业成本法这种成本管理的新思维、新理念在供电企业是可以率先推行、逐步推广的。原因如下:
1.从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根据、背景和应用条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前提条件必须有一个高科技制造环境。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供电企业提供了日益先进的生产技术,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也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基本具备作业成本法应用的高新技术环境。
2.供电企业的现状适应作业成本法应用条件中间接费用占全部成本的比例要求。作业成本法的精髓是其逆向思维的方式。其功能不仅是更精确地计算成本,归集各类成本,最主要的是能经过分析,找出成本动因,进而加强成本控制。所以只要企业具有成本控制空间就有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能性。
3.供电企业的成本具有很大的可控空间。在供电企业的所有成本中额数最大的是购电费,其次是折旧,控制弹性小的折旧和购电费占了总成本70%以上比例,从表面上看费时费力地应用作业成本法似乎没有必要了。其实不然,由于供电企业成本基数的巨大,包括材料费、修理费、其他费用等可控成本费用对省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目。在实际中三项可控费用是迫切需要控制的费用。可控费用有很多都是弹性支出:例如材料费根据维护资产及拥有设备数量情况如何标准控制。所以按可控成本的绝对值来说供电企业应使用作业成本法。
4.供电企业的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不满意,期望采用一种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供电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会计信息。这种形势既为作业成本法提供了必要性,也进一步为作业成本法提供了生存的土壤。随着供电企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为作业中心和作业链的有效控制提供了条件。
(三)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意义
1.作业成本法使公司的成本信息更加科学化。公司通过降低管理费用、材料费和修理费等三大费用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使其成本信息更加合理化;通过人力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的生产成本控制,使利润信息更加真实。
2.作业成本法对供电企业的内部管理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很大意义。在作业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责任中心,甚至进一步采用作业预算方法和作业管理法,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责任会计目标。作业成本的核算过程中,成本核算的核心集中在了经营对资源消耗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控制了成本的形成和累积过程。作业成本法把管理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资源消耗的原因上,有利于更好地执行责任会计制度,改善内部管理;实施作业成本法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体现了先进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3.作业成本法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控制。实施作业成本法有利于通过对资源如何一步一步消耗的过程进行细致而具体的分析和控制,来优化作业链、价值链和产品种类与生产数量的组合,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工艺和生产环节之间的协同作用,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规模效益目标,有效地保护国有资产。
三、供电企业作业成本法实施模型设计
(一)前期准备工作
公司领导的有力支持是作业成本法能够实施的前提,另外财务人员的配合也是不可缺少的。作业成本计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各项会计凭证、计算单,并遵循以下具体实施原则:
1.各项作业消耗的资源费用数据来源于财务处以及各环节成本管理人员。
2.成本动因的相关数据来源于各部门发生的详细记录及财务部门数据报表。
3.对于特殊相关数据,均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做了合理的估计。
(二)确认和计量各种资源耗费
供电企业的资源可进行如下分类:货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折旧资源和修理资源。
货币资源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材料资源指那些为维护而耗用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各类材料、工器具、仪表、备品备件,由于技术培训、劳动安全保护措施、小型技术改造等耗用的材料和管理部门及公共场所通风、照明、维护用料;人力资源即人工成本主要包括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等有关费用;动力资源是耗电能、动能的设备、工具等;折旧资源是固定资产所提取的折旧;修理资源包括本单位以及委托外单位日常固定资产修理费。
(三)确定作业种类
虽然供电企业的成本具有很大的管理空间,但其核算过程并不复杂。考虑到供电企业的单一性,可直接设立作业,通过作业归集资源。供电企业的作业应按其流程及成本动因的重要性设立为:购电作业、输电作业、配电作业、售电作业和折旧。
(四)将资源分配给各个作业
确定了各个作业之后,就应将资源费用分配至各个作业,衡量各个作业消耗的资源费用。收集费用数据时充分利用企业原有成本信息系统,有的数据可以直接获取,有的数据则需要加工处理。这一步工作是繁琐而重要的。要仔细分析每项费用,小心地归集进入各个作业,往往要反复几次才能最后确定。
(五)确立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各项作业
资源动因可按以下方法确定:
1.能直观地确定为某一特定作业所消耗的货币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折旧等直接计入购电、输电、配电、售电、调整作业。如货币资源中的购入电力费直接计入购电作业、输电费直接计入输电作业等。
2.在发生领域上就可以区划为各作业所耗的资源耗费,则可以直接计入各作业。如各作业各自发生的办公费、各作业依照应付工资额核定实际工资费用等货币资源,材料支出按发生的部门计入相关的作业、折旧按发生的时段计入相关作业。
3.从最初消耗上就呈混合耗费形态的各项资源耗费,则需要选择合适的量化依据将资源耗费分解分配到各作业,这个量化依据就是资源动因。如动力费一般按各作业实用电力度数分配。
(六)把总费用分配到各项作业,算出各作业成本
在企业所有的费用中最难的就是企业管理费用的分配,因为有时资源动因很难确定。供电企业不是制造业,所以存在相同的问题:分配整个企业的管理费用时很难找到一个量化的指标计算分配,但这并不意味着找到合适的资源动因和分配率不可能,在供电企业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找到相应的标准分配费用:
1.算出分配率。
=分配率
2.根据分配率向每个作业分配总费用。
购电作业(输电作业、配电作业、售电作业)的成本×分配率=购电作业(输电作业、配电作业、售电作业)所需分担的成本
3.计算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每个作业所分担的管理费用+前些步骤中每个作业所分担的资源费用=本作业的总成本费用
四、推广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难点及对策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供电企业的应用更是一个新课题。供电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基础是管理会计,而目前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范围小,各种管理方法的应用缺乏持续性。企业内部缺乏向管理要效益的内在动力和意识,内在科学化管理的要求不强烈,管理会计应用机制更加不完善。这样必然会导致作业成本法在供电企业应用上的滞后。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下列对策:首先在供电企业建立企业科学管理制度,这是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要应用作业成本法,供电企业必须建立企业内部科学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实行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和保证。其次按供电企业的特点建立应用模式,同时按成本动因类别、作业流程程序、作业环节资源消耗标准、作业对象确定模式、作业费用归集分配方法等,确定一种新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最后选择试点,逐步推广。有选择地进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然后加以推广。
下一篇:浅析企业成本管理的弊端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