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成本管理的新趋势
发布时间:2015-07-07 10:33
[摘 要] 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加入wtor的压力,使传统成本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的成本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地变化。本文通过对当代经济环境下各种成本管理模式的分析,希望摸索出一条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和方法,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关键词] 成本管理 利润最大化 管理模式
一、引言
成本管理是以成本为对象,借助管理会计的方法,以提供成本信息为主的一个会计分支。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加入wtor的压力,使传统成本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的成本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地变化。成本管理必须改变以成本核算为主的现状。为了适应新经济环境的变化,满足现代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二、成本管理的新趋势
1.成本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的扩大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经济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传统成本会计主要是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界定的产品成本当作一般的成本概念,即将c+v当作成本的全部,却忽略了成本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事实。事实上,产品成本属于成本,但成本并不等于产品成本。
多年来,人们对成本的理解一直是有形的损耗,却忽略了无形的耗费,一直没有将科学技术的部分包含在成本的内涵中。我国成本一直把科技这种无形资产的耗费放在期间费用中,从而扭曲了成本价格,使人们对利润产生错觉,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科技的价值,并将它作为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清楚地认识到成本内涵正在扩大这样一个事实,这样才便于企业进行成本管理,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特别注重对制造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甚至将其视同为产品成本。却忽视对产品管理过程的成本核算,将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忽视管理作业引起的成本管理。“成本”概念是广义的、综合的。首先,它不仅包括产品成本,而且还包含了质量成本、战略成本、责任成本、技术成本等。其次,成本是速度、可靠性能、质量的综合反映,质量的提高、可靠性的增强、速度的增长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保证。
综上所述,凡是有目的的经济资源的牺牲都是成本。换言之,成本可以是有形或无形,主观认定或客观认定,货币性或非货币性,也可以包括社会成本如噪音和污染所引起的成本。
2.成本管理的目标由“利润最大化”向“用户满意”转换
传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是一种“生产型导向”的成本管理,通过最大限度的避免成本这种价值牺牲的发生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却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风险,有时会使企业追求短期效益,盲目的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结果使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减弱,必然为竞争所淘汰。已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经济环境的巨变,迫使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成本管理的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视角由单纯的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和重股东财富,扩展到与顾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关的、包括产品设计和和产品使用环节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关注产品的顾客可察觉价值;同时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内部组织管理,尽可能的消除各种增加顾客价值的内耗,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因此,从本质上说,现代经济环境下的成本管理应该是“市场型导向”的成本管理,是一种以“用户满意”为目标而进行的价值控制和实体并重的管理。
总之,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已突破单纯价值管理的制约,突破孤立的生产阶段,融入了生产经营中实体运作过程的种种要素,将生产前与生产后各阶段和管理要素连系起来作动态管理。
3.成本管理方法逐渐地趋向系统的成本管理模式
随车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迫使许多企业必须彻底改变其惯用地经营方式与管理策略。同时,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又是成本管理地范围向着多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交叉渗透的方向发展。其不仅要求提升成本管理地目标,而且要求建立科学的系统成本管理模式,从而使单一的价值成本管理专项系统地成本管理模式。
所谓系统管理模式,是指适应高新技术环境的需要,在适时生产系统下,根据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设计最佳产品,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以理想地作业链进行生产,以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生产成本,按产品生命周期法披露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系统管理模式具有协调经济环境、加值控制与实体控制并重等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适时生产系统。适时生产系统(just in time, jit),它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传统生产管理体制的目标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使产出极大化. 然后就得尽力将所生产的产品推销出去。如果产量大于销量,那么就产生了存货。适时生产系统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其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以期达到排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它要求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等能及时地到货并投入生产;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零部件能及时地加工完成,并组装成成品及时地销售出去供应给客户。所以,也有人称为“及时生产系统。”其目标是使所有的工作都能连续、不间断地进行,从而消除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一切浪费,以实现生产过程零缺陷,经营过程零存货。让企业会计人员在为准备外部报告而评价存货价值方面花费较少的时间,从而集中更多的精力于质量和生产效率等问题,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最早由美国的费根堡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达到长期成功的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可概括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三全”管理,全方位是指质量管理的对象不限于狭义的产品质量,而是扩大到工作质量、一切质量;全过程是指质量管理不限于产品的制造过程,扩展到质量环的所有环节;全员参与是指质量管理人人有责。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实施“零缺陷”作为出发点的。质量成本的计量和报告都是现代成本会计系统的主要特征,这就要求在以往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根据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实行质量成本决策、最佳成本模型和质量成本综合控制等方法进行系统管理,借以全面降低质量成本,并提高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用户效益。
(3)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利用erp进行成本控制。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对企业三种资源(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全面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概括的说,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作为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平台,除了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监控和优化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外,erp也为企业资金管理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控制和丰富的分析功能。erp的主线是计划,但erp已将管理的重心转移到财务上,在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贯穿了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企业实行erp标准成本体系有利于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可以优化成本控制流程,减少大量繁琐的日常核算和核对工作。
三、总结
总之,企业生存的动力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即获得利润,必须保证企业生存公式:利润=收入-成本的值>零,且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另外,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把成本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1]师 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2004
[2]焦跃华 袁天荣:《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j]. 会计研究,2001,2
[3]尤嘉瑞:《erp与成本管理》 [j]冶金财会,2004,11
[关键词] 成本管理 利润最大化 管理模式
一、引言
成本管理是以成本为对象,借助管理会计的方法,以提供成本信息为主的一个会计分支。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加入wtor的压力,使传统成本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的成本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地变化。成本管理必须改变以成本核算为主的现状。为了适应新经济环境的变化,满足现代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二、成本管理的新趋势
1.成本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的扩大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经济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传统成本会计主要是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界定的产品成本当作一般的成本概念,即将c+v当作成本的全部,却忽略了成本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事实。事实上,产品成本属于成本,但成本并不等于产品成本。
多年来,人们对成本的理解一直是有形的损耗,却忽略了无形的耗费,一直没有将科学技术的部分包含在成本的内涵中。我国成本一直把科技这种无形资产的耗费放在期间费用中,从而扭曲了成本价格,使人们对利润产生错觉,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科技的价值,并将它作为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清楚地认识到成本内涵正在扩大这样一个事实,这样才便于企业进行成本管理,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特别注重对制造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甚至将其视同为产品成本。却忽视对产品管理过程的成本核算,将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忽视管理作业引起的成本管理。“成本”概念是广义的、综合的。首先,它不仅包括产品成本,而且还包含了质量成本、战略成本、责任成本、技术成本等。其次,成本是速度、可靠性能、质量的综合反映,质量的提高、可靠性的增强、速度的增长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保证。
综上所述,凡是有目的的经济资源的牺牲都是成本。换言之,成本可以是有形或无形,主观认定或客观认定,货币性或非货币性,也可以包括社会成本如噪音和污染所引起的成本。
2.成本管理的目标由“利润最大化”向“用户满意”转换
传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是一种“生产型导向”的成本管理,通过最大限度的避免成本这种价值牺牲的发生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却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风险,有时会使企业追求短期效益,盲目的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结果使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减弱,必然为竞争所淘汰。已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经济环境的巨变,迫使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成本管理的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视角由单纯的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和重股东财富,扩展到与顾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关的、包括产品设计和和产品使用环节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关注产品的顾客可察觉价值;同时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内部组织管理,尽可能的消除各种增加顾客价值的内耗,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因此,从本质上说,现代经济环境下的成本管理应该是“市场型导向”的成本管理,是一种以“用户满意”为目标而进行的价值控制和实体并重的管理。
总之,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已突破单纯价值管理的制约,突破孤立的生产阶段,融入了生产经营中实体运作过程的种种要素,将生产前与生产后各阶段和管理要素连系起来作动态管理。
3.成本管理方法逐渐地趋向系统的成本管理模式
随车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迫使许多企业必须彻底改变其惯用地经营方式与管理策略。同时,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又是成本管理地范围向着多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交叉渗透的方向发展。其不仅要求提升成本管理地目标,而且要求建立科学的系统成本管理模式,从而使单一的价值成本管理专项系统地成本管理模式。
所谓系统管理模式,是指适应高新技术环境的需要,在适时生产系统下,根据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设计最佳产品,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以理想地作业链进行生产,以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生产成本,按产品生命周期法披露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系统管理模式具有协调经济环境、加值控制与实体控制并重等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适时生产系统。适时生产系统(just in time, jit),它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传统生产管理体制的目标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使产出极大化. 然后就得尽力将所生产的产品推销出去。如果产量大于销量,那么就产生了存货。适时生产系统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其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以期达到排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它要求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等能及时地到货并投入生产;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零部件能及时地加工完成,并组装成成品及时地销售出去供应给客户。所以,也有人称为“及时生产系统。”其目标是使所有的工作都能连续、不间断地进行,从而消除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一切浪费,以实现生产过程零缺陷,经营过程零存货。让企业会计人员在为准备外部报告而评价存货价值方面花费较少的时间,从而集中更多的精力于质量和生产效率等问题,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最早由美国的费根堡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达到长期成功的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可概括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三全”管理,全方位是指质量管理的对象不限于狭义的产品质量,而是扩大到工作质量、一切质量;全过程是指质量管理不限于产品的制造过程,扩展到质量环的所有环节;全员参与是指质量管理人人有责。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实施“零缺陷”作为出发点的。质量成本的计量和报告都是现代成本会计系统的主要特征,这就要求在以往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根据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实行质量成本决策、最佳成本模型和质量成本综合控制等方法进行系统管理,借以全面降低质量成本,并提高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用户效益。
(3)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利用erp进行成本控制。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对企业三种资源(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全面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概括的说,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作为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平台,除了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监控和优化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外,erp也为企业资金管理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控制和丰富的分析功能。erp的主线是计划,但erp已将管理的重心转移到财务上,在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贯穿了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企业实行erp标准成本体系有利于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可以优化成本控制流程,减少大量繁琐的日常核算和核对工作。
三、总结
总之,企业生存的动力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即获得利润,必须保证企业生存公式:利润=收入-成本的值>零,且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另外,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把成本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1]师 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2004
[2]焦跃华 袁天荣:《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j]. 会计研究,2001,2
[3]尤嘉瑞:《erp与成本管理》 [j]冶金财会,2004,11
上一篇:降低企业制造成本的途径探索
下一篇:餐饮企业成本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