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初探
发布时间:2015-07-07 10:45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国企业已告别了以前靠垄断资源渔利、靠社会关系致胜的历史阶段,进入了靠战略管理和精细管理的历史新阶段。从市场的发展趋势看,低报价已经成了竞争的必然趋势,市场已经进入了微利和无利时代。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谁在低成本战略上抢先一步,谁就能活下来。国资委李荣融主任曾说过:“企业之间的竞争首先表现为价格的竞争,价格竞争的背后主要是成本的竞争”。成本指标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最见功夫、最实在的指标。
目前施工企业承揽的任务,基本上是通过招投标获得,而最低价中标又是国内发包方普遍采取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的盈利空间缩水,相互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残酷。施工企业只有在成本下降基础上的降价,才是一种合理的降价,降价的结果是价格平衡点以下的企业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的淘汰。所以,成本决定价格,价格决定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生与死。这就是施工企业为什么要重视项目成本管理的道理所在。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简要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目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项目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
有部分具有施工管理和组织经验的人,成本管理能力有限,文化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具有理论知识水平的大学生经验又不足,还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成本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不多。目前,还有些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每个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至于无法考核其优劣,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的不公,受罚的不服,导致人员责任心不强。这种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效果,或者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的做法,会给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成本核算流于形式
在很多项目成本管理中,公司层面管什么,项目部管什么,责任不明确,虽然企业要求项目部要做到先算后做,但实际经常是干了后算或边干边算。虽然项目部都配有预结算人员,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财务、材料、合同、经营预算等部门工作脱节,有预算无核算,大部分无项目经济分析比较,没有具体的节超建议和措施,即使能从结算上反映项目盈亏,也弄不清盈亏原因。
(三)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
材料费在工程成本中约占60-70%,是成本能否有效控制的关键。材料无采购预算或采购预算不周,造成工程材料数量、质量、规格与现场实际不符,一方面超储积压,影响资金周转;另一方面停工停料,造成窝工浪费。不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缺乏对相关信息的熟悉造成采购工作的延误,采购预算超支,失去对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的优势。对进场材料质量控制不严,采购过期料或不合格的材料,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甚至造成重大的安全质量事故,给国家和企业经济与信誉带来损失。管理不严,保管不当,造成工程材料损失,变质,丢失和报废。
(四)忽视合同管理和索赔意识不强
由于目前发包方在建设项目进行招标时,其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都制定得比较苛刻,并且发包方另行分割发包的情况也很多,给施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带来较多困难。但是施工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不十分重视合同的签订,认为合同条款在招标文件中都已有了约定,就简单的按发包方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进行套用,而未在合同签订前进行逐条研究。同时,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索赔问题得不到重视,不能及时、合理的进行处理,这样索赔问题搁置下来为以后的竣工结算带来障碍,并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二、加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施工成本核算监督力度,增强成本核算员自身的素质建设和工作责任感
首先,在工程开工前,由公司经理与项目经理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把必保降低成本率、利润等指标以协议的形式写进责任书。项目经理和相关管理人员按照工程总造价,交纳风险抵押金,项目竣工后按照签订的《责任书》,进行全面的考核与审计,如果出现了亏损,没收风险抵押金。如果完成指标,则按合同兑现利润超额奖,并返还风险抵押金。其次,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成本控制管理的检查考核。公司每年可以分次对各项目部的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通过检查考核,强化公司对项目经理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偏差,堵塞漏洞,使项目管理健康发展。再次,项目人员应自觉认真学习和严格贯彻执行企业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与核算管理制度,并保持自律,不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干扰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使施工成本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成本核算员要对施工生产中发生与施工成本相关的工程变更项及时收集整理并办理签证手续,定期向公司经营部门上报审核,以便及时准确地控制施工成本并掌握工程施工情况,防止给工程竣工结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公司应制定相应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成本核算员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保障。作为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能力。同时,要全面提高核算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对业务不熟悉,核算能力有限,无法保证成本核算的质量和工作的人员,要迅速组织培训学习,尽快提高他们的素质。对在业务上敷衍了事、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得过且过的人员,要注意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水平,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感。
(二)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意识及观念的转变,建立、完善项目成本核算的管理体制
由于一些施工企业仍然没有从计划经济思想观念意识上彻底地转变,不仅削弱了各自职责的协调发挥,也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要转变思想,增强成本观念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要我控制”到“我要控制”的目的;极大地激发广大职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针对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献计献策,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同时,经营核算部门作为一个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的职能部门,要深刻认识到施工成本管理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离开了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统动作,将直接制约、影响或迟滞着项目施工管理。项目所有的成本核算员应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成本核算员进行施工成本核算时,必须具有独立性。因此改革现行成本核算员管理体制,实行对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员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由公司对各工程项目核算员实行统一委派,集中管理,不定期轮岗,定期或不定期学习、交流、考核,激励竞争上岗。使工程项目核算员切身利益与工程项目分离,才能建立健康有序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变被动为自觉地走向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的发展轨道。
(三)加强材料管理,控制工程成本
工程材料成本是工程项目直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利润的最主要因素。加强工程材料成本的管理必然成为工程项目成本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工程中标后,公司和项目部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编制施工预算,经过审批后的施工预算作为项目部编制材料需求量计划的依据,同时也是项目部对操作层限额领料的依据。施工预算报材料部门,由材料部门根据项目部编制的采购计划和企业的资金情况采购材料,如施工过程中发现超额用料,材料管理人员必须立即查核原因,如属工程变更造成,必须有工程变更证明材料方可领用,强化材料计划的严格性。公司材料采购实施招投标,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加强供应商的合同管理,避免或减少经济纠纷给企业带来损失。与供应商建立直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自担”的原则,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保证优质及时的供货,从而有效的降低材料采购成本。设立专职人员,负责进料点收、定额发料,周转料具及小型机具的租用管理,组织材料的回收、修旧利废,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做到工完料尽。
(四)加强合同管理,提高索赔意识
施工承包合同签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企业在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时,对可能发生有歧义的、招标文件中不合理的以及专用条款中的每一条款都要透彻分析理解,避免以后在竣工结算时产生纠纷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财务人员、造价人员及公司法律顾问一起对合同经济性、合法性及主要条款进行评审,对招标文件不合理和设计中不明确、不具体的内容,应该据理力争,提出合理并有利于施工企业的约定。
强化索赔意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业主发包方的原因造成工程延期和费用增加的情形时常出现,其发生的情况往往表现为:没有按合同约定提供施工条件,如未及时交付设计图纸、施工现场、通水、通电;发包人的设计变更和工程量增减;发生不可抗力的事件;发包人提供的材料或设备未能及时到位;发包人另行分割发包的工程造成工期延误和质量问题;未按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进度款;材料上涨、政策变化调整;发包人指令工程暂停或变更方案等因素造成工期延长和费用增加。所以,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熟练掌握有关索赔工作的程序及内容,及时做好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特别要加强施工现场签证管理工作。施工企业遇上述索赔事件时,要及时办理签证手续,同时做好现场原始资料,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索赔报告及提供证据资料。通过对发生的索赔事件进行及时、合理的处理,可以进一步保障施工项目的施工工期及降低费用支出,确保成本得以有效控制。
目前施工企业承揽的任务,基本上是通过招投标获得,而最低价中标又是国内发包方普遍采取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的盈利空间缩水,相互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残酷。施工企业只有在成本下降基础上的降价,才是一种合理的降价,降价的结果是价格平衡点以下的企业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的淘汰。所以,成本决定价格,价格决定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生与死。这就是施工企业为什么要重视项目成本管理的道理所在。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简要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目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项目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
有部分具有施工管理和组织经验的人,成本管理能力有限,文化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具有理论知识水平的大学生经验又不足,还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成本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不多。目前,还有些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每个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至于无法考核其优劣,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的不公,受罚的不服,导致人员责任心不强。这种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效果,或者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的做法,会给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成本核算流于形式
在很多项目成本管理中,公司层面管什么,项目部管什么,责任不明确,虽然企业要求项目部要做到先算后做,但实际经常是干了后算或边干边算。虽然项目部都配有预结算人员,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财务、材料、合同、经营预算等部门工作脱节,有预算无核算,大部分无项目经济分析比较,没有具体的节超建议和措施,即使能从结算上反映项目盈亏,也弄不清盈亏原因。
(三)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
材料费在工程成本中约占60-70%,是成本能否有效控制的关键。材料无采购预算或采购预算不周,造成工程材料数量、质量、规格与现场实际不符,一方面超储积压,影响资金周转;另一方面停工停料,造成窝工浪费。不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缺乏对相关信息的熟悉造成采购工作的延误,采购预算超支,失去对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的优势。对进场材料质量控制不严,采购过期料或不合格的材料,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甚至造成重大的安全质量事故,给国家和企业经济与信誉带来损失。管理不严,保管不当,造成工程材料损失,变质,丢失和报废。
(四)忽视合同管理和索赔意识不强
由于目前发包方在建设项目进行招标时,其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都制定得比较苛刻,并且发包方另行分割发包的情况也很多,给施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带来较多困难。但是施工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不十分重视合同的签订,认为合同条款在招标文件中都已有了约定,就简单的按发包方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进行套用,而未在合同签订前进行逐条研究。同时,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索赔问题得不到重视,不能及时、合理的进行处理,这样索赔问题搁置下来为以后的竣工结算带来障碍,并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二、加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施工成本核算监督力度,增强成本核算员自身的素质建设和工作责任感
首先,在工程开工前,由公司经理与项目经理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把必保降低成本率、利润等指标以协议的形式写进责任书。项目经理和相关管理人员按照工程总造价,交纳风险抵押金,项目竣工后按照签订的《责任书》,进行全面的考核与审计,如果出现了亏损,没收风险抵押金。如果完成指标,则按合同兑现利润超额奖,并返还风险抵押金。其次,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成本控制管理的检查考核。公司每年可以分次对各项目部的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通过检查考核,强化公司对项目经理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偏差,堵塞漏洞,使项目管理健康发展。再次,项目人员应自觉认真学习和严格贯彻执行企业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与核算管理制度,并保持自律,不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干扰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使施工成本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成本核算员要对施工生产中发生与施工成本相关的工程变更项及时收集整理并办理签证手续,定期向公司经营部门上报审核,以便及时准确地控制施工成本并掌握工程施工情况,防止给工程竣工结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公司应制定相应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成本核算员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保障。作为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能力。同时,要全面提高核算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对业务不熟悉,核算能力有限,无法保证成本核算的质量和工作的人员,要迅速组织培训学习,尽快提高他们的素质。对在业务上敷衍了事、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得过且过的人员,要注意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水平,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感。
(二)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意识及观念的转变,建立、完善项目成本核算的管理体制
由于一些施工企业仍然没有从计划经济思想观念意识上彻底地转变,不仅削弱了各自职责的协调发挥,也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要转变思想,增强成本观念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要我控制”到“我要控制”的目的;极大地激发广大职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针对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献计献策,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同时,经营核算部门作为一个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的职能部门,要深刻认识到施工成本管理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离开了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统动作,将直接制约、影响或迟滞着项目施工管理。项目所有的成本核算员应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成本核算员进行施工成本核算时,必须具有独立性。因此改革现行成本核算员管理体制,实行对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员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由公司对各工程项目核算员实行统一委派,集中管理,不定期轮岗,定期或不定期学习、交流、考核,激励竞争上岗。使工程项目核算员切身利益与工程项目分离,才能建立健康有序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变被动为自觉地走向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的发展轨道。
(三)加强材料管理,控制工程成本
工程材料成本是工程项目直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利润的最主要因素。加强工程材料成本的管理必然成为工程项目成本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工程中标后,公司和项目部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编制施工预算,经过审批后的施工预算作为项目部编制材料需求量计划的依据,同时也是项目部对操作层限额领料的依据。施工预算报材料部门,由材料部门根据项目部编制的采购计划和企业的资金情况采购材料,如施工过程中发现超额用料,材料管理人员必须立即查核原因,如属工程变更造成,必须有工程变更证明材料方可领用,强化材料计划的严格性。公司材料采购实施招投标,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加强供应商的合同管理,避免或减少经济纠纷给企业带来损失。与供应商建立直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自担”的原则,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保证优质及时的供货,从而有效的降低材料采购成本。设立专职人员,负责进料点收、定额发料,周转料具及小型机具的租用管理,组织材料的回收、修旧利废,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做到工完料尽。
(四)加强合同管理,提高索赔意识
施工承包合同签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企业在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时,对可能发生有歧义的、招标文件中不合理的以及专用条款中的每一条款都要透彻分析理解,避免以后在竣工结算时产生纠纷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财务人员、造价人员及公司法律顾问一起对合同经济性、合法性及主要条款进行评审,对招标文件不合理和设计中不明确、不具体的内容,应该据理力争,提出合理并有利于施工企业的约定。
强化索赔意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业主发包方的原因造成工程延期和费用增加的情形时常出现,其发生的情况往往表现为:没有按合同约定提供施工条件,如未及时交付设计图纸、施工现场、通水、通电;发包人的设计变更和工程量增减;发生不可抗力的事件;发包人提供的材料或设备未能及时到位;发包人另行分割发包的工程造成工期延误和质量问题;未按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进度款;材料上涨、政策变化调整;发包人指令工程暂停或变更方案等因素造成工期延长和费用增加。所以,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熟练掌握有关索赔工作的程序及内容,及时做好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特别要加强施工现场签证管理工作。施工企业遇上述索赔事件时,要及时办理签证手续,同时做好现场原始资料,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索赔报告及提供证据资料。通过对发生的索赔事件进行及时、合理的处理,可以进一步保障施工项目的施工工期及降低费用支出,确保成本得以有效控制。
上一篇: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