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原则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5-07-01 17:10
提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求得生存与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模式,取得长期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成本管理;管理措施;现实途径
企业成本的高低,不仅同企业自身和职工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还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成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高我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成本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班组经济核算、责任会计、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都体现了我国管理会计工作者为成本管理所做出的贡献。但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成本管理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主要问题1、员工参与成本管理意识淡漠。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认识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职工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偌大的管理群体当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2、成本管理片面。从成本管理的内容上看,只注重对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忽视了对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管理;从经营过程上看,企业成本管理只注重对生产过程的管理,而忽视了对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从空间范围上看,只注重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成本管理,而忽视对上下游供应商和顾客的成本管理。企业只注重短期效益,不注重长远发展,片面追求战术成本管理,而忽视了战略成本管理.
3、忽视了“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产品达到一定质量标准而发生的成本,是定量评价企业质量管理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连接质量与成本的纽带。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故障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一般而言,预防成本发生于研究开发阶段,鉴定成本和内部故障成本发生于生产阶段,而外部故障成本却发生于营销阶段。质量不是免费的,质量意味着成本,如何权衡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缺乏科学性,割裂成本与质量的辩证统一关系,片面强调成本的降低,而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成本降低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降低了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内部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外部故障成本,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依赖程度,削弱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成本管理方法落后。我国企业大部分属于粗放式生产,对消费个性的重视不够,缺乏产品的创新能力,相应带来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上的简单化。目前我国企业大部分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采用分批法的企业不足6%,而当前世界生产发展的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因为购买者的偏好并非完全相同,随着生产的发展,购买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求厂方设计并生产自己最满意的商品,厂方也可以高效益地保证购买者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一条生产线上可能只有几台相同甚至是没有两台完全一样的产品。这样的生产方式将适用于分批法计算成本。标准成本、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是目前成本与成本管理中较为流行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在我国企业中也有使用。但是,先进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法在企业中未得到广泛推广.
二、成本管理的原则1、成本管理制度化。成本管理制度化是指企业建立明确的成本管理制度,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类材料消耗均要建立明确的标准,将成本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即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生产人员均应明确其在成本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及义务。成本管理的制度化是成本管理的前提及保障,即在成本管理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杜绝成本管理中的个人主义及随意性,以确保成本管理的措施长期有效地实施.
3、权利相结合。权利相结合是指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的切身利益相结合,使他们不仅在思想上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共同参与成本管理及管理措施的实施.
这样才能调动成本管理各相关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在成本管理中收到节约资源、降低资源粗放式耗用、减少不必要浪费的管理效果.
4、点面相结合。点面相结合是指在成本管理中将重点管理与全面管理相结合,全面管理中要突出重点,重点管理中要体现在全面管理之内。重点管理是指在成本管理中抓住核心部分和关键环节,即在成本管理中要有所侧重,成本管理的投入不能平均主义,要做到核心部分精力投入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全面管理是指在成本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到影响企业成本的各个环节,不留成本管理的死角与漏洞.
三、成本管理的现实路径1、统一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增强全员成本管理素质。企业应加强对全体员工成本与市场竞争力、成本与效益、成本与员工利益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并通过建立适当的利益机制和约束机制,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节约观念、成本效益观念和成本竞争观念,激发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人人关心和支持成本管理工作,人人参与成本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对全体员工成本管理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培训,提高全员成本管理素质。只有成本管理意识深入人心,成本管理素质全面提高,才能把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转化为创造性,激发出有效的成本管理行为,并使之成为持久、自觉的行动.
2、完善成本管理基础工作。重点是建立健全工时和材料消耗、设备利用、费用开支、产量统计等原始记录的填制、审核、传递和保管制度,制定先进合理的内部施工定额,并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定期进行修订,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收发、转移、报废和清查盘点制度,完善计量检测设施,严格计量检验制度,使成本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3、不断完善成本管理方法。企业应摒弃传统的主要依靠经验管理成本的做法,将现代管理科学中的本量利分析法、abc管理法、价值工程、系统工程、目标管理、数学模型等,应用到成本管理工作中,使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前后衔接的有机整体,使成本管理从被动型、算账型、经验型、经济型向主动型、经营型、科学型、经济与技术结合型转变.
主要参考文献:[1]刘芳.浅谈现代企业的成本控制.商业会计出版社,2005.
[2]宋胜菊,刘学华,毕燕杰.新编成本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3]任多魁,胡中艾.成本会计学.山西经济出版社,1995.
关键词:成本管理;管理措施;现实途径
企业成本的高低,不仅同企业自身和职工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还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成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高我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成本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班组经济核算、责任会计、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都体现了我国管理会计工作者为成本管理所做出的贡献。但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成本管理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主要问题1、员工参与成本管理意识淡漠。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认识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职工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偌大的管理群体当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2、成本管理片面。从成本管理的内容上看,只注重对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忽视了对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管理;从经营过程上看,企业成本管理只注重对生产过程的管理,而忽视了对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从空间范围上看,只注重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成本管理,而忽视对上下游供应商和顾客的成本管理。企业只注重短期效益,不注重长远发展,片面追求战术成本管理,而忽视了战略成本管理.
3、忽视了“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产品达到一定质量标准而发生的成本,是定量评价企业质量管理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连接质量与成本的纽带。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故障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一般而言,预防成本发生于研究开发阶段,鉴定成本和内部故障成本发生于生产阶段,而外部故障成本却发生于营销阶段。质量不是免费的,质量意味着成本,如何权衡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缺乏科学性,割裂成本与质量的辩证统一关系,片面强调成本的降低,而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成本降低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降低了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内部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外部故障成本,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依赖程度,削弱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成本管理方法落后。我国企业大部分属于粗放式生产,对消费个性的重视不够,缺乏产品的创新能力,相应带来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上的简单化。目前我国企业大部分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采用分批法的企业不足6%,而当前世界生产发展的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因为购买者的偏好并非完全相同,随着生产的发展,购买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求厂方设计并生产自己最满意的商品,厂方也可以高效益地保证购买者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一条生产线上可能只有几台相同甚至是没有两台完全一样的产品。这样的生产方式将适用于分批法计算成本。标准成本、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是目前成本与成本管理中较为流行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在我国企业中也有使用。但是,先进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法在企业中未得到广泛推广.
二、成本管理的原则1、成本管理制度化。成本管理制度化是指企业建立明确的成本管理制度,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类材料消耗均要建立明确的标准,将成本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即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生产人员均应明确其在成本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及义务。成本管理的制度化是成本管理的前提及保障,即在成本管理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杜绝成本管理中的个人主义及随意性,以确保成本管理的措施长期有效地实施.
2、管理措施现实化。管理措施现实化是指成本管理的措施要符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合理地控制企业的各项费用支出。管理措施现实化的内在涵义是一种灵活性的变化,它会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而变化,也会随着企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管理措施的实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有的放矢,才能在成本管理中收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3、权利相结合。权利相结合是指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的切身利益相结合,使他们不仅在思想上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共同参与成本管理及管理措施的实施.
这样才能调动成本管理各相关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在成本管理中收到节约资源、降低资源粗放式耗用、减少不必要浪费的管理效果.
4、点面相结合。点面相结合是指在成本管理中将重点管理与全面管理相结合,全面管理中要突出重点,重点管理中要体现在全面管理之内。重点管理是指在成本管理中抓住核心部分和关键环节,即在成本管理中要有所侧重,成本管理的投入不能平均主义,要做到核心部分精力投入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全面管理是指在成本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到影响企业成本的各个环节,不留成本管理的死角与漏洞.
三、成本管理的现实路径1、统一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增强全员成本管理素质。企业应加强对全体员工成本与市场竞争力、成本与效益、成本与员工利益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并通过建立适当的利益机制和约束机制,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节约观念、成本效益观念和成本竞争观念,激发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人人关心和支持成本管理工作,人人参与成本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对全体员工成本管理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培训,提高全员成本管理素质。只有成本管理意识深入人心,成本管理素质全面提高,才能把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转化为创造性,激发出有效的成本管理行为,并使之成为持久、自觉的行动.
2、完善成本管理基础工作。重点是建立健全工时和材料消耗、设备利用、费用开支、产量统计等原始记录的填制、审核、传递和保管制度,制定先进合理的内部施工定额,并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定期进行修订,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收发、转移、报废和清查盘点制度,完善计量检测设施,严格计量检验制度,使成本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3、不断完善成本管理方法。企业应摒弃传统的主要依靠经验管理成本的做法,将现代管理科学中的本量利分析法、abc管理法、价值工程、系统工程、目标管理、数学模型等,应用到成本管理工作中,使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前后衔接的有机整体,使成本管理从被动型、算账型、经验型、经济型向主动型、经营型、科学型、经济与技术结合型转变.
主要参考文献:[1]刘芳.浅谈现代企业的成本控制.商业会计出版社,2005.
[2]宋胜菊,刘学华,毕燕杰.新编成本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3]任多魁,胡中艾.成本会计学.山西经济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