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留日女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7-07 09:55
[摘 要]女子留学日本是中国女性摆脱陈规,走向世界的开始,具有拓荒者和奠基者的身份,这就注定了它会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留日女生与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留日女生与国内妇女解放运动及留日女生与中国革命这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妇女解放 拒俄运动
由于清政府“用才孔亟”,实践女校为中国留日女生设置了速成师范科和速成工艺科,一年或半年即可归国,所以其课程多为速成课程,而非正式课程。因此,虽然日本为中国留学生女子所设立的教育体制逐渐完善,但就其学到了业务水平而言,并未达到女子留日的目的,她们均处于普通中等教育水平,甚至小学教育水平,而没有达到专业的高等教育水平。在1906年清选举了留学生毕业考试中,留日学生全部落第,所以中日双方决定停办速成科教育,普通科和师范科的学习期限必须在3年以上,清政府制造派留学生的标准也必须是中学毕业,女子留学开始由速成普通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
同时,随着留日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加,以及受先进思想的影响,反清革命思想在留日学生中迅速传播,尤其是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留日学生的反清思想不断发展并随着他们归国传入国内,影响了清政府的统治。 驻日公使杨枢早在1904年初就提出过:“缘近数年间。各省官费自费生自到东游者日增月盛,其中循规蹈矩,专各学业者固多,而纵性情女子为横议者亦在所免。”清政府由此开始加强对留日生的管理。1907年,奉天女子师范学堂派21名女生赴日本留学,这年年底,在日的中国女留学生即有139名,而以后的几年,留日女生的数量一直维持再一百人上下,而没有再出现大规模的增长,这一方面是因为清政府限定留学资格和停派速成学生,另外就是因为国内开设了女子师范学堂,大批外国教习亦来华执教,这都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女教师匮乏的现状,使女子留日热大大降温。WwW.lw881.com
但这一时期较前相比,有其显著的特征:一是留学数量大大增多,从零星几人发展到了上百人,二是从伴读发展到了目的明确地求学运动。三是从单一的自费发展到了公费、私费并举,也从无组织发展到了严格的有组织状态,使女子留日走上了正轨。
一、女子留日与中国近代教育
清末女子留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表现,同时也促进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加速了封建教育的解体和崩溃,促进了晚清女子师范学堂的发展和女子师范教育制度的创立。
留日女生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已经开始大力宣传女子教育。在它们创办的刊物上大量宣传女子教育的文章,如《中国新女界杂志》上刊有《论女学》,《留日女学生会杂志》上刊有《女学之必要》等。其中,在共爱会发布的《共爱会同人劝留学启》中这样写道:“教育者,国之本也,必男女皆受教育而后国可以立。故国之兴亡盛衰,恒视女学为转移。”清楚地阐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女子受教育的必要性。
她们不仅在日本时组建团体、创办报刊来宣传女子教育的必要性,她们在回国后还积极投入到女子教育的实践中,兴办女学,做教员等。这些留日女子回国后,有的从事于兴办女子学校,如刘青霞在河南创办华英女学堂,张行君在上海创办女子中西医学院等,有的人任教于女子学校,如秋瑾就曾先后执教于绍兴明道女学堂和吴兴浔溪女校等等,这些都有力推动了晚清女学的勃兴。而清末女学的蓬勃发展,使女学堂的数量急剧增加。为了加强管理,1907年清政府颁发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将女子教育正式列入了学制系统。这是两千年来的具有标志性的变革。
二、留日女生与妇女解放运动
首先要提到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对于固守着“三从四德”的中国妇女来说,能够冲破重重束缚,勇敢地踏出国门,求学于异乡,本身就是对封建传统的叛逆,是在妇女解放道路上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
留日女生还认识到,要想达到真正的解放,靠别人“松绑”是不够的,关键在于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解放,她们认为要想真正独立,首先要在思想上摆脱对男性的依赖,然后在实践上通过教育,获得与男子平等的学问、能力和资格,共同承担作为国民应尽的义务,正如《留日女学生会杂志》中号召的一样,女子“要与男子分袂争先,共担义务,同尽天职。”留日女学生首先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主张妇女解放,主张男女平等,而后又通过报刊等方式将这种思想广泛传播,唤起了妇女的觉醒,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原动力。
第二,促进了女性的自身觉醒。造成“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除了社会的黑暗外,女性自身的麻木软弱及愚昧无知也是女性被压迫的原因之一。所以,只有女性自身觉醒才有可能使女性得到真正解放。而在女性觉醒的过程中,留日女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她们自身学会了独立生活,不依赖于他人。而后,接受新思想,批判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提出并大力宣传“恢复女子独立人格”的妇女解放口号,唤醒了沉睡中的中国妇女。
三、留日女生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留日女生本身具有强烈的革命倾向和爱国热情,她们大多出身于富贵家庭,身受男尊女卑之苦,而封建家长制的等级森严,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她们能够冲出封建等级的束缚本身就是受到反封建意识的指引。拒俄运动是近代爱国运动的开始,也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潮开始转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是留日女生参加革命的开始。之后,少数学生秘密加入了反清社团。也有一些女子(如秋瑾)开始在中日两国往返,传递情报、组织起义、宣传革命等,成为孙中山领导下推翻帝制的坚强战士。
孙中山在回顾辛亥革命时期女界的独特的贡献时说:“女界多才,其入同盟会,奔走国事,百折不回者,已于各省志士媲美。至若勇往从戎,同仇北伐,或投身赤十字会,不畏艰险,或慷慨助饷,鼓吹舆论,震起国民精神,更彰彰在人耳目”。[10]这包含了对留日女子的肯定,可见留日女生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美颐、郑永福:中国妇女解放运动(1840-1949)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170页
[2]吕美颐、郑永福:中国妇女解放运动(1840-1949),171页
[3]黄福庆:《清末留日女学生》,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75年版,第57-58页
[4]《共爱会同人劝留学启》,《江苏》1903年第6期
[5]《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第52页
[6]《男女平等的必要》,《中国新女界杂志》,1907年第2期
[关键词]妇女解放 拒俄运动
由于清政府“用才孔亟”,实践女校为中国留日女生设置了速成师范科和速成工艺科,一年或半年即可归国,所以其课程多为速成课程,而非正式课程。因此,虽然日本为中国留学生女子所设立的教育体制逐渐完善,但就其学到了业务水平而言,并未达到女子留日的目的,她们均处于普通中等教育水平,甚至小学教育水平,而没有达到专业的高等教育水平。在1906年清选举了留学生毕业考试中,留日学生全部落第,所以中日双方决定停办速成科教育,普通科和师范科的学习期限必须在3年以上,清政府制造派留学生的标准也必须是中学毕业,女子留学开始由速成普通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
同时,随着留日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加,以及受先进思想的影响,反清革命思想在留日学生中迅速传播,尤其是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留日学生的反清思想不断发展并随着他们归国传入国内,影响了清政府的统治。 驻日公使杨枢早在1904年初就提出过:“缘近数年间。各省官费自费生自到东游者日增月盛,其中循规蹈矩,专各学业者固多,而纵性情女子为横议者亦在所免。”清政府由此开始加强对留日生的管理。1907年,奉天女子师范学堂派21名女生赴日本留学,这年年底,在日的中国女留学生即有139名,而以后的几年,留日女生的数量一直维持再一百人上下,而没有再出现大规模的增长,这一方面是因为清政府限定留学资格和停派速成学生,另外就是因为国内开设了女子师范学堂,大批外国教习亦来华执教,这都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女教师匮乏的现状,使女子留日热大大降温。WwW.lw881.com
但这一时期较前相比,有其显著的特征:一是留学数量大大增多,从零星几人发展到了上百人,二是从伴读发展到了目的明确地求学运动。三是从单一的自费发展到了公费、私费并举,也从无组织发展到了严格的有组织状态,使女子留日走上了正轨。
一、女子留日与中国近代教育
清末女子留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表现,同时也促进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加速了封建教育的解体和崩溃,促进了晚清女子师范学堂的发展和女子师范教育制度的创立。
留日女生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已经开始大力宣传女子教育。在它们创办的刊物上大量宣传女子教育的文章,如《中国新女界杂志》上刊有《论女学》,《留日女学生会杂志》上刊有《女学之必要》等。其中,在共爱会发布的《共爱会同人劝留学启》中这样写道:“教育者,国之本也,必男女皆受教育而后国可以立。故国之兴亡盛衰,恒视女学为转移。”清楚地阐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女子受教育的必要性。
她们不仅在日本时组建团体、创办报刊来宣传女子教育的必要性,她们在回国后还积极投入到女子教育的实践中,兴办女学,做教员等。这些留日女子回国后,有的从事于兴办女子学校,如刘青霞在河南创办华英女学堂,张行君在上海创办女子中西医学院等,有的人任教于女子学校,如秋瑾就曾先后执教于绍兴明道女学堂和吴兴浔溪女校等等,这些都有力推动了晚清女学的勃兴。而清末女学的蓬勃发展,使女学堂的数量急剧增加。为了加强管理,1907年清政府颁发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将女子教育正式列入了学制系统。这是两千年来的具有标志性的变革。
二、留日女生与妇女解放运动
首先要提到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对于固守着“三从四德”的中国妇女来说,能够冲破重重束缚,勇敢地踏出国门,求学于异乡,本身就是对封建传统的叛逆,是在妇女解放道路上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
留日女生还认识到,要想达到真正的解放,靠别人“松绑”是不够的,关键在于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解放,她们认为要想真正独立,首先要在思想上摆脱对男性的依赖,然后在实践上通过教育,获得与男子平等的学问、能力和资格,共同承担作为国民应尽的义务,正如《留日女学生会杂志》中号召的一样,女子“要与男子分袂争先,共担义务,同尽天职。”留日女学生首先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主张妇女解放,主张男女平等,而后又通过报刊等方式将这种思想广泛传播,唤起了妇女的觉醒,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原动力。
首先,留日女子赢得了与男子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男女之间的不平等,首先表现在男女教育的不平等,所以与男子平等的接受教育是女子获得解放的先决条件。而留日女子在日本接受了新式的教育,呼吸到了男女平等的新鲜空气,也亲眼目睹了日本蓬勃发展的女子教育,于是,她们产生了“振兴我女学,教育我女子”的愿望,积极宣传女子教育的思想,使国内有源源不断的女子赴日留学。1902年吴汝纶赴日考察教育后,也发出感慨:“欲获人才,须造良家庭,欲造良家庭,须造良母,贤母养成之道,在教育女子而已,故曰,国家根本大计,在女子教育,无他,是教育之根本,而实巩固国础之法也。”由于女子自身和各界人士的呼吁,女子教育获得很大发展,1907年清政府将女子教育纳入教育体制,标志着女子赢得了平等的教育权利,这也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一大进展。
第二,促进了女性的自身觉醒。造成“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除了社会的黑暗外,女性自身的麻木软弱及愚昧无知也是女性被压迫的原因之一。所以,只有女性自身觉醒才有可能使女性得到真正解放。而在女性觉醒的过程中,留日女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她们自身学会了独立生活,不依赖于他人。而后,接受新思想,批判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提出并大力宣传“恢复女子独立人格”的妇女解放口号,唤醒了沉睡中的中国妇女。
三、留日女生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留日女生本身具有强烈的革命倾向和爱国热情,她们大多出身于富贵家庭,身受男尊女卑之苦,而封建家长制的等级森严,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她们能够冲出封建等级的束缚本身就是受到反封建意识的指引。拒俄运动是近代爱国运动的开始,也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潮开始转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是留日女生参加革命的开始。之后,少数学生秘密加入了反清社团。也有一些女子(如秋瑾)开始在中日两国往返,传递情报、组织起义、宣传革命等,成为孙中山领导下推翻帝制的坚强战士。
孙中山在回顾辛亥革命时期女界的独特的贡献时说:“女界多才,其入同盟会,奔走国事,百折不回者,已于各省志士媲美。至若勇往从戎,同仇北伐,或投身赤十字会,不畏艰险,或慷慨助饷,鼓吹舆论,震起国民精神,更彰彰在人耳目”。[10]这包含了对留日女子的肯定,可见留日女生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美颐、郑永福:中国妇女解放运动(1840-1949)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170页
[2]吕美颐、郑永福:中国妇女解放运动(1840-1949),171页
[3]黄福庆:《清末留日女学生》,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75年版,第57-58页
[4]《共爱会同人劝留学启》,《江苏》1903年第6期
[5]《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第52页
[6]《男女平等的必要》,《中国新女界杂志》,1907年第2期
上一篇:电子商务支付手段安全性分析
下一篇:网上购物诚信问题及其对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