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的外包模式
[摘要] 电子商务交易系统是信息时代的新兴产业,其需求量的快速膨胀是一种必然趋势,而现有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预期的消费增长,所以加大其建设规模和速度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增加其投资,由谁来投资,以什么方式投资,以及多方投资下的生产组织方式如何确定,如何治理,如何实现,等等,就成为首要的问题。本文从外包理论角度对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的实现途径进行了研究,明确指出它是一种资源外包行为,并为其确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外包模式——非完全is外包,从而使得上述所有的结论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电子商务交易系统 外包模式
电子商务交易系统,是电子商务活动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以信息网络为平台提供的商务服务。
电子商务交易系统首先是网络时代的产物,而它所涉及的外包客体又是网络本身,所以它所适用的外包模式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还要符合网络/is(information system)./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这种特殊客体的外包特点。
新经济时代最基础的七种业务外包类型。主要包括:
1.委托型外包模式。委托型业务外包分四个层次:(1)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这是最低层次的业务外包,原设备或零部件与品牌都是制造商的,供应商只是受委托为制造商进行定牌生产;(2)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指按原设计制造零部件和整机,供应商技术水平提高了一步;(3)dms(design manufacture service)指设计、制造和服务都交给供应商,这是台湾供应商接受较多的一种外包模式;(4)ems(engineering manufacture service)。在这种模式下,品牌厂商(制造商)只需提出其产品更新换代的大体“构想”,供应商几乎包揽一切。
2.横向虚拟一体化外包模式。斯科公司将80%的产品生产和配送业务通过“生产在线”网站实行外包。斯科公司利用局域网将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与全球100多个以及供应商连接,一级供应商被授权与斯科公司共享订单,再将部分业务分包给其他分包商,这样他就能制造所有的组建和完成90%的局部装配工作,还能承担60%的总装任务。
3.利用中介服务组织的业务外包模式。客户将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交由服务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中介组织通过互联网对服务供应商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分类后,再与客户需求信息进行比对,并参与双方的撮合和协商,并最后提供交易合同供双方确认。
4.金字塔型纵向一体化外包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日本的汽车制造产业,制造商采用一级分包、二级分包和三级分包,甚至是四级分包的金字塔型外包体系。一级分包商负责提供发动机部件、电器部件和车体地盘等子系统组件和总装;二级、三级本报上则为一级分包商提供次级零配件。
5.公司内部的模拟外包模式。1996年以来,欧美少数大公司令其下属分厂实行业务上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如果下属分厂能够达到大公司的质量和成本要求,公司就将两部件生产业务分包给下属分厂;反之,则将业务分包给公司外部的厂商。
6.企业研发的外包模式。它包括两种形式:(1)针对新产品研发的有型概念产品外包模式。个体设计者或小公司在推出为大公司研究开发的任何新产品之前,获取在线评价和购买反映,并据此完善概念产品;(2)针对新工艺研发的加工车间型外包模式。外包伙伴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和减少生产环节来使得外包主体能利用这些可控的环节进行自己的柔性设计,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
7.新项目外包的在线团队模式。如果公司靠内部的力量难以完成新项目的话,就需要在互联网上描述、招聘人员、迅速组建在线团队来完成新项目。
这些外包模式的分类是从突出网络时代的某些特点角度而进行的,并非是相互排他而孤立存在的。就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建设来讲,由于外包伙伴对外包客体的技术和能力要大大超过外包主体,但同时又必须受外包主体的宏观规划控制,所以适合采用间于dms和ems两者之间的授权级别;由于外包的规模将空前巨大,自有能力无法为内部的模拟外包提供物质基础。
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企业所遇到不同的is问题产生了不同的is外包特点,而不同的is外包形式又产生了一些新的is问题。grover,joong与teng(1996)将90年代的is外包与70年代、80年代做了一些比较,发现有如下区别:(1)更大规模的企业开始参与外包;(2)外包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明显增加;(3)服务供应商接受了更多的管理责任和风险;(4)外包双方关系的特点正发生改变。而当今的is外包更是出现了另两个显著的特点:①大量的资金投入。②外包协议与外包合作的长期性。ketler和walstrom(1993)曾对此作了一些有益的总结(表1)。从(表1)中可以发现,到了九十年代,外包的主要动因是企业无法适应is/it领域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而并非仅仅为了弥补自身is能力的不足,而所采用的外包形式被当时的ketler和walstrom称为部分外包(partial outsourcing)。然而,这种所谓的“部分外包”在更多的时候被称为“选择性外包”(selected outsourcing)。
表2将上述is外包的收益和风险做了简单的归纳和对比。
从is外包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出,is外包模式是适应不同时期、不同需要而存在的。
选择性外包(部分外包partial outsourcing)是一种目前看来较为先进的模式,它实质上是将is环节视为独立的产业链进行再次细分,从而以更细腻的生产环节为单位选择外包客体,从而对传统的粗犷的外包模式进行了改进。这样做的好处包括:(1)多元化经营部分保留了is环节而表现出相对多元化,减少了外包伙伴对外包主体的“互补性”从而减少了各种形式的套牢风险;(2)外包主体保留了对外包伙伴形成“替代性”的生产活动,对外包伙伴形成一定的竞争激励,有效避免供应商的响应不足等风险、降低了契约管理和监督的成本;(3)同业交易的知识溢出效应为组织间学习提供了顺畅的知识传递渠道,便较容易将外包伙伴的专业知识嫁接到外包主体内部,从而能够增强自身的is实力;(4)外包主体在与外包伙伴的合作中,形成了一个is同业市场竞争,有效规范了外包客体的生产标准和成本利润,也同时消除了外包主体内部的官僚作风和低效率;(5)拥有相同的产业背景增强了双方企业文化的互融,减少了交易摩擦,加强了外包主体对is的总体把握和决策控制力。
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建设需要有一个高的起点,这个高起点不仅体现在巨大的投资量和建设规模上,而且也体现在所采用技术、制度、生产方式的先进性上。所以在建设规划期,我们就应该将“选择性外包模式”的思想融入到设计蓝图中去,为将来在电子商务交易系统成熟期进行is结构调整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的说就是首先要识别出未来的核心生产元素是什么,然后在建设投入、人员培训、授权级别、内部控制等方面做到有所偏重。这些工作将在成熟期实现选择性外包,渐渐形成自有is部门的雏形。
然而,选择性外包的主要作用是对企业进行is结构调整,并不能解决目前紧迫的is增量供应问题,我们必须寻找一种外包模式来迅速实现渐变一体化治理结构和is环节的横向扩张。
渐变一体化(tapered integration),指的是对某一生产环节的整体进行横向产量切割,本文把实现这种治理结构的外包模式称为“非完全外包”(以下简称为“非”模式)。它是指这样一种外包模式:对于某一生产环节,企业在保留一部分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将剩余的输入品或服务需求交给其他企业来完成。
渐变一体化是“非完全外包”模式合作关系的存在方式,而非完全外包是实现渐变一体化的途径和手段;而“完全外包”在这里对中间性组织的分类方法中不能找到严格的对应关系,它在日本主要表现为采购商和供应商之间紧密的半正式关系,而在西方国家很多时候表现为长期的隐含契约。
将“非”模式与另外两种典型的生产模式——完全外包和纵向一体化进行比较,从而得到了它们的不同特点(表3)。
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的渐变一体化结构并不属于纵向一体化任何一个发展方向的结果,它是一种横向一体化的扩张。首先,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将电子商务服务和信息网络这两个原本并不相干的独立产业高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际上是通过行业整合创造出了一个新行业,而并不是在产业链内部进行的治理结构调整;其次, 现有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雏形已经拥有了自己的is部门,在今后的发展中不可能对它进行削减,反而需要大大提高is服务供给量,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将大规模的后续网络扩充任务外包给专业的is供应商,是一个横向吸收另一个产业能力和资源的过程。所以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的非完全外包是从横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来实现渐变一体化治理结构的,这一点是由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的本质、生产供应特性以及现阶段特点共同决定的。
通过前文所述各生产模式的特点,将各种生产模式和治理结构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归纳如(表4)。
以上从网络时代的特征、is外包特点、以及“渐变一体化”目标三个方面对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的外包模式进行了阐述,从而在得出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建设所适用的治理结构类型之后,进一步给出了它的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