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移动支付——电子支付的新方向

发布时间:2015-07-09 09:18
[摘要] 本文介绍了移动支付技术及其发展状况,并分析了移动支付发展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并对市场应用前景提出了良好的预期。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安全性 前景
  
  一、引言
   目前的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以有线的方式进行。客户在网上购物后,必须支付现金或者在指定的机器上进行支付,使用上诸多不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支付系统正在从有线走向无线,电子支付也逐步向移动支付过渡。
  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载体,提供了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支付服务,并从安全性及监管上加以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由于业务需求种类繁多,业务量巨大,使移动支付成为极具潜力的巨大产业。
  二、移动支付业务概述
  1.移动支付的定义
  移动支付是指借助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
  2.移动支付业务分类
  按照欧洲银行标准化协会在tr603(european committee for banking standards,“business and funtional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payments”)的定义,可按照支付金额的大小和地理位置的远近,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分类。
  (1)按支付金额划分
  微支付:支付金额低于2欧元的情况下,一般划归为微支付类型。
  小额支付:支付金额介于2欧元~25欧元之间,称为小额支付。
  大额支付:支付金额在25欧元以上,则为大额支付。
  (2)按地理位置划分
  远程支付:远程支付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以银行账户、手机话费或虚拟预存储账户作为支付账户,以短信、语音、wap等方式提起业务请求。
  本地支付:利用红外线、蓝牙、射频技术,使得手机和自动售货机、pos终端、汽车停放收费表等终端设备之间的本地化通讯成为可能,用手机完成面对面的交易。
  3.移动支付相关技术
  (1)远程支付
  ①sms技术
  短信是移动通信里应用最广泛的服务。目前,短信作为移动支付的手段,可以实现诸如“手机钱包”、充值、缴费、买彩票、电影票及手机银行等功能。也是在我国比较成熟,采用较多的移动支付技术。
  ②wap技术等
  移动通信协议,如wap、cdma 1x以及未来的3g等。
  wap2.0模式有利于实现电子商务所需的端到端安全性,可以提供tls隧道。
  3g,能够处理图像、话音、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其高速率、移动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必然会给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带来巨大商机。
  (2)java/ brew技术
  两者都是支持无线数据业务开发的技术,在手机中增加软件。
  与无线java相比,brew是更底层的技术。brew能够更多地调动底层的应用,它的应用效果和对手机终端的支持会更好,应用开发商可以更为方便地开发出表现每个终端特性的应用。
  但是无线java是开放的,而brew则被高通所垄断。这一点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rew的发展。
  目前,联通与高通一起推brew,而移动则看好java。
  (3)近距离非接触技术
  目前用于移动支付业务的近距离通信技术有rfid、felicaic等,rfid是一种无接触芯片技术。未来,蓝牙、802.11等也非常有可能应用在移动支付业务中。
  在我国,nfc和simpass被视为目前国内非接触式移动支付领域最有可能的两大技术标准。二者都在手机中加入了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芯片,用于与支付应用时的收单设备进行近距离的实时通讯,并同sim卡进行连接,以实现把支付业务捆绑在持有手机的用户上。只是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有所区别。
  近距离非接触支付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支付行为完成耗时短。
  缺点是:用户要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必须更换手机,而现在具有此种功能的手机不仅种类少,而且价格昂贵。但可以预计,随着终端问题的解决,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支付业务的主流实现方式。
  4.移动支付的特点
  (1)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
  (2)用户规模大
  目前,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过4亿,是全球之最。在某种程度上说,以移动电话为载体的移动电子商务不论在用户规模上,还是在用户消费能力上,都优于传统的电子商务。
  (3)有较好的身份认证基础
  对传统的电子商务而言,用户的消费信用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手机号码具有唯一性,手机sim卡上存贮的用户信息可以确定一个用户的身份。对于移动商务而言,这就有了信用认证的基础。
  三、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现状
  从全球来看,随着3g商用进程的日益推进,从日韩到欧洲,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成为移动运营商十分看好的业务增长点。在我国,移动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1.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
  国内:据百纳年初发布的《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国内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560万,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4%,产业规模达到3.4亿元。百纳预测,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到2008年,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1.39亿,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24%,产业规模达到32.8亿元。
  国外:juniper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2010年移动支付应用与服务有望被广泛接纳,全球移动支付总规模将达到10亿美元。目前,日韩欧美,移动支付业务都呈快速增长趋势。
  2.移动支付的应用业务形式举例
  (1)手机钱包
  面向六大领域,包括购物、交通支付、票务、公司卡、身份识别、在线金融等。其中也包括买保险、充值卡、买彩票、炒股、缴水电费、订杂志等各种各样的功能
  
  (2)手机银行
  目前,各银行的手机银行产品纷纷上线,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理财需求。从功能上说,银行的所有非现金类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完成,包括查询、缴费、转账、汇款、支付、结算、外汇交易等等。韩国skt和各大银行还合作推出了nemo电子货币服务。
  (3)分享
  “分享”是指使用者能更加方便与朋友交换音乐、图片等信息;
  (4)服务
  “服务”则是指提供下载服务,移动认证业务服务等。
  四、移动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1.面临的风险及问题
  (1)信用体系风险
  无论是网上银行,还是移动银行,都涉及到信用体系,而我国目前的个人征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信用体系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技术安全的风险
  电子商务交易必须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等特性。
  无线网络技术也面临着黑客的挑战和木马等网络病毒的威胁,而目前还没有有效抵制手机病毒的防护软件的手段,此外,还要考虑无线数据传输安全性、交易中途打断而没有重新认证的机制,以及无线终端容易丢失和被窃的问题。
  (3)产业链成熟度问题
  ①移动支付产业链构成
  移动支付业务产业链由设备制造商、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商业机构、sim卡供应商、手机供应商、用户等多个环节组成。
  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并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移动支付业务才能获得健康发展,而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才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②移动支付业务的商业运作模式
  目前,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四种,即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运营模式。

 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产业链主导者也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
  从我国国情来看,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或是以银行为主体单独经营都存在很大的困难。移动运营商有用户资源,但信用度不如银行,银联可以平衡银行间以及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但在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方面不够。
  因此,目前最适合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是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助支持的整合商业模式。采用合作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促进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4)用户习惯及便利性问题
  长久以来,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使用货币或信用卡消费,对移动支付还比较陌生。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对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心存顾虑。实际上,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但人们仍然不放心将自己的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等保密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输。
  此外,移动支付是否便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目前许多开通手机钱包业务的移动运营商多采用短信、wap等远程控制的方式完成支付,过程繁琐,其便利性还不如传统的货币或信用卡。
  (5)隐私问题
  移动支付,也涉及到个人信息的管理,及如何保护客户隐私的问题。
  2.金融监管与标准规范
  移动支付是一项新兴的支付业务,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没有一家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一个为多方所接受的移动支付技术。
  此外,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都是比较新的行业,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少,虽然目前已经颁布了《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但是这些条款还远远不够,面对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还需要更全面的法律条款来约束交易行为,还需要在责任、权利、义务、赔偿、罚款以及信用机制方面细化法律法规。
  在业务运营方面,也需要在行业自律、产品价格、增值业务方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有法可依,那么银行与电子支付公司的合作就更市场化,其共赢共融性就更强。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即将对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实行“牌照制”,移动支付的市场秩序将得到规范和整顿。存活下来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将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资金和技术力量,将承担起协调移动运营商和银行之间关系、发展客户的重任。
  五、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分析及展望
  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而言:庞大的移动用户和银行卡用户数量提供了诱人的用户基础,信用卡使用习惯的不足留给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勿庸置疑。
  1.巨大的潜在客户群
  截至2005年5月,我国手机用户达到4亿户,银行卡发行总量超过8亿张,预计到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将达到5亿户。如此巨大的手机消费群体和银行卡持有者数量,为移动支付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和发展空间。
  2.利益驱动
  对通信运营商来说,在话音业务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移动通信与金融业务的结合,无疑将成为发展移动增值业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对于银行来说,移动支付则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链条上的各方,在利益驱使下,会积极推动移动支付。
  3.应用需求决定市场
  移动支付应用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将加快移动支付的发展步伐。市场最终是由需求决定的。
  4.克服问题和障碍
  随着技术的完善,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因素也正在逐步减少。产业链也日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服务提供者,也会提供更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
  综上,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产业链和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移动支付必将成为电子支付的主流。
  
  参考文献:
  [1]a.f. salam :p. palvia et al. trust in e-commerce.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48(2), 2005,73~77
  [2]曾志耕等编著:《网络金融风险及监管》,西南财经大家出版社 ,2006年5月
  [3]《移动支付将成为未来支付的重要方式》,人民邮电报

上一篇:电子商务Web服务架构

下一篇:行业供应链B2B集成平台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