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5-07-09 09:48
[摘 要] 专业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瓶颈之一。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高职类院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方面日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谈起,从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结构、素质结构等三方面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强调知识不经内化,不能形成素质,内化了的知识不经运用,也不可能形成能力,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探索新的途径。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培养模式 知识 技能 素质
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日趋加快,使电子商务日益成为其经营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急切地希望能扩大使用电子商务的深度和广度。然而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滞后已成为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主要瓶颈之一。由于本科及其以上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有限、定位不同,面对庞大的需求市场,高职院校应成为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主要基地。
电子商务需求的人才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技术服务支持层;第二层是一般管理人员层;第三层是高级管理人员层。其中第一层次的人员主要着眼于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持方面,如网站建设、系统维护、网页制作、程序开发等。第二层次的人员是最庞大的群体,他们不需要深入了解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具体技术细节,更注重于如何在电子方式下开展工作,即如何应用网络提供的快捷方便的商务功能等。第三层次主要是针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培养目标是电子商务的战略决策型人才。综上所述,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第二个层次——一般管理人员层是其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它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构建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在这个特定的培养基地里,为“电子商务”这个新的人才群体,构建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以下就从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结构、素质结构等三方面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知识结构的构建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在特定的专业架构下,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相关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所积淀的层次与比例关系。知识结构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尺度之一。从当前的情况看,电子商务知识的基础化、综合化是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主要内容。
1.电子商务知识基础化
要把知识结构的重心放在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基本应用上,这是应对电子商务实战环境的一个重要策略。一个人只有在工作和生活中凭借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基础和自学能力,不断扩展、优化、更新自己的知识,才可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教育既要重基础,也要重专业,二者比例要适度,不能仅强调专业性、技术性而忽视基础性。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不可贪多求广,要真正体现其专业的基础性,把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内化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电子商务知识综合化
知识综合化不是知识的叠加,而是知识的整合,是“电子”与“商务”知识的相互渗透,形成整体性观念。在这方面,一是要注意“电子”与“商务”知识的相互渗透与综合,重视两者的沟通与转化,使学生学会用综合化的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二是要注意“电子”与“商务”的侧重比例,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其教学工作应围绕“电子手段,商务目的”这一思路展开,以此为中心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职业技能结构的构建
职业技能一般由四部分所组成,即: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开发的能力和就业与职业生存的能力。
1.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
在获取相关知识能力的培养方面,应提倡教师主导与学生自学并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程设置上,要以专业特点和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同时,要在学习中构建整体知识网络,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的实用价值,为学生的不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运用知识的能力
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指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由此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与获取相关知识能力的核心都是思维,但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偏重于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知识能力的关键,是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践活动。一方面,要针对专业特点、职业特点、技术特点、岗位特点开展实践活动,如到电子商务公司或公司的电子商务部门实习、进行电子商务软件的仿真操作等。另一方面,作为老师,应该引导、鼓励学生把实践融入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当中。“凡事留心,处处皆学问”,如与学生课下的一些交流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告诉学生我们平时通过pos机“刷卡消费”,其实就是电子支付的一些应用、毕业生完全可以进行一些网上应聘、学生可以注册成为网校的在线学员、可以通过ca申请个人数字证书……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3.创造性开发的能力
既要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挖掘,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标新立异”。同时,尽可能让公司、企业和社会参与,引入复杂多变的应用需求环境。要培养创造性开发的能力,重要的是开展主体性教育和个性教育,鼓励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敢于突破常规。当务之急是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教学中的整齐划一为张扬个性。在教学设计中,宜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如:针对电子商务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上实训课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任务”,一般情况下,教师不要预设解决方案,可先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任务的途径,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对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给予褒扬,组织指导学生对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思路进行分析和讲评。教学中,要建立以创造性能力考核为主、常规作业设计和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评制度。
4.就业与职业生存的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今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充分发挥本身的优势,创设良好的职业岗位环境,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毕业后具备强大的就业竞争力。如实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资格鉴定与培训适当纳入教学内容,科学设置优化课程体系,以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把实践性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三、素质结构的构建
素质结构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社会素质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1.社会素质的培养
社会素质属于后天素质,它在素质结构中起调节作用。它一方面要以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为基础,另一方面又给这两种素质打上一定的社会烙印;它既引导个体做人,也引导个体成才。内化是社会素质形成的重要机制,高职院校在培养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社会素质时,要充分发挥正面教育的作用,多树立正面典型,要注意纠正学生在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中的一重一轻倾向,避免因这种倾向造成知识的偏差、人格的移位。
2.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是人所有素质中最容易产生危机的一部分。心理素质包括认知素质、情感素质、意志素质、个性素质等。在这些素质中,认知素质影响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思维水平;情感素质、意志素质影响个人的成就动机、情绪的管理水平;个性素质影响人的气质和人格特征。人的心理素质一旦潜藏危机,就会对个体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应该加大力度,要通过深刻理解职业内涵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学生懂得人人都可能成功;还要创建良好的职业氛围,促使学生构建积极、昂扬的良好心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塑造自我。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划分不是割裂的。知识不经内化,不能形成素质,内化了的知识不经运用,也不可能形成能力。
高职院校在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时应根据专业的特殊需求,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实操教学体系的安排上确定不同的比例,做到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在教学上,要彻底变革传统陈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实操的训练,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景怡李炎: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社科纵横,2006,(9)
[2]谢康等:电子商务经济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杨志奎: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再认识[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培养模式 知识 技能 素质
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日趋加快,使电子商务日益成为其经营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急切地希望能扩大使用电子商务的深度和广度。然而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滞后已成为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主要瓶颈之一。由于本科及其以上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有限、定位不同,面对庞大的需求市场,高职院校应成为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主要基地。
电子商务需求的人才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技术服务支持层;第二层是一般管理人员层;第三层是高级管理人员层。其中第一层次的人员主要着眼于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持方面,如网站建设、系统维护、网页制作、程序开发等。第二层次的人员是最庞大的群体,他们不需要深入了解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具体技术细节,更注重于如何在电子方式下开展工作,即如何应用网络提供的快捷方便的商务功能等。第三层次主要是针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培养目标是电子商务的战略决策型人才。综上所述,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第二个层次——一般管理人员层是其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它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构建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在这个特定的培养基地里,为“电子商务”这个新的人才群体,构建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以下就从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结构、素质结构等三方面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知识结构的构建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在特定的专业架构下,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相关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所积淀的层次与比例关系。知识结构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尺度之一。从当前的情况看,电子商务知识的基础化、综合化是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主要内容。
1.电子商务知识基础化
要把知识结构的重心放在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基本应用上,这是应对电子商务实战环境的一个重要策略。一个人只有在工作和生活中凭借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基础和自学能力,不断扩展、优化、更新自己的知识,才可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教育既要重基础,也要重专业,二者比例要适度,不能仅强调专业性、技术性而忽视基础性。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不可贪多求广,要真正体现其专业的基础性,把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内化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电子商务知识综合化
知识综合化不是知识的叠加,而是知识的整合,是“电子”与“商务”知识的相互渗透,形成整体性观念。在这方面,一是要注意“电子”与“商务”知识的相互渗透与综合,重视两者的沟通与转化,使学生学会用综合化的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二是要注意“电子”与“商务”的侧重比例,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其教学工作应围绕“电子手段,商务目的”这一思路展开,以此为中心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职业技能结构的构建
职业技能一般由四部分所组成,即: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开发的能力和就业与职业生存的能力。
1.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
在获取相关知识能力的培养方面,应提倡教师主导与学生自学并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程设置上,要以专业特点和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同时,要在学习中构建整体知识网络,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的实用价值,为学生的不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运用知识的能力
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指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由此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与获取相关知识能力的核心都是思维,但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偏重于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知识能力的关键,是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践活动。一方面,要针对专业特点、职业特点、技术特点、岗位特点开展实践活动,如到电子商务公司或公司的电子商务部门实习、进行电子商务软件的仿真操作等。另一方面,作为老师,应该引导、鼓励学生把实践融入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当中。“凡事留心,处处皆学问”,如与学生课下的一些交流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告诉学生我们平时通过pos机“刷卡消费”,其实就是电子支付的一些应用、毕业生完全可以进行一些网上应聘、学生可以注册成为网校的在线学员、可以通过ca申请个人数字证书……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3.创造性开发的能力
既要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挖掘,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标新立异”。同时,尽可能让公司、企业和社会参与,引入复杂多变的应用需求环境。要培养创造性开发的能力,重要的是开展主体性教育和个性教育,鼓励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敢于突破常规。当务之急是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教学中的整齐划一为张扬个性。在教学设计中,宜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如:针对电子商务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上实训课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任务”,一般情况下,教师不要预设解决方案,可先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任务的途径,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对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给予褒扬,组织指导学生对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思路进行分析和讲评。教学中,要建立以创造性能力考核为主、常规作业设计和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评制度。
4.就业与职业生存的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今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充分发挥本身的优势,创设良好的职业岗位环境,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毕业后具备强大的就业竞争力。如实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资格鉴定与培训适当纳入教学内容,科学设置优化课程体系,以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把实践性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三、素质结构的构建
素质结构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社会素质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1.社会素质的培养
社会素质属于后天素质,它在素质结构中起调节作用。它一方面要以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为基础,另一方面又给这两种素质打上一定的社会烙印;它既引导个体做人,也引导个体成才。内化是社会素质形成的重要机制,高职院校在培养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社会素质时,要充分发挥正面教育的作用,多树立正面典型,要注意纠正学生在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中的一重一轻倾向,避免因这种倾向造成知识的偏差、人格的移位。
2.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是人所有素质中最容易产生危机的一部分。心理素质包括认知素质、情感素质、意志素质、个性素质等。在这些素质中,认知素质影响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思维水平;情感素质、意志素质影响个人的成就动机、情绪的管理水平;个性素质影响人的气质和人格特征。人的心理素质一旦潜藏危机,就会对个体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应该加大力度,要通过深刻理解职业内涵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学生懂得人人都可能成功;还要创建良好的职业氛围,促使学生构建积极、昂扬的良好心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塑造自我。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划分不是割裂的。知识不经内化,不能形成素质,内化了的知识不经运用,也不可能形成能力。
高职院校在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时应根据专业的特殊需求,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实操教学体系的安排上确定不同的比例,做到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在教学上,要彻底变革传统陈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实操的训练,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景怡李炎: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社科纵横,2006,(9)
[2]谢康等:电子商务经济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杨志奎: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再认识[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下一篇:对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