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子商务为支撑 推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
发布时间:2015-07-09 09:53
[摘要] 电子商务的应用,给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注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对农业产业化带来的好处和经济欠发达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并对电子商务支撑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农业 产业化
一、电子商务对农业产业化带来的好处
1.降低农业生产风险。通过电子商务强大的网络功能,跨跃时间和地域的障碍,使农产品供需双方及时沟通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合理组织生产,以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不稳定,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农业产业化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按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并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按市场机制组织活动。
2.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化,internet将市场需求信息准确而又及时地传递给买卖双方。同时根据生产的需求信息传递给供应商适时补充供给。在业务模式上提供了交易市场、农产品直销、招标等交易模式。自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效能,减少市场存在的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农用薄膜等各种生产资料的供需矛盾,大大地缩短了供应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3.形成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通过建立以计算机联网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实现网络营销和网上支付。保证了各地农产品销路畅通.供销协调,扩充农业信息量。透明化的价格可以提高网上交易量从网上获取产品和价格信息将增加产品的可比性和价格的透明度。农业生产者可通过网上贸易受益,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二、经济欠发达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电子商务基础薄弱。电子商务的发展程度,与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技术进步以及政策、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息息相关。经济欠发达地区电子商务起步晚,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完善。虽然近些年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网络基础建设比较滞后,社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与应用存在偏差,农户信息意识和利用的能力不高,缺乏信息化建设的高级人才;人们的网络意识,电子商务意识淡薄,网上的消费习惯和消费体系尚未建立,这些都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
2.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产品结构性过剩比较严重,优质农产品特别是具有知名品牌的农产品较少。在目前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市场还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人们的“品牌”意识比较淡薄,申请商标注册的农产品比较少。这对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企业和农业组织来说实施难度较大。目前,刚刚起步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很多是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县农村批发市场的前身基本上是集贸市场,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交易手段落后,法制不健全。
3.缺乏专门的电子商务人才。农产品电子商务离不开具有现代农产品知识、商务知识和掌握网络技术的人才。这些人才一方面要靠国家正规教育体系的培养,另一方面,随着传统农产品商务模式向现代商务模式的转变,农民也要通过网络掌握农业产销信息,包括气候资料、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市场消费趋势、即时市场行情等等,进而对农产品产销进行分析,快速回应市场变化,调整产销决策。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在西部大开发和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宏观背景下,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山区市县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电子商务支撑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1.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差异较大,农业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因此,在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上,应具有针对性。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农民素质较差,应依托目前较为普及的电话网、电视网、广播网,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在此基础上,开发依托于上述网络的农民适用的信息获取技术,搭建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直接对农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提高农民的信息应用的能力。
2.健全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社会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在加大对广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的同时,积极推动各级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以政府信息化推动信息产业化,强化各级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构建政府、公司、农户 “三位一体”的信息服务体系。
3.尽快解决农产品标准化问题。农业电子商务要求网上交易的农产品品质分级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以及产品编码化。从长远来看 ,解决问题办法应是在全国建立规模化生产的农业生产体制,规模化生产不仅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也是保证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生产的基础;还应建立以加工和食用品质为中心的质量检查评价系统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市场价格系统;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消费特点的农产品规格标准系统。
4.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物流发展水平低下,物流设施总量不足,物流配送中心不完善,运作效率不高,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顺利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一方面应着力建好和提升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市场网络覆盖到各个区域中心城市;另一方面,应该建设大型的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和加强农业物流行业协会 ,积极培育和发展冷链运输等现代物流体系,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物流企业或者物流基地。
5.加快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离不开具有现代农产品知识、商务知识和掌握网络技术的人才。因此,一方面要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有关领导、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必须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和农业信息资源。学习和消化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用于指导生产和发展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各院校应建立农业信息的专业。开设农业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课程,或者举办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班,培训各种水平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立威: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05(5):27
[2]李伟克:入世后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路[j].农村经济文稿.2002(5):1 5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农业 产业化
一、电子商务对农业产业化带来的好处
1.降低农业生产风险。通过电子商务强大的网络功能,跨跃时间和地域的障碍,使农产品供需双方及时沟通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合理组织生产,以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不稳定,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农业产业化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按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并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按市场机制组织活动。
2.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化,internet将市场需求信息准确而又及时地传递给买卖双方。同时根据生产的需求信息传递给供应商适时补充供给。在业务模式上提供了交易市场、农产品直销、招标等交易模式。自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效能,减少市场存在的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农用薄膜等各种生产资料的供需矛盾,大大地缩短了供应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3.形成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通过建立以计算机联网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实现网络营销和网上支付。保证了各地农产品销路畅通.供销协调,扩充农业信息量。透明化的价格可以提高网上交易量从网上获取产品和价格信息将增加产品的可比性和价格的透明度。农业生产者可通过网上贸易受益,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二、经济欠发达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电子商务基础薄弱。电子商务的发展程度,与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技术进步以及政策、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息息相关。经济欠发达地区电子商务起步晚,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完善。虽然近些年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网络基础建设比较滞后,社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与应用存在偏差,农户信息意识和利用的能力不高,缺乏信息化建设的高级人才;人们的网络意识,电子商务意识淡薄,网上的消费习惯和消费体系尚未建立,这些都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
2.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产品结构性过剩比较严重,优质农产品特别是具有知名品牌的农产品较少。在目前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市场还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人们的“品牌”意识比较淡薄,申请商标注册的农产品比较少。这对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企业和农业组织来说实施难度较大。目前,刚刚起步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很多是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县农村批发市场的前身基本上是集贸市场,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交易手段落后,法制不健全。
3.缺乏专门的电子商务人才。农产品电子商务离不开具有现代农产品知识、商务知识和掌握网络技术的人才。这些人才一方面要靠国家正规教育体系的培养,另一方面,随着传统农产品商务模式向现代商务模式的转变,农民也要通过网络掌握农业产销信息,包括气候资料、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市场消费趋势、即时市场行情等等,进而对农产品产销进行分析,快速回应市场变化,调整产销决策。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在西部大开发和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宏观背景下,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山区市县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电子商务支撑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1.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差异较大,农业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因此,在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上,应具有针对性。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农民素质较差,应依托目前较为普及的电话网、电视网、广播网,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在此基础上,开发依托于上述网络的农民适用的信息获取技术,搭建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直接对农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提高农民的信息应用的能力。
2.健全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社会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在加大对广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的同时,积极推动各级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以政府信息化推动信息产业化,强化各级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构建政府、公司、农户 “三位一体”的信息服务体系。
3.尽快解决农产品标准化问题。农业电子商务要求网上交易的农产品品质分级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以及产品编码化。从长远来看 ,解决问题办法应是在全国建立规模化生产的农业生产体制,规模化生产不仅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也是保证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生产的基础;还应建立以加工和食用品质为中心的质量检查评价系统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市场价格系统;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消费特点的农产品规格标准系统。
4.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物流发展水平低下,物流设施总量不足,物流配送中心不完善,运作效率不高,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顺利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一方面应着力建好和提升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市场网络覆盖到各个区域中心城市;另一方面,应该建设大型的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和加强农业物流行业协会 ,积极培育和发展冷链运输等现代物流体系,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物流企业或者物流基地。
5.加快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离不开具有现代农产品知识、商务知识和掌握网络技术的人才。因此,一方面要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有关领导、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必须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和农业信息资源。学习和消化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用于指导生产和发展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各院校应建立农业信息的专业。开设农业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课程,或者举办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班,培训各种水平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立威: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05(5):27
[2]李伟克:入世后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路[j].农村经济文稿.2002(5):1 5
上一篇:校园电子商务的特点及建设
下一篇:电子商务中常用的RSA算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