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的价值解读与环境保护新审视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美丽中国”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将建设生态文明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体现了执政理念的不断完善。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题中之意的环境保护,应如何回应这一新理念,以及环境保护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都值得重新审视和思考。
―、“美丽中国”的价值解读
作为我们党的新理念,解读“美丽中国”的关键是厘清其本质和价值。根据十八大报告的内容,可将“美丽中国”所追求的价值作出三种划分。
—是经济价值。“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存在—个基本前提,即“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既然是实现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必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经济价值的追求也必然是题中之意。这清楚的表明经济发展是“美丽中国”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只是发展的模式、路径“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_的原则”开展。换言之,“美丽中国”并不是排斥经济发展,而是要通过发展模式的转变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二是环境价值。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报告还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也就是说,“美丽中国”其中的突出内容在于对环境价值的追求一将环境保护、自然恢复置于突出地位。十八大报告中专门对环境价值追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足见环境价值对于“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
三是美学价值。从对“美丽中国”的字面解读不难看出“美丽”二字的特殊意义。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要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些表述无不彰显着“美丽中国”对美学价值的追求,不仅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恢复,更要将所追求的价值水平提升到美学这样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既是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判断、新思考、新要求,也是执政理念的重大发展。
通过从价值层面对“美丽中国”的解读不难看出,这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更高的价值追求。该理念整合了对于已有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的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美学价值的追求。同时,这三种价值之间不是互相矛盾的关系,而是统一于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二、“美丽中国”与环境保护的契合
中国发展进程中一直伴随着环境问题。“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执政理念的新发展,环境保护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驱动力,必然要与时俱进地适应执政理念的发展。因此,研究“美丽中国”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而根据“美丽中国”之要求重新解读环境保护,十分必要。
(一)以“美丽中国”引领环境保护
其一,“美丽中国”是环境保护的新目标。环境保护通常被认为是对环境要素和功能的恢复、改善和维持,是对环境的“医治”。“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不仅要求对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还增加了“美化”环境的目标,这是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其二,“美丽中国”是环境保护的新标准。“美丽中国”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正确的解读“美丽中国”,将其转换成可操作性的标准,进而引领环境保护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是其应有之义。环境保护各项体制机制均需按照“美丽中国”的标准进行梳理、整合、重构,以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其三“美丽中国”带动多元价值的整合。经济价值、环境价值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价值。“美丽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经济价值、环境价值等基础性价值与高层次美学价值之间的完美整合,并且在整合的过程中提升了基础性价值的“品味”,促进了环境保护与其他诸价值的融合以及对更层次价值的追求。
(二)以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
其一,彰显美学价值。“美丽中国”理念对于价值的追求没有仅停留在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上,它还关注了更高层次的美学价值。作为一种无形的财产,环境的美学价值一舒适感对人类的影响重大。正如世界银行对美学价值的重要性的表述:洁净的风景点或清静的居民区会提高生活的质量。这怡好印证了“美丽中国”的相关表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其二,共同推动发展模式转型。“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其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模式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而环境保护的目标,或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对人类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与重构。二者都是对传统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这一模式的批判,力图探索或重构新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
其三,促进多元价值整合。要实现“美丽中国”对经济、环境、美学价值的共同追求,环境保护必须改变单纯追求环境价值的传统理念,以追求环境价值为基础,以整合环境、经济、美学价值为手段,以实现三种价值共赢为目标的新理念,以环境保护促进多元价值的整合。
三、“美丽中国”视角下的环境保护新审视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扭曲
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中有明确的阐述。我国法律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确定为“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这种定位是基于以往的实践与认知,即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因为只有矛盾双方才是对立统_、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与“美丽中国”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统_而非对立的关系判断存在认知上的差异。
在“美丽中国”理念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且应当共同实现的。从本质上讲美丽中国”所要实现的生态文明是生态环境与文明和谐双赢的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就是通过对传统工业文明弊端的反思,转变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改变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增进社会福祉的同时,化解文明与自然的冲突。目前,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问题,同时还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也在结合旅游、房地产等项目进行综合开发和运作。
(二)环境保护中美学价值体现不足
“美丽中国”中“美丽”二字是彰显美学价值的—个印证。环境除能给人类带来环境价值之外(如清洁的空气和水),更能带来“舒适感”(如青山碧水给人带来的舒适,这种“舒适感”即美学价值的体现。尽管我国环境保护中也有保护美学价值的考虑,但从总体上来说体现仍不充分,特别是没有将对美学价值的追求置于重要位置。
然而,对环境价值的追求并不必然同时实现对美学价值的追求。美学价值是建立在环境保护和改善基础之上的。从本质上说,人应该追求生活经历的深层次和丰富性,以目标的多样性和精神世界的高度充实为生活意义,实现物质的和精神的综合生活质量和幸福价值。美学价值作为_种“舒适感”正是对精神生活质量和幸福价值的体现,我国正在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也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基于此,“美丽中国”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环境保护也不能单纯停留在污染治理和改善环境的水平上,美学价值也应成为环境保护中重要的内涵和目标予以体现。
(三)价值整合能力不足
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美学价值尽管能够整合,但三者如何整合,以及在整合中环境保护应当扮演何种角色值得思考。显然,仅以目前常用的处罚、许可、收费等单纯着眼于“医治”环境的体制机制无法实现价值整合;仅以目前单纯的环境修复、污染治理工程无法实现价值整合;仅以单纯的“禁止性”保护亦无法实现价值的整合。唯有反思环境保护自身的定位与价值,进行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通过环境保护整合多元价值,实现多元价值的共赢,才能真正契合“美丽中国”对环境保护提出的新目标、新标准。
四、“美丽中国”视角下的环境保护思考
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尚不足以完全适应“美丽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要求、新判断。“美丽中国”的提出必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和转折点。以此新理念的提出为契机,我国必须对环境保护价值进行重新定位,以此作为新起点,使环境保护更好地为建设“美丽中国”服务。
(一)环境保护的重新定位
解读“美丽中国”不难看出,环境价值必须与人类追求的其他价值统_、整合,才能实现“美丽中国”对多元价值的追求。经济强大但环境污染不是“美丽中国”,单纯保护环境不发展经济也不能实现“美丽中国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也不是“美丽中国”。经济、环境、美学三者缺一不可,必须将这三种价值统一起来进行综合决策和考量才能实现“美丽中国”。
需要说明的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是否意味着“保护优先”是将环境保护置于各类目标和价值的优先地位?笔者认为这需要结合报告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保护优先”提出的目的在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在环境价值减损这样_个我国基本现状判断下,要实现经济、环境和美学价值的共赢和统_显然需要优先考虑和解决环境保护的问题。保护优先不意味着对经济价值的拋弃,而是在对三种价值共同追求的前提下,为扭转我国目前环境恶化、环境价值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所作出的应对现实的价值取向判断,是实现“美丽中国”对三种价值共同追求在现阶段的手段,而非最终的目的和结果。
(二)环境保护价值的转化
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发展模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在利用资源、影响环境,单独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推行节约环保,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必须根据自然环境承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把节约环保的要求全面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6]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审视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和挑战。
从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作用来看,环境保护应当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将环境与人口、科技、资本等同样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核心要素来经营,即“经营环境”。也就是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方式、模式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7]
(三)美学价值的实现
“美丽中国”最大创新之处在于其对于美学价值的追求,要在环境保护中实现美学价值。首先,要通过环境立法、环境政策等环境保护规范对美学价值的追求进行宣示,将其落实为一项相应的程序。其次,创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变过去单纯的“医治”环境的理念和做法,将环境“美化”置于环境保护和管理中的突出位置。再次,研发实现和体现环境美学价值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技术要充分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美学价值的体验和实现问题,不仅要研究将污染治理好、生态修复好的问题,更要将如何使环境进—步“变美”纳入科学研究的范畴。最后,建立美学价值的评价指标考核体系。指标考核体系的主要作用是将美学价值通过量化的形式加以表现,通过一定的量化标准对美学价值的水平进行衡量。通过量化指标反映的情况,来评价环境保护诸领域的实践对美学价值实现的程度。
注释:
[1]孙秀艳、贺勇等:《美丽中国:执政理念新发展》,《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2日。
[2]汪劲:《环境法律的解释:问题与方法》,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第159页。
[3]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7页。
[4]吴明红、严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一以黑龙江省为例》,《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6期。
[5]罗勇:《低碳创新——我国可持续城市化的新契机》,《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1期。
[6]周生贤:《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求是》,2012第19期。
[7]周生贤:《构建共同参与大格局》,《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5日。
*本文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重点招标项目(HBZC-2012-0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创新课题(2012B050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佳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水事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3。
(责任编校:李诗夏)
下一篇:“十一五”环境保护投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