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论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及其出路

发布时间:2016-05-07 14:41

  新常态一词自问世以来,就被社会各界所高度重视,很多学者纷纷对其展开研究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概念阐述。习见平同志对我国新常态进行全面地阐述,这是我国推行新型治理方式的重要表现。在本文中,笔者就新常态的概念发展入手,并从不同的领域对其进行深入解读,指出我国公共管理所面临的困境。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出台有效地治理措施,推动我国公共管理进一步改革。

  

  —、新常态的概念演变及内涵

  

  新常态强调的是“新”,是对以往模式的变革,并在变革的基础上再次形成稳定的状态。新常态最早出现于经济学领域中。2010年,美国人比尔•格罗斯和穆罕穆德•埃尔埃利安使用“新常态”来描述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状态。在我国,“新常态”最初也是用来描述经济状态的,经济学家林毅夫就曾用新常态来描述国际经济状态。最早运用新常态来播述我国经济的学者是黄益平,其在2012年对我国新常态进行了深人解读,指出其具体内容包括低水平的经济增长状况、居髙不下的通货膨胀率、更能够体现社会公平的分配方式、经济结构相对平衡、市场经济竞争更为激烈等。

  

  2014年5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新常态”一词,从此这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我国政府的言论中。习近平同志对新常态的有关内容多次增补,使得其日趋完善。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就经济新常态进行了全面阐述,指出其正处于九大发展变化中。这也标志着我国有关新常态的内涵特征得以完善。

  

  二、我国新常态的内涵

  

  (一)经济方面的新常态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针对我国经济方面的新常态进行了多方面界定,如发展机制、发展趋向、发展理念等,并从九大方面进行具体描述,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贸易收支、产业模式、生产要素、市场竞争、环境控制、风险、资源分配。该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方面新常态的重要内涵为推动经济稳步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政策的落实,以经济增长为目标,加强创新,实现整体发展。这两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有所降低,整个世界经济都处于重组优化的阶段。

  

  (二)政治方面的新常态

  

  实现治理现代化是当前我国各种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依法治国,全面提升我国的治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的治理是我国政治方面的新常态。治理水平是一个国家政治状态的重要表现。高水平的国家治理应包括三方面,一是各项公共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都有法可依,该方面的法规制度应非常完善;二是应从公民的角度出发,处处体现以民为本;三尨实现法治化,这是杜绝行政主体滥权的最好办法。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共同推进,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实现法制化这是国家治理水平得以改善的根本。

  

  (三)社会方面的新常态

  

  法制社会能够极大地改善社会环境,能够提升全民族的凝聚力,有效推动全民建设工作。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提升全民的法治意识,加强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力度。所以,我国社会的新常态为:一是运用多种手段来全面提人们的法治意识,促使社会秩序稳定,氛围良好;二是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三是加强法制建设,为各项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依据与保障。

  

  (四)环境方面的新常态

  

  以往“先发展,后治理”的策略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过程中,居民的生活水平严重下降,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降低。相关部门计对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各级政府的财政负担非常重。跨境污染带来的治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即便是投人非常多的成本,环境问题也不能够在短时间里解决。加快生态文明方面的各项制度建设,将成为我国环境方面的新常态。

  

  (五)文化方面的新常态

  

  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形成的了很多新的文化形态。国内文化领域出现多元化的特点,人们的价值观念出人非常大,很多人都偏离了正确的价值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力度应进一步加大,全面提升公民的道德意识水平,这是我国文化方面的新常态。

  

  三、当前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现代化治理目标与当前现状差距过大

  

  实现现代化的治理目标需要从多个方面人手,包括制度、科技、民主、法治等。当前我国社会运行稳定,从表面上看为实现现代化治理的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事实上却又很多不足之处,如我国当前的法治化与民主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很多制度本身不合理,难以与实际操作相吻合,公众参与治理的路径没有得到细化规定,各个治理主体间的权责也未能划分明确。这狴都阻碍了我国实现现代化治理的目标。

  

  (二)技术力量与操作方式存在问题

  

  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现代公共管理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其可以极大地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现代公共管理技术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全国各地只有少数地区的政府部门引入了现代公共管理技术。很多地方政府在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管理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

  

  四、新常态下摆脱公共管理困境的策略

  

  (一)强化主体的治理能力

  

  公共管理的主体包括政府、公众与各种社会组织,不同的治理内容对治理主体的能力由不同的要求。政府部门应从整体出发,全面推进体制改革,其内部的人员结构应更为合理,人员素质水平应全面提升。公众应积极参与到民主建设过程来,并约束好自我。社会组织应加强自治能力,并做好有效监督协作其他主体做好治理工作。各种主体间应相互合作,共同推进我国提升治理水平。

  

  (二〉加强创新

  

  公共管理水平要想得到提升需要借助创新来实现。多方面的技术创新能够为公共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政府治理的过程中应改变思路,积极引人新的技术手段,将互联网、物联网、计算机等多方面的技术融合在一起,从而提升管理水平。

  

  (三)构建各项落实机制

  

  中央部门应积极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引导各地方政府有序地构建运行机制,促使其选择科学的治理模式。治理模式关系到整个治理工作的成败,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除此之外,还应从体制方面加强建设,确定社会组织自治的合法地位,增加各种自治主体的协作力度。

  

  (四)突出核心价值理论体系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公共管理主体很容易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偏差,如过分追求政绩、过于膜拜权利等。在公共管理领域中,构建科学的核心价值理论体系,能够引导公共管理主体拥有正确的价值认识,始终将么众利益放在首位。在制度方面应实观法制化,并以此约束主体的行为。从道德与法制等多个层面,全面加强宣传与教育工作,使得整个社会范围下能够顺利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庄惠玲(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上一篇: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研究

下一篇: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参与中的作用及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