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我国政府管理的现实困境及创新路径

发布时间:2016-11-07 17:13


一、新公共管理的涵义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根基是现代经济学,其精华部分是企业家政府理论。该理论是对公共行政理论的创新,是对公共行政理论的批判继承,在批判吸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是我国政府管理理念创新和政府管理工作流程过程中新的选择,它在管理方式、理念以及过程等诸多方面,对传统的公共行政进行了突破。管理理念趋向于效率与公平并重,努力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社会效益;管理方式一改之前的垄断形式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市场机制的引入和借鉴,将有效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在管理主体方面也日趋多元化,既有政府机构也有非政府机构,独创公私充分合作的新途径;管理过程方面,更加注重结果和产出,注重绩效,这样能够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政府工作所带来的实效。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理论主张:“政府的管理职能是掌舵而非划桨;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将政府治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政府应采用私人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建立合理的授权与分权机制;视公众为顾客,公共服务坚持顾客导向;政府部门的工作由注重工作过程和投入转向注重结果和产出;依靠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电子化政府。”


二、我国政府管理的现实困境


(一)政府管理理念缺乏时效性


政府管理理念是指导政府行为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这种具体的政府行为既有公共管理,也有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换言之,在某种维度上决定着政府的行为取向。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在经济体制转型的特殊时期,要加快政府管理理念的创新,加快促进我国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符合的行政管理体制更加紧迫。然而在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形成的诸多不良的工作理念,在部分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中依然体现,诸如“官本位”“权利本位”“管制”以及人治等理念。由此形成的恶劣的官场生态,将会对于政府效能和工作效率的提升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阻滞。


(二)政府管理体制缺乏合理建构


政府管理体制的概念是指规定各级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职责权限、利益及其相互关系的准则。换言之,其实就是规定政府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一套制度。党的十七大以来,新公共管理对于我国政府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不断的深化政府组织和机构改革以及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使得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契合。但是,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例如,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建设不到位等体现出了政府管理体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缺乏。具体的不足与缺陷如下:第一,在我国政府管理运行的过程之中,仍然存在着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失位”的现象;第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还需进一步的努力;第三,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和产品的供给结构失衡,而且所供给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低下;第四,由于政府机构设置及权力职责配置不尽科学合理,职能重叠、机构臃肿以及行政效能低下等问题凸显。


(三)政府管理方法缺乏创新性


政府管理方法是指政府为了更好地行使公共权力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达到预期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的总称。政府管理方法在政府管理的过程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管理效能的提高和政府管理目标的实现。我国经济社会蓬勃飞速的发展,使得公民意识逐渐觉醒,公民对自身的权利和利益的维护意识也随之逐渐增强,公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导致已有的政府管理的方法很难适应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具有主观性强、透明度低的特点,往往使用刚性的强制模式。除此之外,仍然青睐于采取审批、查封取缔等手段解决和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最后,电子政府的建设不到位,且并未有效的全面应用。正是因为政府管理方法缺乏创新,比较陈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府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创新我国政府管理模式的途径


(一)创新政府管理理念


1.树立服务理念。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顾客取向意味着将公众看作是“顾客'这就要求我国在政府管理的过程之中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将“顾客”作为上帝,切实做到为“顾客”服务。在企业管理理念中,“顾客”就是上帝。因此,政府在行使行政职能,履行政府职责的过程之中,坚持服务理念,以公民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水平,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除此之外,要建立健全回应性机制,赋予公民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这种回应性机制建立在公民评价和监督的基础之上,从而促使政府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强化“顾客驱动”机制。


2.树立质量理念。该理论注重目标控制和绩效评估,注重政府结果和产出,为此牢固树立质量理念。从而,要求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政府职能的过程之中要重视结果和质量,而非只是过程和投入。通过明确的实施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估来控制和衡量政府管理的结果,要求做到“成本最优”,同时政府管理所产生的结果还要注重质量,而且要与参与人员对接来进行绩效的考评。提高公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增强公民对党和政府的认可度,增强党和政府的权威。


(二)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1.转变政府职能。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远非划桨,政府是社会方向的掌舵者,是政策的决定者,而非政策执行者”。其对政府的职能进行了新的定位,同时主张政府职能应向以市场为导向转变。市场化机制的引入,意味着政府在微观领域干涉的减少,意味着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政府重新定位自己的职能,自己是掌舵者,执行的职能交给市场。这样做的好处如下:首先,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其次,有利于弥补和纠正政府的“越位”“错位”“缺位”等行为,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同时,有利于更好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更好地履行政府的职责和权限。


2.打破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机制是导致我国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所以打破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新公共管理倡导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公共服务领域。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亦可以使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充分优化,也有助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成本的降低,进一步提高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这样有利于人民群众享受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充分体现为人民谋福利的目标,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创新政府管理方法


1.积极改进政府管理的方法与技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主张是将企业的先进的、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运用于政府管理的过程之中,换言之,我们不能够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完全移植于政府管理的过程之中,政府管理的特殊性和政治性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其意义和作用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诸多企业管理中的理念均可被政府管理借鉴,例如重视“市场需求”和顾客反馈等多方面的理念,有效地促进公共服务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提高;第二,企业管理中普遍使用的目标管理、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估等方法和技术同样可以引进政府的各部门,可以促使政府运行效率更加高效;与此同时,绩效考核、目标考核以及行政成本等机制的建立,将会进一步的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须要强调的是在引进企业的管理理念时务必要适应政府管理的实际,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政府政管理的效率。


2.加快推进电子化政府建设。信息化时代给政府信息化建设带来了福音,因此电子化政府建设是与时俱进的明智之举。建立电子化信息化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服务政府的组织和管理是大势所趋。优点如下: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同时可以优化政府自身的建设;其次,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使得行政管理信息系统更加完善和有效,行政管理系统具体包括决策支持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对于办公自动化以及政府效率的提高禆益深远;同时,信息技术使得沟通和联系更加快捷,尤其是通过网络平台,为政府组织的扁平化结构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最后,随着电子政务的建设,可以提高领导者处理政务的能力,真正做到高效便民,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增强政府信息公开,保证公民享有充分的监督权和知情权。


作者:蒋兴海(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上一篇:关于公共管理专业中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

下一篇:分析新公共管理视域下的民主行政内容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