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民族高校公共危机事件管理机制

发布时间:2015-07-04 20:17

浅谈民族高校公共危机事件管理机制

  大学公共危机事件,是指由于学校自身突发原因或受外界重大事件影响,突然爆发的能够防碍正常教育教学和管理秩序,影响师生的生活质量,威胁师生的生命安全或对学校声誉产生严重负面效应的事件,是对现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综合反映。
  1.民族高校公共危机事件的特点
  1)突发性。因为高校是人数非常集中的地方,危机发生时不容易被控制。这种突发事件比较难操纵,如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不好的结果。
  2)快速传播性。因为高校也是各种信息比较密集的地方,同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各种有关高校的信息会第一时间流传在网上,引起不安。
  3)结构不良性。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组织结构,其年龄在18-3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人比较容易冲动,是一个不好控制的群体,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都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危机。
  4)影响长期性。高校的声誉或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危机爆发,高校有可能被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损害其声誉或形象,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有可能恢复。
  5)效应双刃性。危机代表着危机与机会,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所以如果高校的决策者抓住机会,很可能带来整个体制上的创新。[1]
  6)主体复杂性。这是民族大学公共危机事件区别于普通大学公共危机事件的基本特点,民族大学的学生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地区,其较为独特的人格特点和社会认知使得对一些事件的看法较为独特和敏感,管理者在处理公共事件时需要慎重考虑当下决策对学生身心的影响。
  2民族高校在大学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特殊性
  第一,少数民族高校学生对政治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普通学生,尤以来自民族聚居区域的学生为代表;
  第二,少数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民族大学生相比于普通大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差异,有研究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常模 ,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可能比普通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第三,民族大学校园内发生的普通矛盾极易被民族分裂分子、境内外邪恶势力所利用从而制造更大的政治危机。所以,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民族高校的大学公共危机事件管理机制已迫在眉睫。
  3.民族高校公共危机事件管理机制
  民族高校对于公共危机事件具备其独特的敏感性与特殊性,需要一套由正确的指导原则,可靠的操作规则和可信的保障措施构成的管理机制。
  1.原则层面:
  1)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分别成立公共危机事件管理小组,能确保在事件发生时有专人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有专门领导负责事件的处理。
  2)应急预案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分级管理、部门负责、统一指挥、快速反应的基本原则。做到正确应对、处置果断,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维护安全稳定的局面。
  3)淡化公共危机事件的民族性,避免造成民族冲突和政治上的不稳定。这是作为民族高校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时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但也不能因为是民族高校就把所有公共危机事件都与民族扯上关系,反之要把事情合理处置,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公开,一切做到有据可依,经得起社会的监督和检验。
  (2)操作层面
  1)危机发生时,要依据应急措施以最快速度控制和处理危机,尽可能维持正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学校在控制危机时应更多关注受害者利益而不仅是学校的短期利益,善待被害者,尽量弥补损失,这样才真正有利于维护学校形象。
  2)保持事件处理过程的透明度,及时公布信息,避免产生消极社会舆论。高校应及时公布事件的真实情况、处理方案和处理进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认真地听取批评和建议。这样才有利于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和控制。
  3)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安抚、劝解因事件而受损的群体及个人,避免产生遗留问题。这种安抚和劝解不仅包括对受害者、冲突卷入者和旁观者的关照、救济、补偿、安抚、劝慰和稳定,还应包括处理机制度的调整和完善。能在以后处理同类事件时更加成熟。
  (3)保障层面
  建立完备的保障措施才能使管理机制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就高校自身而言,加强人力保障措施和宣传保障措施必不可少。
  1)建立充足的基层人力保障资源
  就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机构而言,辅导员是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是最合适的人选。这个群体可以把学生之间、生校之间摩擦降到最低,学生也最容易接受辅导员的安抚和劝解。所以在日常应加强辅导员公对共危机事件处理方面的培训,保障充足的人力资源
  2)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宣传机制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对于正在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学生能明确自身主动完成的事项,为学校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具有民族大学特色的宣传教育如民族团结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人格教育等。在创建大学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营造了和谐的校园氛围。
  3)建立公共危机事件预警体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校公共危机事件尽管有其突然性,但它的发生也是规律、有前兆的,构建科学高效的预警组织系统是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管理的重要组织保障。[3]长效的预警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共危机的发生几率。
  对于民族大学而言,可根据少数民族的敏感节日或敏感节点在特定时期重点预防相关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对社会上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及人权问题等保持灵敏的“嗅觉”,未雨绸缪,做好相关准备;加强同区域及同类别院校之间的信息共享,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大限度降低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范围。

转贴于论文联盟

上一篇:从公共管理到公共服务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证明

下一篇:基于性别角度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