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行动理论对学生干部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4 20:23
【摘要】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对于转型时期的
哈贝马斯认为,劳动与交往是人类两大基本行为方式。劳动是一种目的性活动,也叫工具性行为,这是一种具有目标取向的行动,在比较、权衡各种手段以后,行动者选择一种最理想的达到目的的手段,强调行为目的、行为手段与行为结果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论,劳动或与目的理性活动是工具的活动,或者合理的选择,或者两者结合。工具的活动按照技术规则来进行,而技术规则又以经验知识为基础;技术规则在任何情况下都包含着对可以观察到的事件的有条件预测。这些预测本身可以被证明为有根据的或者是不真实的。合理选择的行为是按照战略进行的,而战略又以分析的知识为基础。分析的知识包括优先选择的规则和普遍准则的推论。这些推论或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目的性活动可以使明确的目标在既定条件下得到实现。①哈贝马斯认为,劳动是一种功利性行为,是人对物的征服和人格化的过程;而交往是一种非功利行为,一种主体间行为,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强调的是理解和共识的实现。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危机的根源在于劳动的过度合理化,从而对交往理性的侵占和消解,使得本不具有功利性的交往行为被异化为一种功利行为。因而,适度扬弃工具理性而重建一种交往理性是解决现代危机的途径之一。而从这个视野来看高校学生干部,就需要明确,高校学生干部的功能设置在于交往而非劳动本身。
交往理性与高校学生干部功能分析
高校学生干部具有特殊的法律和管理地位,他们属于庞大的学生群体中的一员,而自身的管理才能和交往能力使得他们脱颖而出,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而另一方面,他们也能够作为高校管理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的环节而发挥着一定的教务管理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也具有更直接、更基层和更亲和的特点,是正规的高校教务管理所不易替代的。而以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视野来看,这些功能无不暗合着交往理性的成分。
组织领导能力——学生干部交往理性的核心所在。学生干部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以学习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根据学校有关工作要求和大学生特点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各种学生活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智能素质、专业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是高校学生干部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职能。而这一核心职能其中也体现了学生干部交往理性的核心所在,即处于学校与学生交往群体的中心临界。学生干部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学生,而学生干部为学生服务的内容的依据和主导思想主要来自学校方的教育管理方针,因此,学生干部由于要对学生和学校两方负责,因此其指导工作的理性系统就更需要建立在交往之上,即对学生群体的平等领导和对学校管理层的从上负责理念。
榜样示范作用——学生干部交往理性的角色框架。众所周知,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和具备一定威望和人气的。因而学生干部往往是通过学生群体的选举、教师的推荐和自荐等方式的结合而产生的。尽管选举、任职的过程是以正式的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为参照,但是毕竟是学生群体的一员,他们的威信不是通过职务和权利树立的,而是通过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良好的形象树立的。学生干部只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时时处处率先垂范,才会得到同学们的拥护和支持。学生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学生中具有很大的影响。从交往理性的角度来看,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的自觉发挥和树立,其实是学生干部这一群体的角色框架,是学生干部深刻思考自身角色定位,即从学生中来而为学生服务,源于一般学生而高于一般学生,这种基础性与超越性共存的角色定位,是优秀学生干部交往理性的一种体现,能够对自身所处的位置和职务工作的一种准确的识别和指导。学生干部率先垂范,有利于团结广大同学,有利于塑造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有利于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优化高校学生干部整体素质
遵循交往理性的有效性,打造高校学生干部交往的原则体系。交往理性具有几个有效性原则,即标榜社会交往的最基本的理性框架,包括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这三个基本要求是用来规范和甄别交往过程中的理性实现的。真实性在于交往所需要的语言中介要以反映真实存在的情况为标准。这就需要学生干部在与学生群体的交往中秉承平等互利的原则。正确性要求实现对交往对象的一定价值取向的引导和规范。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出类拔萃的一部分,他们所行使的职能中必须包括对学生群体从整体上进行正面引导和提高素质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学生干部必须要在交往理性中强化这一内容,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包括理论素质和政治素质,以此为指导开展学生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和团队精神。真诚性原则就是要求交往过程中对交往对象要以诚相待,真诚无私。交往离不开信用,言必信、行必果。在交往中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虚而不矫饰诈伪;既不俯仰讨好位尊者,又不藐视位卑者,充分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取得别人的信赖。②
明辨交往理性的角色框架,合理定位自身角色。角色迷失是一种职业性社会问题,是个体在处于职业或类职业行为中,由于自身的职能、责任存在多重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个体自明性和自知性的模糊混乱状态,表现为角色定位不明、角色身份冲突。这其实是交往理性的角色框架搭建不合理甚至搭建不作为造成的,可以说,存在角色迷失的学生干部可以归结为交往无理性。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官本位倾向。现在社会官本位意识肆虐,已侵入了大学这一圣洁的殿堂。有些学生干部过于把自己的身份抬高,高高凌驾于同学之上。严重的“官本位”意识,导致了他们以公谋私、对同学们不平等。在提干、入党、评优、发放助学贷款、评定综合量化成绩等方面,他们往往私自决定、欺哄老师、安排关系户等。由于学生干部要行使的是一种体制之外的教务管理,而在我国的行政体制逻辑中,管理就意味着管制,因此学生干部的必然成为“官本位”思想的合理延伸场所。这也是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的最大障碍,是高校学生自治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攻坚所在。
解决这一问题,从交往理性重建的视野,就是要重视对学生干部交往理性的角色框架进行有效的搭建和修复,使之能够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产生自知之明和自觉认知。而从实践角度来说,就是要加强学生干部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思想道德是人的素质的灵魂,从根本上规定着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境界。因此,加强学生干部的理论学习、思想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应该成为学生干部建设中的重点工程。学生干部一定要在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地定位,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规范认识,增强自己的道德意志,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感,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自身的道德行为上,用行为来证明自身的道德素质。这需要加强自身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接受先进的思想理念,在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
以理性的光辉指导培养多种交往能力。交往理性终究是一种理性,就在于它是以人的理性思维来看待外在环境,即便是交往理性是确立在主体之间的理性形式。以学生干部为中心的交往理性,就要求学生干部要以理性精神构建其交往能力。这里包括对环境的识别驾驭能力、对学生心理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环境的识别和驾驭能力是构建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有效地达到交往目标,便要因情势而做出相应的行为。社交环境瞬息万变,交往的对象亦有不同的特质,要适应不同的社交环境和人物。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能够想学生之所想,尤其是生活细节、个性心理把握,自然是优秀学生干部的标准之一。总之,交往理性在学生干部培养的实现,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对能力的培养上来,因为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理性的外现,是个体通过理性对外在环境的适应和改造,同样交往理性是个体在交往环境中的一种自觉的反应。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要在交往理性的指导下全面统筹地接受教育、培养和锻炼,才能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自治和教学管理创新的有生力量。(编辑
注释
①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49页。
②何亮:“高校学生干部社交能力培养探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哈贝马斯认为,劳动与交往是人类两大基本行为方式。劳动是一种目的性活动,也叫工具性行为,这是一种具有目标取向的行动,在比较、权衡各种手段以后,行动者选择一种最理想的达到目的的手段,强调行为目的、行为手段与行为结果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论,劳动或与目的理性活动是工具的活动,或者合理的选择,或者两者结合。工具的活动按照技术规则来进行,而技术规则又以经验知识为基础;技术规则在任何情况下都包含着对可以观察到的事件的有条件预测。这些预测本身可以被证明为有根据的或者是不真实的。合理选择的行为是按照战略进行的,而战略又以分析的知识为基础。分析的知识包括优先选择的规则和普遍准则的推论。这些推论或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目的性活动可以使明确的目标在既定条件下得到实现。①哈贝马斯认为,劳动是一种功利性行为,是人对物的征服和人格化的过程;而交往是一种非功利行为,一种主体间行为,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强调的是理解和共识的实现。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危机的根源在于劳动的过度合理化,从而对交往理性的侵占和消解,使得本不具有功利性的交往行为被异化为一种功利行为。因而,适度扬弃工具理性而重建一种交往理性是解决现代危机的途径之一。而从这个视野来看高校学生干部,就需要明确,高校学生干部的功能设置在于交往而非劳动本身。
交往理性与高校学生干部功能分析
高校学生干部具有特殊的法律和管理地位,他们属于庞大的学生群体中的一员,而自身的管理才能和交往能力使得他们脱颖而出,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而另一方面,他们也能够作为高校管理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的环节而发挥着一定的教务管理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也具有更直接、更基层和更亲和的特点,是正规的高校教务管理所不易替代的。而以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视野来看,这些功能无不暗合着交往理性的成分。
组织领导能力——学生干部交往理性的核心所在。学生干部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以学习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根据学校有关工作要求和大学生特点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各种学生活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智能素质、专业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是高校学生干部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职能。而这一核心职能其中也体现了学生干部交往理性的核心所在,即处于学校与学生交往群体的中心临界。学生干部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学生,而学生干部为学生服务的内容的依据和主导思想主要来自学校方的教育管理方针,因此,学生干部由于要对学生和学校两方负责,因此其指导工作的理性系统就更需要建立在交往之上,即对学生群体的平等领导和对学校管理层的从上负责理念。
榜样示范作用——学生干部交往理性的角色框架。众所周知,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和具备一定威望和人气的。因而学生干部往往是通过学生群体的选举、教师的推荐和自荐等方式的结合而产生的。尽管选举、任职的过程是以正式的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为参照,但是毕竟是学生群体的一员,他们的威信不是通过职务和权利树立的,而是通过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良好的形象树立的。学生干部只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时时处处率先垂范,才会得到同学们的拥护和支持。学生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学生中具有很大的影响。从交往理性的角度来看,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的自觉发挥和树立,其实是学生干部这一群体的角色框架,是学生干部深刻思考自身角色定位,即从学生中来而为学生服务,源于一般学生而高于一般学生,这种基础性与超越性共存的角色定位,是优秀学生干部交往理性的一种体现,能够对自身所处的位置和职务工作的一种准确的识别和指导。学生干部率先垂范,有利于团结广大同学,有利于塑造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有利于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遵循交往理性的有效性,打造高校学生干部交往的原则体系。交往理性具有几个有效性原则,即标榜社会交往的最基本的理性框架,包括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这三个基本要求是用来规范和甄别交往过程中的理性实现的。真实性在于交往所需要的语言中介要以反映真实存在的情况为标准。这就需要学生干部在与学生群体的交往中秉承平等互利的原则。正确性要求实现对交往对象的一定价值取向的引导和规范。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出类拔萃的一部分,他们所行使的职能中必须包括对学生群体从整体上进行正面引导和提高素质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学生干部必须要在交往理性中强化这一内容,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包括理论素质和政治素质,以此为指导开展学生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和团队精神。真诚性原则就是要求交往过程中对交往对象要以诚相待,真诚无私。交往离不开信用,言必信、行必果。在交往中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虚而不矫饰诈伪;既不俯仰讨好位尊者,又不藐视位卑者,充分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取得别人的信赖。②
明辨交往理性的角色框架,合理定位自身角色。角色迷失是一种职业性社会问题,是个体在处于职业或类职业行为中,由于自身的职能、责任存在多重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个体自明性和自知性的模糊混乱状态,表现为角色定位不明、角色身份冲突。这其实是交往理性的角色框架搭建不合理甚至搭建不作为造成的,可以说,存在角色迷失的学生干部可以归结为交往无理性。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官本位倾向。现在社会官本位意识肆虐,已侵入了大学这一圣洁的殿堂。有些学生干部过于把自己的身份抬高,高高凌驾于同学之上。严重的“官本位”意识,导致了他们以公谋私、对同学们不平等。在提干、入党、评优、发放助学贷款、评定综合量化成绩等方面,他们往往私自决定、欺哄老师、安排关系户等。由于学生干部要行使的是一种体制之外的教务管理,而在我国的行政体制逻辑中,管理就意味着管制,因此学生干部的必然成为“官本位”思想的合理延伸场所。这也是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的最大障碍,是高校学生自治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攻坚所在。
解决这一问题,从交往理性重建的视野,就是要重视对学生干部交往理性的角色框架进行有效的搭建和修复,使之能够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产生自知之明和自觉认知。而从实践角度来说,就是要加强学生干部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思想道德是人的素质的灵魂,从根本上规定着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境界。因此,加强学生干部的理论学习、思想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应该成为学生干部建设中的重点工程。学生干部一定要在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地定位,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规范认识,增强自己的道德意志,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感,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自身的道德行为上,用行为来证明自身的道德素质。这需要加强自身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接受先进的思想理念,在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
以理性的光辉指导培养多种交往能力。交往理性终究是一种理性,就在于它是以人的理性思维来看待外在环境,即便是交往理性是确立在主体之间的理性形式。以学生干部为中心的交往理性,就要求学生干部要以理性精神构建其交往能力。这里包括对环境的识别驾驭能力、对学生心理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环境的识别和驾驭能力是构建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有效地达到交往目标,便要因情势而做出相应的行为。社交环境瞬息万变,交往的对象亦有不同的特质,要适应不同的社交环境和人物。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能够想学生之所想,尤其是生活细节、个性心理把握,自然是优秀学生干部的标准之一。总之,交往理性在学生干部培养的实现,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对能力的培养上来,因为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理性的外现,是个体通过理性对外在环境的适应和改造,同样交往理性是个体在交往环境中的一种自觉的反应。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要在交往理性的指导下全面统筹地接受教育、培养和锻炼,才能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自治和教学管理创新的有生力量。(编辑
注释
①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49页。
②何亮:“高校学生干部社交能力培养探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下一篇:浅谈学科馆员的学科角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