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悄然到来,并越来越多的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为各个行业的拓展指明方向,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教育是为了培育顺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引入“互联网+”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从而形成“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致,培养其创新意识,为学生未来发展做好保障。本文分析了当前公共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就问题展开公共管理科教学模式策略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现代教育指出,教育资源多元化、丰富多彩才能吸引学生进入到课堂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创新教学方式,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进而提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格局,丰富教学内容,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目前公共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上世纪末恢复了公共管理类相关课程的教学,发展时间较短,大部分高校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学制度,因此在教学中依旧存在问题,如教学内容空洞,就业指导不明确等。首先,很大一部分公共管理类课程使用的教材是西方学者根据其国家现状进行探究所得出的理论,没有结合我国公共管理现状,其次,我国公共管理课程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制度不完善,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致,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意识,从而降低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最后,我国正处于发展期,对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但大部分公共管理人才的职业素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并不高,进而无法顺应时代发展,降低企业、单位对公共管理人才的满意度。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公共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教育管理层不断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院系的教育管理部门要认识到教学需要与时俱进,组织推进“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入。公共管理课程教研室则需在混合式学习(即blendinglearning,把传统学习模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网络化学习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更好地为公共管理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提供充分的“硬件”支持。
(二)提升教师对“互联网+”的认知
很多高校在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引入了“互联网+”技术,但并没有引起所有教师的重视。虽然很多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也非常丰富,但是对于“互联网+教学”存在不了解、不想了解的情况,死守传统教学“战线”。因此高校教育层应重视教师的“互联网+教学”开展情况,对教师进行不定时培训,让教师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教学”的优越性,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课堂不再有利于学生与社会接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认知,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将“互联网+”引进公共管理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让学生有更加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创新意识,为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三)利用“互联网+”,完善“线上+线下”教学
“互联网+”教学模式应结合当前公共管理教学现状,可引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致,在巩固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网络时代的到来,促进各个领域的发展,据调查,大多数高校学生在课下消磨时间的方式主要是网络游戏、观看短视频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进行“线上+线下”教育。例如,对公共管理教学中的部分案例,通过举行短视频比賽等方式,丰富线上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同时,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通过评论、弹幕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增加趣味性。教师通过网络可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解答,并定时更新教学视频,使学生积累知识,开拓视野。
(四)利用互联网丰富教学资源
相较教材的滞后性,“互联网+”的优势明显。互联网的发展也带动了电子政务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与政府管理活动存在密切联系,公共管理部门在管理政务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教学素材,其价值远大于教材内容,教师可针对公共管理科时事热点事件,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充分整合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致,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
总而言之,互联网的发展为公共管理课程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完善课程制度,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与行业接轨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