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三产业重点行业选择研究—基于区位熵
论文导读::区位熵理论广泛应用于产业集群分析。但重庆市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合理之处。对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研究大致有两个角度。
论文关键词:区位熵理论,重庆市,第三产业选择,研究
1. 引言
在全球产业结构呈现由“农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趋势背景下,经济发展必将实现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方式的转变,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且根据国际经验数据,国内生产总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存在形如: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的非线性关系(用1998的中国横截面数据作得非线性回归分析,GDP与DSCY(第三产业增加值)存在如下关系:DSCY=0.465GDP,R=0.97)[1],第三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直辖以来,重庆市抓住 “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件、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两江新区等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发展地区经济,第三产业也有了较大进步:2009年重庆市第三产业产值达到2474.44亿元,是十年前的3.6倍(1999年为679.23亿元)。但重庆市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合理之处,1999年重庆市第三产业占地区GDP比重为40.8%,这一比例从07年开始持续下降。据统计,到2010年末重庆市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下降到36.1%[①],较1999年下降了4.7个百分点,且低于全国水平,其增速也落后于同等水平城市(1999年到2009年期间全国第三产业年均增长率达15.84%,四川省为14.25%,陕西省为16.96%,而重庆市为13.79%[②],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研究大致有两个角度,一是研究第三产业的产业关联性。如李峰(2007)对重庆市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互动发展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能够提升城市化质量等结论,并提出了应强化都市圈中心功能、加速区域城市化进程等有针对性的建议;陈绍宥(2010)从GDP及就业的产业构成变化、从增量角度选择就业的GDP弹性个和不同产业对就业增长的贡献份额、以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等指标考察重庆市三次产业带动就业的能力,认为第三产业已成为就业吸纳能力最大的产业,但其发展水平仍然较低,阻碍了其扩大就业的能力等。其次是研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合理性,进而提出改进建议。曾国平和曹跃群(2004)打破传统研究割裂第三产业整体结构演变与内部结构变动之间的联系,运用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进行计算,指出:重庆市第三产业结构与全国高度相似(1911-2000年),且发展水平比全国快,重庆市第三产业内部变化速度最快的是第一个层次(负向变化),其次是第二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关于重庆市第三产业内部重点行业的选择也逐渐引起关注,如:任振东(2007)借鉴钱纳里和塞尔奎的产业比重模型,对重庆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并指出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要以重点行业的加快发展为龙头,带动整个重庆市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张弛(2010)对重庆市第三产业及其内部行业做了现状分析和产业关联分,得出金融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六大行业为重点行业的重要结论。可见关于重庆市第三产业的研究整视角多样,且呈现由浅入深、由宏观深入微观的趋势特点,但现有还存在研究深度不够、实践指导意义不强,缺乏理论支撑等不足。
区位熵理论广泛应用于产业集群分析,如“基于区位熵理论的中国资源型地区判定研究”(蔡飞、金洪,2010)、“陕北资源产业集群的区位熵和RIS模型分析”(张会新、杜跃平、白嘉,2009)。区位熵理论在分析产业优劣势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宗刚和胡利红(2010)将区位熵应用于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研究,通过计算北京市第三产业六大行业的产值、将增加值和就业人员区位熵,分别从发展强度、力度和劳动力方面分析了个行业优劣势,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第三产业中金融产业具有明显优势等;卞士郭(2010)运用区位熵理论对合肥市各区第三产业进行了同行业不同地区和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全面分析,明确了合肥市各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区位熵在产业优劣势分析方面的重大意义逐渐得以凸显,但此类应用性研究较少,在区位熵理论延伸的产业选择功能方面的研究更是缺乏。
综合目前研究的情况,为全面把握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优劣势,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有效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本文选择采用区位熵分析方法分析重庆市第三产业优劣势,并通过在行业内部和与相关城市对比来进行重庆市第三产业选择研究。
2. 分析方法及计算
2.1 区位熵分析方法简介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是由哈盖特首先提出并运用,区位熵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在产业结构中,运用区位熵指标主要是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区位熵计算方法为:一个地区某部门产值在本地区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之比。
用公式表示:
Qij=Dij/Sij (1)
其中:i为第i个地区(i=1,2,3···,n);j为第j个行业(j=1,2,3···,m);Dij为i地区j行业在当地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Dij=Lij/(2)
Sij为全国j产业在全国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Sij =/(3)
Lij为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的产出;Qij为i地区j行业的区位熵。
利用区位熵判断分析产业结构和产业专业化程度实际是以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参照,当一地区某产业的区位熵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时,说明其产品有剩余,可输出(或产业有相对优势);相反即表示该产业在全国水平中不占优势。一般而言,如果Qij小于1,则说明j行业的全国发展水平处于劣势地位;如果Qij等于1,则说明j行业发展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Qij大于1,则说明j行业发展具有相对优势。本文利用区位熵理论计算出重庆市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区位熵值,通过观察对比,选择第三产业优势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
2.2 重庆市第三产业区位熵系数计算
2.2.1 第三产业区位熵参数选择
第一,参数选择。为了能具体的了解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优劣势,从而对比出优势产业,根据我国统计年鉴的一般做法将第三产业各行业大致划分为六大类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行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第二,分析维度。本文将从各行业2009年产值和其相对于上一年的增量两个维度来计算每一行业的区位熵,得出产值区位熵和增加值区位熵两项计算结果。
此外,在对比对象上,除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进行比较外,本文还选取了发展水平相当的四川省、陕西省作为对比对象,以更加全面对比出重庆市第三产业的优劣行业。
2.2.2 区位熵计算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和《中国统计年鉴2010》整理得出重庆、四川、陕西和全国的第三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六大行业具体情况如表1:
表1:2009年第三产业及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情况 (单位:亿)
项目 地区 |
第三产业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批发和零售业 |
住宿和餐饮业 |
||||
产值 |
增加值 |
产值 |
增加值 |
产值 |
增加值 |
产值 |
增加值 |
|
重庆 |
2474.44 |
313.96 |
347.98 |
38.39 |
524.36 |
75.04 |
132.88 |
21.25 |
四川 |
5198.80 |
637.11 |
520.71 |
-46.8 |
868.98 |
132.57 |
405.45 |
45.25 |
陕西 |
3143.74 |
444 |
423.24 |
70.67 |
707.39 |
224.26 |
175.01 |
47.39 |
全国 |
147642.10 |
16602.1 |
18398 |
17057.7 |
32657 |
28984.5 |
7933.8 |
7118.2 |
金融业 |
房地产业 |
其他行业 |
||||||
产值 |
增加值 |
产值 |
增加值 |
产值 |
增加值 |
|||
重庆 |
389.97 |
188.67 |
229.09 |
37.88 |
850.16 |
25.22 |
||
四川 |
524.63 |
65.34 |
548.14 |
159.72 |
2330.89 |
492.72 |
||
陕西 |
336.21 |
127.37 |
239.92 |
80.11 |
1261.97 |
338.42 |
||
全国 |
17990 |
17727.6 |
17089.47 |
18654.7 |
56109.27 |
580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