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及破解—以长白山地区为例
论文导读::本文针对长白山地区,通过构建包含自然资源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依赖度的索洛增长模型,分析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得出自然资源通过两条传导途径而成为了增长的诅咒:一是资源禀赋丰裕地区技术改进需求低,阻碍经济长期发展;二是丰富的自然资源会决定经济发展初始阶段的产业结构,从而决定经济运行的自然资源依赖度,高自然资源依赖度是增长瓶颈。针对分析得到的传导机制,本文提出了资源诅咒的破解方式和针对长白山地区的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长白山,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经济增长
一.引言
吉林省的长白山地区,历来被当地人奉作“圣山”,不仅风景优美,更是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地标之一,长白山是地球同一纬度上原始状态保存最好、生物物种最多的自然生物圈和物种基因库,也是国家和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它为人所熟知的当然是丰富的旅游价值,然而,矿藏、森林、药用植物、可再生能源等等,更是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增长潜能。仅以森林食品开发为例,目前可供开发的食品资源经济价值至少有140亿[1],比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还要多。而至2008年底,长白山的地区生产总值才达到15.71亿。这样令人不满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说经济的增长远没有实现预期规模。如此多的自然禀赋并没有给长白山地区带来经济上的增长,长白山如同它所属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拥有着自然的恩赐,却没有创造财富,而受人诟病。
直观来看上述现象,可以把问题抽象成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按照经济常识,自然资源是经济运行和增长的基础,更是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所以可以容易得出“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更有保障”这样的结论。
然而,事实证明,自然资源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先不论前文提及的长白山地区,从17世纪的西班牙到19和20世纪的俄罗斯,再到二战后的尼日利亚、委内瑞拉、海湾石油国等,这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相比,经济增长速度明显缓慢[2]。相反,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如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瑞士、日本经济增长,却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
Auty[3]将这一悖论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Sachs和Warner(1995)对资源充裕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做了实证研究。这一重要且具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在控制初始人均收入、贸易政策、政府效率和投资率等影响经济增长的多种变量后,自然资源充裕度与经济增长速度成反比。然而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不能把资源诅咒简单地理解为“资源”与“缓慢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之所以形成了“诅咒”,是自然资源对其他要素产生挤出效应,从而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也就是要探讨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4]。当然,在得出了相应的传导机制后,资源诅咒的破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鉴于我国对长白山地区的经济发展研究中,还没有运用资源诅咒理论的先例,且对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研究中,也鲜有以某一个区域案例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本文在长白山地区实际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基础上所作的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双赢”。本文将试图回答:自然资源究竟是通过哪几种传导机制影响了经济的增长;导致长白山地区的资源成为诅咒的机制如何破除。
本文以下部分的安排为:第二节结合长白山地区的实际,建立考虑自然资源依赖度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探讨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第三节针对模型结论提出破解方法及政策建议;最后是本文的结论、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
结合以往研究和实际观察,我们知道自然资源是通过一些传导机制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而并非本身是一种负面的生产要素。应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为了探讨自然资源丰裕地区经济发展不足的原因,就需要建立包含自然资源生产要素的增长模型。这与以往的研究不同。以往的研究以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为主,进行的是国与国、省与省的比较分析。而本文的研究是长白山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丰富的自然资源之间明显差异过大的“自我反省”,可能与一些资源贫瘠地区相比,长白山地区的经济发展成绩可喜,但是通过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研究,可以让自然资源对长白山来说,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福利”。
下面将构建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并结合长白山地区实际情况对模型结论进行分析。
(一)模型构建
1.初步模型:考虑自然资源约束的索洛增长模型
在传统的增长模型中,包括索洛模型、拉姆齐模型等,都未将自然资源作为一项直接的生产要素加以考虑,而相比于投资、劳动、技术等,自然资源可以通过影响其他生产要素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结合长白山地区的资源禀赋,旅游资源作为一个存量,可以视作不变,而能源、矿产、土地等资源则是消耗品,随着不断的开发会趋向枯竭。这也是很多资源型地区“坐吃山空”的通病。那么,针对消耗性的不可再生的资源要素,构建一个带有自然资源约束的索洛增长模型,可以看出,这种约束影响了哪些要素从而影响了经济增长。
根据索洛模型的经典假设,定义CD生产函数为:
(1)
其中﹥0,﹥0,且﹥1。A表示技术水平,是哈罗德中性的;L指投入的劳动,K是物质资本,R是自然资源丰裕度论文的格式。函数的规模报酬不变,生产要素按照,,变动。并且,假定资本-产量比K/Y是固定的。根据上述条件可以求得产出的增长率:
(2)
由于K/Y是固定值,可知,将其带入(2)式可得:
(3)
则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为:
(4)
因为对于可再生资源来说,假定消耗与再生使得总量不变,而不可再生资源每年用掉的比例为,则(4)中的可以表示为-,则新的人均收入增长率为:
(5)
根据上式求得的人均收入增长率,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0,如果没有技术进步,自然资源的消耗最终将导致人均产出的负增长。其次,参数越大,即经济越是依赖于自然资源,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就越显著。为了了解自然资源禀赋通过什么途径影响资源依赖度,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需要将模型拓展进行深入分析。
2.模型拓展:考虑产业比重的自然资源依赖度分析
为了研究自然资源依赖度作为传导机制的资源诅咒效应,我们延续上文中的CD生产函数。在一个经济体内部的生产过程中,自然资源依赖度的差异就体现在不同的产业部门。因此经济增长,在模型中加入“产业结构”这一因素,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因果关系链:自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划分——自然资源依赖度——经济增长。这样就得出了自然资源除了“技术”以外的另一条形成“诅咒”的传导机制。
余江[5]及姜昕[6]曾探讨过自然资源依赖程度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问题,结合其研究成果及本文的模型,仍设生产函数为:,在原模型假设基础上增加的假设条件有:
(1)在该经济体中,存在i个产业,其中i=1,2,…,m;
(2)产业比重为,即i产业占整个地区GDP的比值;
(3)i产业的要素投入系数中,外生给定,则受i产业自身性质的影响;
(4)会影响到劳动力要素的转移,即当某一产业收益高、比重大时,劳动力会向该产业转移,相应的会增加。
原模型得出的人均收入增长率为,再增加的假设条件下,均衡增长率为:
(6)
这就表示,在自然资源丰裕的情况下,自然资源会通过影响产业结构,从而影响到生产过程中的自然资源依赖度,从而牵制着经济增长的速率。
(二)模型分析——基于长白山地区
根据前文两步模型的推导,在数理意义上得到了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然而这些机制在经济学理论上是否可行、在长白山地区是否适用,仍需进一步的讨论。下面即针对前文模型得出的结论,结合长白山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1.传导机制之一:技术进步需求低
前文已证明,如果没有技术进步,自然资源的消耗最终将导致人均产出的负增长。虽然技术的改进是每一个经济体都需要关注的经济增长要素,但是对于自然资源丰裕的地区,技术改进的需求低,从而自然资源通过技术渠道阻碍了经济增长。结合长白山地区的实际,其丰富的山珍、药材、林木资源等,在内销和出口贸易上都十分走俏,即使采用最原始的生产经营方式,也可以获利。技术改进需要付出成本,而长白山地区依托资源而生产的初级产品,在各企业间无法形成垂直差异或水平差异,只能靠生产规模来占据市场。在这样的竞争市场中,没有企业会为改进技术而牺牲扩大生产带来的利益。
另外,矿产资源的采掘,因为技术改进需求低而企业间在技术上缺少差异,这样就会因开采权、经营权等分配问题引起经济利益的流失。长白山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矿藏。截至2000年底,长白山区探明储量的矿产增加到80种(吉林省有98种,全国有152种)7。除了我们熟知的煤、铀、稀土等,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等也非常丰富,更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大储量的水气矿产:地下水,矿泉水。然而,水资源被发掘后,长期由韩国企业把持着大部分开采权。可见,技术需求低不仅内在地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也会因为技术无差异而使资源易于流向营销策略更胜一筹的外资企业。
2.传导机制之二:产业结构与自然资源依赖度
模型中的,是自然资源丰裕度和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这两个概念的叠加。自然资源丰裕度是指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供给水平,而依赖度则是指自然资源对经济的重要程度,依赖度越大,则资源产业占GDP的比重越大。根据经验,世界上所有资源丰富的地区都不会浪费自己的天然禀赋,自然资源的产业必然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个比重的大小却各有差异。根据前文(5)式,可以看出,资源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过大,会给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障碍。表面上看,可以认为资源丰裕地区被框定在固定的模式中,类似于具有了“可占用性专用准租”,这样一来就被“敲竹杠”经济增长,无法突出重围,只能在这个模式中探索发展的道路。长白山地区可以说是一个几乎完全依赖于自然资源禀赋来发展的地区,无论旅游业还是一、二产业,都要基于其特有的自然条件。
但自然资源依赖度并不是自然资源的直接结果,而是通过产业结构的划分来进行传导的。前文的拓展模型得出结论,在自然资源丰裕的情况下,自然资源会通过影响产业结构,从而影响到生产过程中的自然资源依赖度,从而牵制着经济增长的速率。
以长白山为例,初级产品开发业、旅游服务业是基本完全依赖于其自然资源的,初级产品包括森林食品、药用植物、矿产品等等,需要长白山特定的气候、土壤等资源,其种植、采掘过程只有较少的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参与。而旅游服务业,则更是要依靠长白山的天赐美景,获取旅游产品销售、景点营业费用及其他相关的收入。相比之下,制造业部门则更多依赖于固定资产投入、技术升级、人力资本等等要素,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相对小。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产业比重本身会影响经济增长。产业比重实际上是反映了产业结构这一指标,产业结构作为一种“资源转换器”,可以将资源转化为各种产品和服务,创造经济价值,满足社会需求。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会促进经济增长,而相反地,产业间关联程度低、产业结构单一等也会阻碍发展的进程。长白山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的结论是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即大多数劳动力转向了第三产业的旅游服务业,然而这个实现的过程却是值得商榷的,即以农业和制造业为代价,收入的转移直接跳过第二产业部门,直接流向旅游服务业。从2007-2008年长白山地区的三产增值表即可见一斑(如表3.1)。
表3.1 2007-2008年长白山地区三大产业增加值
指标(万元) |
2007年 |
2008年 |
||
实际完成 |
同比增长(%) |
实际完成 |
同比增长(%) |
|
地区生产总值 |
81987 |
23 |
98348 |
20.0 |
第一产业增加值 |
24956 |
23.2 |
25235 |
1.1 |
第二产业增加值 |
24064 |
27.1 |
20501 |
-14.8 |
第三产业增加值 |
32967 |
20 |
52612 |
5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