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定位缺乏目标性和科学性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缺乏目标性和科学性。目前看来,各大高校对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定位都十分模糊。我国大多高校为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和更好的大学排名,把学校发展成为综合型院校定为目标,忽视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在人才培养上,着重培养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较强的高级工商管理人才。而这种培养没有同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相衔接,从而导致培养对象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另外,高校缺乏对学校自身资源、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自身能力的评估。因此,这种培养定位缺乏目标性和科学性。了解社会管理人才的需求,弄清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供给,两者综合考虑,才能使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定位具有目标性和科学性。
1.2 培养模式单一、方法陈旧
当前我国高校的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而教材内容相对陈旧,课程设计呆板形式化,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可想而知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这种模式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也不知道该怎么应用于实际之中。因此现阶段,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不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使得学生缺乏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学生不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难以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1.3 培养缺乏特色性
近几年来,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如出一辙,课程主要以管理学原理为基础,以企业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相关理论知识为辅。学习的知识面广,而且十分宽泛,重点不突出,导致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方向。所以许多学生对专业课程缺乏兴趣,很难将其所学的专业课程形成连续整合、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与有关自己本专业的相关性较强的知识,导致专业不专的情况发生。什么都学,却什么都不精通,这样的教育千篇一律,忽视了工商管理专业要求实践性强的特色。所以,各大高校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大都理论知识相差无几,专业特色不明显,能力大同小异,不具有竞争优势,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1.4 培养缺乏实践性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很高。虽然各大高校都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遵循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在培养教学中设置了相关实践环节。但是实践环节的实施不到位,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未有效提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就难以学以致用。实践是一种检验知识的重要方式,因此,实践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实践再次验证知识。很多高校忽视实践教学,使得学生以为自己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实际进入社会才发现,自己只会纸上谈兵,所学的知识毫无用武之地。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缺乏实践性,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
2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对策
2.1 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性定位
我国大多高校为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和更好的大学排名,把学校发展成为综合型院校定为目标,忽视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在人才培养上,着重培养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较强的高级工商管理人才,而这种培养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而且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每年毕业生的人数也在增多,另外还有企业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甚至博士等学历更高的毕业生。因此,工商管理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此情况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限于培养高层管理人才,而应把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有一定管理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层管理者,作为企业高层管理的后备军,这种目标定位更科学,是对高等教育规律的认识和创新,更符合现代企业的需要。
2.2 突破传统单一教学方法,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传授式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提高。应该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教学方案,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学生带入一个现实情境中,扮演企业角色。学生自己演绎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遇到不同情形时会怎么处理,老师进行点评,将相关的理论融入教学。学生通过亲身演绎,能更好地学习企业的管理,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再者,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体系,社会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要做好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来探索工商管理学科专业方向的新进展、新知识、新方法等最新教学资源,与学生们进行资源共享。在信息时代,我们必须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来优化教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培养全方面发展的工商管理人才。
2.3 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各大高校要紧跟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使自己的课程体系特色化,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首先应明确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针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宽泛的缺点,通过设置特色专业课程,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从目前来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实践性,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当进行调整,要从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入手,规划核心课程,精练细致,能与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区别开来。增大相关选修课的比例,给学生更大的选择权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应当突出企业的组织、运作、管理等环节,提高学生对工商管理的理解。加强其他人文素质的培养,增设有关管理沟通、商务管理、艺术鉴赏等课程。通过这些方面,来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2.4 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合理实践教学体系
很多高校忽视实践教学。使得学生以为自己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实际进入社会才发现,自己只会纸上谈兵,所学的知识毫无用武之地。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人才的重要保障,应培养适应能力强和竞争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情况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和协作的能力。实践教学在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应得到高度重视,高校要为工商管理的实践教育提供有力支持。构建实践教学的平台,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提供模拟实践和实习的场所,使学生能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高校还应与企业合作,在校外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根据社会人才的需求情况,让学生到校外企业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在校外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去实习,在实践过程中把所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结论
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各大高校不能忽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应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应高度重视学生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性定位,突破传统单一教学方法,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合理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开展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教学教学,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渠道,提高竞争力。在发展中不断进步,更加符合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要求。
下一篇:运营商退市不是“免费”之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