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与界定
1引言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和应用型本科密切关联的一个概念,但应用型本科最早由谁提出已无从查考。其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成十甚至数十倍的增长,高等学校的本科教育已经不是传统的“精英教育”于是“许多高等学校在自我介绍中已经悄悄地把‘要成为综合性、研究型的大学’改变为‘多科性、应用型的大学’”,致使最后“应用型大学”或“应用型本科”的叫法广泛传播开来。目前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的高校都没有应用型本科或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确切定义。潘懋元认为,应用型本科有这些特点: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应该以教学为主,应该以面向地方为主“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王传金认为,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其知识结构主要由应用科学的知识组成。……是将科学原理转化成工程原理进而再转化成产品的人才,主要从事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且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工作。”H其他学者如万玺认为“应用型本科中应用的含义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应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满足学生就业的技能需求”。
目前关于应用型本科或应用型人才的有关观点和解释,主要存在几个方面问题。首先,缺乏实质性的内涵描述,不能有效加以诠释。其定义较为空乏,有的仅停留在文字意义上,如从纯汉字词语角度解释“应用”或“应用型”,有的虽指明“应用型大学”或“应用型本科”的特质(归纳其特点),或从人才的“外在实现”角度给出应用型人才的定义,但都不能有效演绎其实质内涵。
其次,界定模糊,难以让接受教育者或教育对象有一个明确的区隔。江小明将我国高等教育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实用型三种教育类型,高职高专属于实用型,普通本科属于研究型教育的基础阶段,应用型本科属于应用型。她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版的《国际教育分类法》,将高职高专划归5B类,将普通本科划归5A1类,将应用型本科划归5A2类(按2011年版的《国际教育分类法》,高职高专应划归5级,普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都将划归6级一作者)。江小明的划分方法从学术角度有一定的意义,但对接收教育者而言,不够直观明确。鲁武霞、李晓明从应用型本科与其他高等教育层次关联与继承的角度分析,虽有利于对应用型本科的理解,但没有将其与其他层次高等教育做有效区分。他们认为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类型定位具有同质性、层次定位具有承接性、规格定位均为实用性、培养模式皆有二元性、服务定位均为区域性等,两者在区域教育系统和高等教育体系中共生协调。
第三,没有清晰的指标体系,不足以成为业界的业务指引或操作规范。国内现有的关于应用型本科或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研究较少有量化指标体系。虽然潘懋元认为应用型本科可以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材选用等方面寻求突破,,]但所提及的诸方面都没有进行量化的分析。没有清晰量化的指标体系,不能为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指引,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及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2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与外延
2.1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指将来在工商企业就业,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具备相当的管理经验,并能将掌握的管理理论基础、管理方法、管理技巧和管理经验灵活、准确地运用于企业管理实践,较快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人才。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面向一线工商企业就业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一般不从事工商管理的教育培训和研究工作,也就是说他们将来不就职于学校、研究单位甚至是政府机关,他们将在工商一线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2.1.2具备姻熟的职业技能
将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准确地应用于管理实践是检验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试金石。不能将所学和所积累十分精准地应用于管理实践的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和工商管理专业普通本科人才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区别,甚至和其他专业的人才也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区别。
2.1.3良好快捷的职业效果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能为就职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或能明显提高就职企业的素质。职业效果是职业技能应用的必然结果。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正是由于能够准确将自己所学服务于一线工商企业,所以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企业素质的显著提高。并且,所带来的提高是没有“额外”时滞的,即产生效果的时滞不比一个有丰富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专业管理人员就职于该企业产生同样的效果时间长。
2.1.4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仅要具有管理基础知识理论,而且具有相当的管理实践。工商管理的实践性和艺术性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比其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更多的实战技巧。实战技巧的得来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因而其除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必须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2.2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外延
2.2.1与工商管理专业高职高专人才的区别与联系
二者都是面向一线工商企业管理的应用人才,但二者存在较大的不同。鲁武霞、李晓明认为应用型本科是高职专科的承继,但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法和路径与高职专科有所区别。工商管理专业高职专科人才是—般企事业部门的一线管理人才,如负责具体事务的市场调查分析工作、人力资源的招聘考评工作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则是较为高级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如负责市场决策和营销决策工作、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工作等。
2.2.2与工商管理专业普通本科人才的区别与联系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鲜明的知识应用性特征,是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需要的较高层次的应用性人才,学生所学更多偏重于技能和应用技巧。但普通本科人才将来也可能到一线企事业单位就职,但其也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和相关的理论教学,因此其所学虽有技能方面的培训但更多的可能是偏重于夯实相关理论基础。
2.2.3与MBA的区别与联系
MBA是一种专业硕士学位人才,是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综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MBA教育招生对象一般要求有大学本科学历、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其本质是一种职业教育与培训,强调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其更具有职业竞争的实力。因此,MBA教育是比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教育高的一个层次,两者在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培养过程上都具有较强的相似性,都强调与实际管理工作的密切关联。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如报读MBA,理论上说没有设置工作三年这一条件的必要,因其本科教育阶段就必须完成足够的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如果工商管理专业普通本科毕业生的未来深造路线是管理学硕士、管理学博士,那么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未来深造路线应该是直接报读MBA,EM-BA。
3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界定标准
3.1知识体系标准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体系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基础理论和实战经验。基础理论知识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工商管理专业(包括应用型本科和普通本科)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二是扎实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三是广泛实用的人文社科知识,如政治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历史学知识、语言学知识等。08这部分知识是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和普通本科人才都应掌握的,只不过前者更偏重于如何将这部分知识与实践对接,而后者更偏重于这部分知识与管理实践之间的逻辑关系。因而,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体系设计应以现有的或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课程体系为蓝本加以优化调整,对有关知识内容加以精简和归并。如在保证学生外语会话能力的前提下缩减外语写作能力方面的训练课程,在能够充分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数学工具的前提下淡化对原理和工具的理解和推理等。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该掌握的知识还包括实战经验。由于目前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大都是经过高度概括总结的,因而非常抽象,将其应用于管理实践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质的飞跃。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相关标准和培养模式还在不断的探索当中,基础理论和实战经验二者所占的比例多少为宜目前没有一致并相对科学合理的结论。笔者认为,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的与就业需要的判断,实战经验的积累所占的比重不能低于50%。
3.2能力素质标准
主要指技能指标。技能是将所学的知识和所积累的经验加以运用和推广的能力。一是对环境和实践客体相关信息的收集提炼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对环境和实践客体相关信息的收集提炼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二是交流、协作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应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要和自己所处的团队充分合作。合作离不开沟通交流,因此有较强的沟通技巧是其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协作能力体现为协作意识、协作的技巧和协作的结果。交流、协作能力是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必备能力。三是分析推理及推广应用能力。这部分能力属于管理者技能中的概念技能。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多与自己将来所服务的单位的情形不完全匹配或一致,缺乏分析推理能力和推广应用能力可能会导致判断和方法应用的错误,为企业形成巨大的损失。四是发展创新能力。即知识更新、自我发展的自学能力和不断创新能力。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而这一点需要知识更新、自我发展的自学能力。不断创新能力包括将知识和经验加以创新应用、将方法和手段加以创新应用的能力和否定自我的能力,只有具备此能力才能使管理工作长久有效。分析推理及推广应用能力与发展创新能力是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关键能力。
能力标准的考核在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教学中一般通过设计实际案例来考察或者通过学生处理在高校配套的实践基地、创业中心遭遇的实际问题来检验。
3.3培养过程标准
培养过程应二元化,即既有理论课教学过程又有实践课训练过程。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的训练可以互相独立,但也可以有相互交叉和重叠。理论课教学过程可将工商管理专业普通本科的教学过程进行适当改革,如在大学第一学期就开始接触专业基础理论课,在第五学期基本完成理论课的学习。实践训练课程原则上从第六学期开始,一般可通过实验室实验、校外实践基地实习、学校创业园区和创业中心创业、到实习单位兼职等方式进行。在学时比例上,实践训练所占的学时比例应不得低于55%。理论课的考核可以按照普通本科的方式进行,实践实训课的考核采取不同的方式:实验室实验由学校老师考核,校外实践基地实习、实习单位就业完全由实习单位或就业单位考核,创业园区和创业中心创业由园区或中心的管理方考核,有其他投资人的其他投资人要共同参与考核工作。但如何保证校外实践基地、实习单位的考核客观公正,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该问题的实质有类似于联合办学的情况。3.4职业发展标准
职业发展指标是衡量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依据之一。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在“就业层次”方面既要突出“本科”,又要突出“应用型”。在“就业面向”指标方面,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在工商一线企业就业的比例应不低于95%,其如直接攻读MBA的,按面向一线工商企业就业对待。在“就业岗位”指标方面,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至少要承担基层管理者的岗位,其中25%以上要承担中高层管理岗位。在工商管理企业就业但不是管理者的,则就业方面指标没有达到,否则与工商管理专业高职高专人才没有区别。在“胜任能力”指标方面,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胜任率不得低于90%。“胜任能力”指标的考核工作主要由用人单位承担。
4结语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在某种程度上比普通本科人才要求更高,其不仅要掌握普通本科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而且需掌握普通本科不太要求的应用能力。这或许是很多高校宣传自己是‘‘应用型”本科的部分原因。但如何将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落到实处而不成为一种“噱头”,需要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制定如本文所论及的合理的标准和流程,才能真正造福社会、造福地方,有利国民经济发展。
上一篇:管理变革与管理类专业教学的创新
下一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