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必要性和目标
一、培养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和“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从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创业”,从狭义上讲即创建新企业,从广义上讲还包括在己创建企业中的创业。目前国际上关于创业的多数定义都强调了对机会的追求。国内一些学者也认为,广义的创业概念既包括白手起家创建一个新企业,也包括对一个老企业进行组织、制度、技术、市场等的创新和再造。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学者都强调,创业是一个发现并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业型”人才,一般是指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创业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应包括: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等。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要求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基础,具备工业和商业企业管理能力与技巧,具备敏锐的眼光和国际化视野,具备把握商业机会的能力,掌握国内外工商管理发展趋势,能够追踪理论与实践发展前沿,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一)较强的创新意识
对于普通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尤其要培养其创业的意识和创业信念,具体来说,就是要具备“勇于创业、敢于创业、敢于拼搏和实现梦想”的创业意识。
(二)突出的创业能力
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应该具备运用所学工商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工商管理实际问题的一般能力和较强的创业能力。鉴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全球竞争的形势以及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应突出强调环境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前瞻预见性等能力。
(三)全面的创业知识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融合的产物,基本要求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调知识交叉与综合。作为一名创业型的工商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般的工商管理专业基础知识,也需要行业性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补充有关创业知识和方法的学习。
三、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针对以上培养目标,普通高等院校的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素质培养,需要将意识、知识、能力的培养集于一体。根据创业型人才三方面的素质要求,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如下:
(一)创业意识模块
意识模块最主要的内容是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理想和创业信念的建立。
首先,普通高等院校,其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偏远地区,许多学生都有学成以后回家乡创业、报效家乡的愿望,如果学校采取适当措施对其到家乡创业的意识进行激发和鼓励,就可能使这种愿望变为现实。
其次,学生在大城市就业己变得越来越拥挤,而且工资水平、住房条件、交通状况、生活质量并不令人满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到工资待遇逐步改善的地方进行创业。
其三,在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形势下,涌现了许多创业成功者,经常讲创业成功者的故事,对刺激学生到家乡创业会起到促进作用。
其四,向学生全面介绍一些地方的投资政策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并结成学校和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机制,会有力地促进学生到该地区创业。
此外,培养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还特别需要强化其艰苦创业意识、勇于拼搏意识和敢于实现理想的信念。
(二)创业知识模块
对于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以下的知识结构。
1.创业知识
除了在必修课中加入创业方面内容,主要在选修课程模块中増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管理概论、企业家精神、创业实务、风险投资、项目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等课程。
2.一般知识
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应符合工商管理专业一般课程设置要求。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
3.行业性知识
工商管理创业型人才还需要对创业的行业有基本的了解,掌握本行业领域相关的基础知识。
(三)创业能力模块
为了培养学生的一般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一是支持学生社团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増强学生的科研创新素质,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也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及管理能力。二是鼓励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团,使其了解基层、了解社会,増加对社会的认识,也便于自身以后的职业定位。
2.全面加强实践教学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増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要实现上述目的,必须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工商管理专业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不同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努力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适应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必须积极进行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使得学生所学理论能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为了取得更好的实习效果,学校应建立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强实践环节的组织与指导,加强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加大经费投入,重视模拟实验室建设,建立实习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3.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鉴于部分学生渴望在校期间自主创业,学校和学院建立学生自主创业帮扶体系。包括建立自主创业基金,提供自主创业场所,健全项目评审机制,实施校企双导师制,疏通贷款、融资渠道等等。一是鼓励学生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科技服务公司、学生超市、学生餐厅、学生茶社、学生家教社等实体,以使学生体验创业全过程,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能力。二是借助于社会力量,为学生自主创业牵线搭桥,寻求外部企业和机构的资金、技术、场地、品牌等方面支持。
4.加强校企合作交流
“校企结合”的教育理念,突破了精英式、理论化教学模式的约束,不是单纯地以理论灌输的方式开展教育,而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感悟知识与运用知识,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在实践中亲历知识的应用过程并寻求每个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埋头于知识的记诵和储备,为学生创造更大的思考与动手的空间,重新赋予其“个性化”的教育,进而倡导学生的求实精神和创新意识。
上一篇: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下一篇:关于如何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