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观念、教学实践、师资状况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对策是本文主旨。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虽然在校期间完成了规定的管理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学习,可到了单位面对一些日常的管理工作,比较茫然,无从下手,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缺少洞察力,也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理论来解决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更是无从谈起。这些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这种不适应与高校现行的教学管理体系密切相关,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因此,要培养社会所需的工商管理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已经得到了许多高等学校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规划上、投入上、建设中仍有许多的不足。如实践教学缺乏整体的规划,需要什么建什么;实践课学时相对于理论课学时不足,理论课程中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毕业设计选题理论性较强,偏离实际,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形式单一且流于形式,实践教学的经费支持不足等等。
(三)教育部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部针对本科院校在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过低,在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因此,无论从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能力需求,还是从高等院校教学体系改革的角度出发,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刻不容缓。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滞后于专业发展
多年来我国高等商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工商管理专业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忽视实践教学较之其他专业而言其后果更为严重。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理论教学仍然占据主要地位,这使得教学对象的专业技能不能得到有效训练,从而导致教学成果达不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当前社会普遍反映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应用能力较差,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确存在着较大问题。
(二)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的师资主要来源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尽管他们的学历可能较高,亦是从校门走进学校,没有在企业参与实际的经营与管理的经历,没有做具体实务的阅历,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教师对有些具体实践操作存在较含糊或逃避的现象,由这样的实践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学生会把老师身上存在的问题依然保留下来,再加上有些学生得过且过,对问题不多问或根本自己未发现问题,那么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就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虽然说实践教学环节的课能开出,但未见得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环境有待于改善
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有一定的环境和基础。专业实验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融合,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目前情况下,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特殊规定,再加上人均实验配套设备的不足及实验教师的缺乏,很难使专业实验室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不够规范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由于各实践项目不同,需要达到的标准和完成的内容也有所不同。由于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实践环境和基础设施不利因素,因此,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也就不可能落实到实处,尤其对学生的评价缺少效果的考核。
三、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提高高校管理层和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国家教育管理层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实践教学真正运行实施的关键所在。学校要明确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把学科竞赛和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纳人人才培养的体系之中,记人学分,将实践教学体系和体系运行保障机制有机结合。首先,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思维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决策能力与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这不能仅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还需要加大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的力度。第二,实践教学是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它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和原理分析与解决工商管理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第三,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与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教学体系运行中,教师的职业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等都将有所提升。因此,高校管理者与教师要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学生和学校发展的意义,切实从教学观念上有所更新,摆正实践教学的位置,使实践教学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增强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应该还原实验教师的“教师”身份和地位,聘任操作能力强、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到实践教学的第一线。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践教学的不同岗位,建立公平合理的实践教学课时薪酬制度,让实验实训室教师在同等条件下和理论课教师获取同样的荣誉和待遇。其次,学校还应利用多种手段对实践教师进行培训培养,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取得上岗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应重点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组织理论教师学习有关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并组织教学的知识技能培训。要鼓励理论教师走出去,在企业与学校间进行有序流动,自觉深人到工商管理事业、企业一线熟悉工作流程,参与项目和实际工作。要给教师创造更多的到国内外企业交流学习进修和实践的机会。深人了解市场,体验真实的岗位环境,提高职业技能和积累实践经验。第三,学校要优化实践教师队伍结构,并设法积极招聘引进一些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工商管理从业人员的加实践教师队伍,努力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工作相对稳定的富有实践教学能力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三)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实践教学的立体化机制
要解决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软硬件建设设施不足的问题,应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校企联合的新型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平台。第一,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应以工商管理专业技能实训为重点。实训实践活动应让学生在模拟仿真的职业岗位环境下得到技能训练,使毕业生具有上岗优势。第二,在事业企业单位工商管理岗位建立“实习基地”和“实验基地”,以学校的人力和科技资源与企业的资金物资资源互换。一方面选派教师到企业兼职,了解和学习工商管理实际运作的知识技能,聘请工商管理岗位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还应依托当地工商管理行业协会和企业,按照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打造校内实训基地。
(四)建立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现在的实践教学最后的评价都由指导教师完成,标准由指导教师制定,不同的教师掌握尺度不同,会给出不同的成绩,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尤其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方面缺少考核,因此,应在确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评价包括对教师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明确,对师生都会产生促进作用,而且会形成良性循环,对教学水平提高,学风建设都会有良好的帮助。
作者简介:彭霞,硕士、讲师,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 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