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综改期山西省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5 15:02

  随着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立,山西省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从学生就业需求、市场用人两方面需求出发,研究综改期山西省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山西省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引言

 

  当前,山西省正处于经济转型综改的关键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强化市场主体地位的同时,对人才需求也提出新的要求。首先,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来说,就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许多用人单位却很难找到适合的管理人才。其主要原因是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山西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需求。其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校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学生的就业需求出发,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现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但都未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从学生及企业需求调查问卷反映,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弊端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创新能力等方面。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目前,设置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基本趋同。通过调查,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明。从管理层次定位来看,有45.7%的学生认为培养高层管理者。从人才知识与能力的定位来看,认为应培养以理论研究的高级人才约占40.2%。从对用人单位的定位来看,有41%的同学认为企事业单位均可,这也说明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对所学的专业以及能力定位不明。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然而。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学校的课程设置过于侧重理论,对实践型的课程不够重视;有些课程太过专业,理论性太强,不具有实用性。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的比例超出学生预期,很多学生认为公共选修课比例也偏大。对于课程关联性,超过一半学生认为联系一般,说明各个课程不能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来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实践教学相对薄弱

 

  在对企业需求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期望最大。本科教育中,实践性教学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也没有形成一整套体系。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教学观念,实践经验较少。另外,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少且质量不高。很多学校对实训基地的管理不规范,很多实训基地是名不符实,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本科院校尚未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缺失和不完善,造成了无法对教学成果和水平进行准确判断,极大的挫伤了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缺乏创新能力培养

 

  在对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问卷调查中,许多用人单位认为应聘的应届生中缺乏创新思想及能力。在现在教学中,虽然多种教学方法被采用,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但是由于教师的主导地位依旧没有太大的变化,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的想法得不到好的培养。在对学生的评价上,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不能反映学生的各种能力,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激发。

 

综改期山西省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综合考虑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办学条件、教师、学生及地区差异等实际情况。高校要培养出工商管理类专业合格的人才就要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且需要根据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和自身的条件不断的改进完善。

 

  ()明确培养目标的定位

 

  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个核心。致力于培养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中能适应企业转型发展需要的实用型、创新型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调整完善课程体系

 

  完善的课程体系直接影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创新建议。

 

  (1) 强化基础,整合知识。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强化三个层次的基础: 首先是素质型基础课,如社会、人文、自然以及法律等方面的课程,其次是工具型基础课程,如数学、计算机、经济学等。再次是专业化的基本课程,如管理学等。(2)顺应市场导向。课程应满足市场的需求。(3)提高灵活性。首先课程设置要适应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使课程体系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调整;其次,课程设置要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再次,课程内容要反映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将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及时补充到专业课程中;同时,在专业理论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大定量分析课程和实用课程的比例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强调课程间关联性。先修课程为后续课程做铺垫,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后续课程,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重复用到先修课程,课程间相互支撑,成为一个整体。

 

  ()实践教学的加强

 

  加强理论学习+企业实践的双轨制教学运作机制。双轨制教学运作机制具体方式包括: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强化基础学习,教学内容模块化、强化案例教学、管理案例大赛、外聘企业界人士讲课、暑期社会实践、ERP实践教学、学生科研项目以及指定专业阅读书目等,通过以上措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和提升了他们的判断、决策能力以及各种实践技能。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性思维和能力必须依靠学生的主动性及学校的人才培养两方面。学校需要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和机会,包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加学生自己学习的机会,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锻炼实践能力,提高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自己思考和动手的行为习惯。在课外的实践中,创业、创新等竞赛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结论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高校在不断输送有用人才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及企业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了人才培养现状,发现了问题并找出了原因,并提出推行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高校人才培养动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应当不断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文章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仅仅是提出了一个线索,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梅莉 邓伟任 来源:金田 20164

上一篇:谈谈电商企业怎样提高工商管理水平

下一篇:论述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撰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