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5-07-04 09:43
所谓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它反映了董事会、总经理阶层、业主和其他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因素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董事会、经营者素质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权责分配体系和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环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也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决定了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作用的基础。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管理层愿不愿意建立适当的控制,能不能遵守已建的控制,对控制制度执行效果所持的态度和处理行为。如管理者对这些都持积极的态度,该企业内部控制肯定是较完善的。反之,不是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2.企业文化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如果企业有一种适用于本企业实际情况、健康向上尤其是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能够借助价值观念等软环境使自己的员工得到自律和他律,从而矫正其价值和目标,规范其行为,解决员工个体的价值、目标、行为与组织的价值、目标之间的矛盾,并使它们相一致;能够借助尊重人,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工作氛围来激励员工,使其产生心甘情愿地为本企业献身的内在动力。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制订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弥补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始终处于有效状态。
3.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如果企业有高素质的执行者(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就能够塑造好内部控制的其他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并在实践中产生良好的控制效果。况且内部控制制度因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不可能过于详细,有了高素质的执行者就可以弥补控制制度的粗略,使暂时不健全、不合理的控制制度仍然能产生良好的控制效果。
反之,如果执行者及相关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运行情况,不清楚自己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以及其他方面的关系,内部控制制度即使制订得再科学、再完善,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此可见,控制环境构成一个组织的氛围,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其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实施的效果。
二、我国企业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一般来说,公司治理是指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形成的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利制衡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环境的最高层次,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将为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反之,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否规范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如人意,公司章程大多照抄《公司法》,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指导意义。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套班子一套人马”,责、权、利的划分形同虚设。另外,在现有公司中,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方针是由总经理拟订,董事会只负责审批,与国外公司的做法恰好相反。由此可见,公司董事会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公司的现有运行机制,决定内部控制制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2.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经营者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绝对重要作用,素质不同,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在许多西方国家,由于市场经济比较完善,基本上已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而在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还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的外部机制。
从公司内部看,经营者享有的权利大于承担的责任,激励机制欠缺,管理者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比较小,造成了管理层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再者,企业员工素质低下。在知识经济时代,单一的知识已经不能胜任关键岗位的工作了。比如,财会部门是内部控制的中心,财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这就要求财会人员既要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懂企业的经营管理,还要通晓一般的生产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实施。但从我国现状来看,财会人员的素质存在明显的缺陷,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的原因之一。
3.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企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产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往往是现存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具有一种很强的凝聚力。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柄双刃剑,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阻止企业的衰败,同时也可能将企业推入困境。
例如,1997年初,郑州亚细亚集团新任董事长对集团进行调查时,发现郑亚集团机构根本无人主持运作,长期没人召集会议,自上而下的管理者对集团的性质、状况、资产分布情况一问三不知。管理者忙于私事;有的甚至利用职务之便,把家属送出国,随时做好离开的准备。这样逐渐地形成了一种消极的企业文化,那些只沾点郑亚小光的人不以贪图小利为耻也就见怪不怪了。这种不健康的风气阻碍着企业的发展,阻碍着企业内部控制发挥作用。这虽是一个特殊案例,但这种现象在我国还颇具普遍性。
1.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发挥其固有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功能,因此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监督体系,一是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职责范围。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组成。其中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是公司的决策机构;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是公司的经营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这样就根据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形成一个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适合于公司发展要求的内部治理结构。二是要实行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经理层的经营绩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还要通过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及经理人员市场,建立起相配套的经理约束机制。只有建立起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经理人员既享有充分的经营管理权,又能使其尽职尽责地履行对委托人的义务,才能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三是要严格制订考核和实行奖惩制度。对于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较好的,应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甚至造成重大损失的应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以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2.强调“人”的作用,提高人的品行和素质。coso报告特别强调“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人的良好品行和素质对贯彻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我国一方面需尽快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经理人才市场,促成一个具有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作用的外部机制,给管理者以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以便提高他们的素质。同时要加强经营者的品行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建立管理者品行档案也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提高员工的素质。首先,要严把用人关,选择德、能、才兼备的人员进入公司。其次,通过大力宣传企业的方针政策和目标,培养员工忠实、勤奋的品质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企业的责任感,提高其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最后,要有计划地进行在职人员的后续教育。除业务培训外,也不能忽视教育员工自觉遵守和执行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目的是让员工在精通业务的同时,形成一个以自我控制为主、自检自律为主要手段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
3.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但企业文化作为“亚文化”的范畴,作为内部控制环境之一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状况,不可千篇一律。
根据目前实际,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重视道德规范建设。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目标明确、思想积极向上时,内部控制会更有效。在我国法制还不很健全的环境下,强调自身的修养,重视道德规范的建设,可以成为企业文化的起点。二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内部控制中强调沟通与交流,可以减少各控制主体与受控制对象之间的摩擦,并能更有力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三是力争达到“无为而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每一个成员都进行自我控制和实行自我管理,自发地按照规范和目标行事。当每一个成员的行为都守规,每一个成员都达到分目标时,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目标就自然达到了。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管理层愿不愿意建立适当的控制,能不能遵守已建的控制,对控制制度执行效果所持的态度和处理行为。如管理者对这些都持积极的态度,该企业内部控制肯定是较完善的。反之,不是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2.企业文化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如果企业有一种适用于本企业实际情况、健康向上尤其是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能够借助价值观念等软环境使自己的员工得到自律和他律,从而矫正其价值和目标,规范其行为,解决员工个体的价值、目标、行为与组织的价值、目标之间的矛盾,并使它们相一致;能够借助尊重人,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工作氛围来激励员工,使其产生心甘情愿地为本企业献身的内在动力。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制订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弥补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始终处于有效状态。
3.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如果企业有高素质的执行者(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就能够塑造好内部控制的其他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并在实践中产生良好的控制效果。况且内部控制制度因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不可能过于详细,有了高素质的执行者就可以弥补控制制度的粗略,使暂时不健全、不合理的控制制度仍然能产生良好的控制效果。
反之,如果执行者及相关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运行情况,不清楚自己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以及其他方面的关系,内部控制制度即使制订得再科学、再完善,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此可见,控制环境构成一个组织的氛围,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其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实施的效果。
二、我国企业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一般来说,公司治理是指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形成的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利制衡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环境的最高层次,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将为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反之,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否规范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如人意,公司章程大多照抄《公司法》,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指导意义。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套班子一套人马”,责、权、利的划分形同虚设。另外,在现有公司中,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方针是由总经理拟订,董事会只负责审批,与国外公司的做法恰好相反。由此可见,公司董事会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公司的现有运行机制,决定内部控制制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2.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经营者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绝对重要作用,素质不同,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在许多西方国家,由于市场经济比较完善,基本上已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而在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还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的外部机制。
从公司内部看,经营者享有的权利大于承担的责任,激励机制欠缺,管理者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比较小,造成了管理层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再者,企业员工素质低下。在知识经济时代,单一的知识已经不能胜任关键岗位的工作了。比如,财会部门是内部控制的中心,财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这就要求财会人员既要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懂企业的经营管理,还要通晓一般的生产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实施。但从我国现状来看,财会人员的素质存在明显的缺陷,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的原因之一。
3.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企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产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往往是现存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具有一种很强的凝聚力。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柄双刃剑,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阻止企业的衰败,同时也可能将企业推入困境。
例如,1997年初,郑州亚细亚集团新任董事长对集团进行调查时,发现郑亚集团机构根本无人主持运作,长期没人召集会议,自上而下的管理者对集团的性质、状况、资产分布情况一问三不知。管理者忙于私事;有的甚至利用职务之便,把家属送出国,随时做好离开的准备。这样逐渐地形成了一种消极的企业文化,那些只沾点郑亚小光的人不以贪图小利为耻也就见怪不怪了。这种不健康的风气阻碍着企业的发展,阻碍着企业内部控制发挥作用。这虽是一个特殊案例,但这种现象在我国还颇具普遍性。
三、加强我国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主要措施
1.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发挥其固有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功能,因此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监督体系,一是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职责范围。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组成。其中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是公司的决策机构;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是公司的经营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这样就根据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形成一个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适合于公司发展要求的内部治理结构。二是要实行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经理层的经营绩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还要通过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及经理人员市场,建立起相配套的经理约束机制。只有建立起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经理人员既享有充分的经营管理权,又能使其尽职尽责地履行对委托人的义务,才能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三是要严格制订考核和实行奖惩制度。对于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较好的,应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甚至造成重大损失的应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以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2.强调“人”的作用,提高人的品行和素质。coso报告特别强调“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人的良好品行和素质对贯彻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我国一方面需尽快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经理人才市场,促成一个具有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作用的外部机制,给管理者以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以便提高他们的素质。同时要加强经营者的品行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建立管理者品行档案也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提高员工的素质。首先,要严把用人关,选择德、能、才兼备的人员进入公司。其次,通过大力宣传企业的方针政策和目标,培养员工忠实、勤奋的品质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企业的责任感,提高其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最后,要有计划地进行在职人员的后续教育。除业务培训外,也不能忽视教育员工自觉遵守和执行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目的是让员工在精通业务的同时,形成一个以自我控制为主、自检自律为主要手段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
3.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但企业文化作为“亚文化”的范畴,作为内部控制环境之一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状况,不可千篇一律。
根据目前实际,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重视道德规范建设。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目标明确、思想积极向上时,内部控制会更有效。在我国法制还不很健全的环境下,强调自身的修养,重视道德规范的建设,可以成为企业文化的起点。二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内部控制中强调沟通与交流,可以减少各控制主体与受控制对象之间的摩擦,并能更有力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三是力争达到“无为而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每一个成员都进行自我控制和实行自我管理,自发地按照规范和目标行事。当每一个成员的行为都守规,每一个成员都达到分目标时,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目标就自然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