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SMS:一个管理新课题正在走向我们
发布时间:2015-07-04 09:43
任何管理课题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相应的背景,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ohsms提上议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
多年来,重大恶性工伤事故频频发生与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但作为社会进步重要内容之一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却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在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巨大冲击。
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不但威胁千百万劳动者的生命与健康,还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因工伤事故直接损失数十亿元人民币,职业病的损失近百亿,据粗略估算,近几年中国每年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近800亿元。
近几年来,国际上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卫生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很快,进展迅猛,中国的安全生产状况不用说比欧美的工业发达国家明显落后,就是与韩国、新加坡、泰国这些亚洲国家相比较也有较大差距。这种落后的状况已经使我国在一些国际交往中有时处于被动。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法规体系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不完善和安全卫生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落后等方面。如果不能尽早解决这些问题,长期处于落后被动的位置,必然要影响到国际经济活动,也可能危及国家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顺利运行。因此,无论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还是从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趋势,保证国际经济活动安全顺利的运行,都应注重安全生产,强调对职工的劳动保护。
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一直在努力使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化管理体系(ohsms)发展成为与iso9000和iso14000类似的规模,ohsms闯进了我们的视野
问ohsms为何物
ohsms是八十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ohsms产生的两个主要背景原因之一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经营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企业不得不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标准化、法律化。包括杜邦、菲利浦在内的一些大型公司在进行质量管理的同时,也建立了与生产管理同步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和方法进一步形成了标准,并逐渐得到更多企业的认可。产生ohsms的另一个国际背景原因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推动下出现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一体化。
早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些跨国公司和大型的现代化联合企业为强化自己的社会关注力和控制损失的需要,开始建立自律性的职业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度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到九十年代中期,为了实现这种管理体系的社会公证性,引入了第三方认证的原则。随着国际社会对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及iso9000和iso14000系列标准在各国得到广泛认可与成功实施,考虑到质量管理、环境管理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相关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6年8月组织召开了国际研讨会,讨论是否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使得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标准化问题成为继质量管理、环境管理标准化之后世界各国关注的又一管理标准化问题。
自iso9000系列标准颁布以来,国际社会逐步认识到制订一套规范的、统一的管理体系对于推动组织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及其持续改进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特别是iso9000所引入的管理体系的思想与方法,对于解决众多广泛关注的管理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ohsms标准和iso14000在许多方面借鉴了iso9000的管理思想,所以三类标准之间有很强的兼容性。组织可以很容易地在现有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的基础上,引入ohsms并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些国家和机构正在积极进行试点和探索,以期在不久的将来在组织内建立由qms、ems和ohsms共同组成的“全面管理体系”,即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组织全部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制度、程序、过程和资源。
标准的基本内容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作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首先要以实施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为目的,其次是要保证能够将这一方针得以有效实施。它不仅应与组织的全面管理职能实现有机的结合,而且它也是一个动态的、自我调整和完善的管理系统,涉及组织职业安全卫生的一切活动。它要求把组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中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检查、监控等活动,集中、归纳、分解和转化为相应的文件化的目标、程序和作业文件。
ohsms的基本思想是实现体系持续改进,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计划、实施、监测、评审”活动,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它要求组织在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时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体系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它损失的目标。
ohsms一般包括七个主要部分:初始状态评审;安全卫生方针;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改进措施;审核和定期评审总结。其中核心内容是方针、计划、实施、改进、审核这五个要素和持续改进的循环。一般状态下,ohsms的运行从初始状态评审开始,依次进行到评审总结,就完成了一次循环;第二次循环的初始状态评审确定一个新的高于第一次循环的起点;而第三次循环的起点线又高于第二次,逐次提高,持续改进。ohsms是企业总的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循环也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循环的一个子循环。企业通过ohsms不断循环运行和改善。
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标准为组织ohsms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一体化提供指导,其目的是:(1)减少雇员和其它人员的风险;(2)改善企业行为,提高企业效益;(3)帮助企业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ohsms应实现两个主要目标:一是政府通过鼓励,引导对各类企业的ohsms评估认证和审查的过程,依法对企业进行安全卫生宏观管理;二是企业遵照优良管理的共同原理,把ohsms与iso9000、iso14000共同融入总的管理体系中,实现企业自主安全卫生管理机制。
ohsms强调的是企业应对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这个管理方法本身就是对中国传统安全生产管理观念的挑战——
适合中国的安全生产管理
在市场经济国家,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一般是按企业的规模把企业分为小型和大中型企业两类。对小企业通常是采用政府指导支持下的职业安全卫生服务体系,实行区域性或行业性的网络化管理,委托网络体系中第三方中介组织,对小企业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实行监督检查、提供检测检验、健康监护和安全卫生工程培训等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而对大中型企业则实行政府政策指导和企业自主负责的宏观管理。ohsms则是适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已初步形成了“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工作体制,并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于计划经济的管理办法。
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已远不能适应今天的形势。在政府方面,由于转变职能,实现政企分开,从“直接干预”转变为“宏观调控”,在对企业经营“松绑”的同时,不再对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进行直接的部署和检查,使政府的劳动安全管理监察功能与企业生产管理活动“脱节”。在有些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可能会受到削弱。在机构改革后,行业管理逐渐淡化和撤出,政府在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上的管理难免出现“调整期”,这更影响了政府在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上的效能和权威,政府也很难在短期内建立起一个有效机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宏观管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家监察将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这种宏观管理不是表现在支配力度上,而是反映在引导效果上,宏观管理不能理解为淡化和放松,而是更加强政策的调整力度与水平,更注意把握大局,更要把ohs工作落到实处,产生实效。在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后,又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从总体上有利于实现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标,但在职能分工的协调上可能会出现一点问题,主要是劳动卫生工作划分得过于分散,例如:安全生产由国家经贸委统一管理,职业卫生的职业病防治由卫生部负责,工伤职业病保险的工作还留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而锅炉压力容器和某些特种设备的检测检验则划分给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这样的布局分工明确、职能清楚,是一个重大的改革。但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安全生产、劳动卫生、工伤职业病保险和检测检验等几项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非常紧密,在工业发达国家大多是一个部门统管。从实际工作上来讲也很难把这项工作分开来做。例如对一个部门或企业来说,有可能把预防工伤事故和预防职业病分开来做吗?又例如对一个部门或企业来说,有可能把预防工伤事故和这项工作分开来做吗?又例如在今后的工作中,把工伤与职业病预防同工伤职业病保险结合在一起做不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吗?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应十分注意协调各部门分工合作的关系,以避免出现职能交叉、推诿扯皮和自立门户等现象。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急需找到一个结合点,用一个系统管理的方法在企业内部把安全卫生上所有问题统筹起来,ohsms则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由传统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巨大变革,虽然对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了冲击和震动,但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分化、重组和全面进步,也为面向新世纪的职业安全卫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通过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明确了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三方的关系,有利于确定三方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三方协调机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使企业“对安全生产负全责”的要求更加清晰、明确,这样会更有利于把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化管理(ohsms)落实在企业的“管理科学”之中。
在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应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但它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进行调节,因为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是宪法规定的,它是一种社会公益性工作。市场经济不能取代和减轻各级政府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责任,不能把政府的责任推给市场。同样,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可以与其经济技术类型和经济活动相适应,但企业的安全卫生状况和对工人的保护水平不能随市场而波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劳动者安全健康的基本权益必须得到保障,市场经济对全社会是一种激励与发展机制,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也应具有积极效应,但这种效应不能自动产生,它要通过各级政府依法对企业卫生工作实施更直接、更严格的指导与监督,乃至强制企业执行安全法规标准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对鼓励企业发展生产和保障工人安全健康的基本权益具有双重义务,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要加强管理,引导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
经济体制的巨大变化,要求原来计划经济时代长期使用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也必须随之转变,这个转变的关键是政府怎样对企业生产实行宏观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如何来自承担起职业安全卫生的全部责任。解决这些难题的途径之一就是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标准化体系(ohsms)。从眼前来讲,加强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济技术投入可能会增加一些生产成本,但从长远和全局的观点,它可以对企业生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应用ohsms的评估、审核和持续改进发现危险隐患和职业危害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采用人机工效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来改革工艺、革新工具和改进劳动组织,不但可以使劳动条件得到改善,减轻工人的负荷与疲劳,提高安全卫生性能,还可以大幅度减少成本投入和提高效率,这些都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发展具有较长周期性的积极效应,对全社会也会产生激励与发展机制。设想如果一个企业不注意安全生产,劳动条件很差,工伤事故不断出现,职业病频频发生,就会出现因事故而不得不停产减产、因死亡伤病而需要付出高额赔偿、因企业社会形象不佳影响产品销售等问题。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形象就是号召力,就是信誉,也是重要的资源。凡此种种,哪一个不会有害于企业生产发展呢?就更不用说由于火灾、爆炸、坍塌等重大恶性事故的严重后果了。显然,如果我们不采用现代的管理模式,不注意在生产建设中做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最终经济效益上去,发展速度也快不起来,甚至可能会出现倒退。
建立ohsms也是企业实现现代科学管理的需要,管理是企业运行的基础——
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现代企业必须建立系统、开放、高效的管理体系,企业的每一部分工作都要纳入大的体系之中,这是现代生产集约化的需要,也是企业运行规范化、标准化的需要,ohs是企业的一个重要工作,也必须纳入企业管理的大系统中,这也是ohsms应运而生的环境条件之一,建立ohsms不仅可以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质量,也有助于促进企业大系统的完善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ohsms的基本内容对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来说并不陌生,我国企业多年来积累的极其宝贵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与ohsms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原理一致,并且方法相近。
我国一些企业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标准,实行目标责任制、岗位负责制,实行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规范化管理过程,通过风险评价(安全评价),确定企业安全卫生水平,发现事故隐患和潜在职业危害,提出改善措施,以各种形式(如安全标准化作业和安全标准化班组活动)实行职工群众参与和监督等等,都符合ohsms的基本原则,并与工业发达国家的管理内容相似。但整体上说,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尚未达到ohsms标准所要求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还处在较初级的阶段。
目前在我国推行ohsms标准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内外部环境:一是大多数企业已从近几年推行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中尝到了甜头,希望引进和采用国际上先进高效的管理方法以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二是除了我国企业和主管部门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一些适合国情、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外,我国在安全生产立法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如果能在近期通过职业安全卫生法或安全生产法,就会使推行ohsms具备了更坚实的基础;最后,也是最至关重要的一点是,经济体制改革为ohsms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空间。
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
多年来,重大恶性工伤事故频频发生与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但作为社会进步重要内容之一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却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在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巨大冲击。
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不但威胁千百万劳动者的生命与健康,还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因工伤事故直接损失数十亿元人民币,职业病的损失近百亿,据粗略估算,近几年中国每年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近800亿元。
近几年来,国际上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卫生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很快,进展迅猛,中国的安全生产状况不用说比欧美的工业发达国家明显落后,就是与韩国、新加坡、泰国这些亚洲国家相比较也有较大差距。这种落后的状况已经使我国在一些国际交往中有时处于被动。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法规体系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不完善和安全卫生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落后等方面。如果不能尽早解决这些问题,长期处于落后被动的位置,必然要影响到国际经济活动,也可能危及国家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顺利运行。因此,无论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还是从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趋势,保证国际经济活动安全顺利的运行,都应注重安全生产,强调对职工的劳动保护。
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一直在努力使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化管理体系(ohsms)发展成为与iso9000和iso14000类似的规模,ohsms闯进了我们的视野
问ohsms为何物
ohsms是八十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ohsms产生的两个主要背景原因之一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经营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企业不得不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标准化、法律化。包括杜邦、菲利浦在内的一些大型公司在进行质量管理的同时,也建立了与生产管理同步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和方法进一步形成了标准,并逐渐得到更多企业的认可。产生ohsms的另一个国际背景原因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推动下出现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一体化。
早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些跨国公司和大型的现代化联合企业为强化自己的社会关注力和控制损失的需要,开始建立自律性的职业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度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到九十年代中期,为了实现这种管理体系的社会公证性,引入了第三方认证的原则。随着国际社会对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及iso9000和iso14000系列标准在各国得到广泛认可与成功实施,考虑到质量管理、环境管理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相关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6年8月组织召开了国际研讨会,讨论是否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使得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标准化问题成为继质量管理、环境管理标准化之后世界各国关注的又一管理标准化问题。
自iso9000系列标准颁布以来,国际社会逐步认识到制订一套规范的、统一的管理体系对于推动组织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及其持续改进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特别是iso9000所引入的管理体系的思想与方法,对于解决众多广泛关注的管理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ohsms标准和iso14000在许多方面借鉴了iso9000的管理思想,所以三类标准之间有很强的兼容性。组织可以很容易地在现有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的基础上,引入ohsms并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些国家和机构正在积极进行试点和探索,以期在不久的将来在组织内建立由qms、ems和ohsms共同组成的“全面管理体系”,即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组织全部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制度、程序、过程和资源。
标准的基本内容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作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首先要以实施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为目的,其次是要保证能够将这一方针得以有效实施。它不仅应与组织的全面管理职能实现有机的结合,而且它也是一个动态的、自我调整和完善的管理系统,涉及组织职业安全卫生的一切活动。它要求把组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中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检查、监控等活动,集中、归纳、分解和转化为相应的文件化的目标、程序和作业文件。
ohsms的基本思想是实现体系持续改进,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计划、实施、监测、评审”活动,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它要求组织在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时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体系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它损失的目标。
ohsms一般包括七个主要部分:初始状态评审;安全卫生方针;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改进措施;审核和定期评审总结。其中核心内容是方针、计划、实施、改进、审核这五个要素和持续改进的循环。一般状态下,ohsms的运行从初始状态评审开始,依次进行到评审总结,就完成了一次循环;第二次循环的初始状态评审确定一个新的高于第一次循环的起点;而第三次循环的起点线又高于第二次,逐次提高,持续改进。ohsms是企业总的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循环也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循环的一个子循环。企业通过ohsms不断循环运行和改善。
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标准为组织ohsms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一体化提供指导,其目的是:(1)减少雇员和其它人员的风险;(2)改善企业行为,提高企业效益;(3)帮助企业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ohsms应实现两个主要目标:一是政府通过鼓励,引导对各类企业的ohsms评估认证和审查的过程,依法对企业进行安全卫生宏观管理;二是企业遵照优良管理的共同原理,把ohsms与iso9000、iso14000共同融入总的管理体系中,实现企业自主安全卫生管理机制。
ohsms强调的是企业应对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这个管理方法本身就是对中国传统安全生产管理观念的挑战——
适合中国的安全生产管理
在市场经济国家,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一般是按企业的规模把企业分为小型和大中型企业两类。对小企业通常是采用政府指导支持下的职业安全卫生服务体系,实行区域性或行业性的网络化管理,委托网络体系中第三方中介组织,对小企业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实行监督检查、提供检测检验、健康监护和安全卫生工程培训等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而对大中型企业则实行政府政策指导和企业自主负责的宏观管理。ohsms则是适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已初步形成了“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工作体制,并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于计划经济的管理办法。
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已远不能适应今天的形势。在政府方面,由于转变职能,实现政企分开,从“直接干预”转变为“宏观调控”,在对企业经营“松绑”的同时,不再对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进行直接的部署和检查,使政府的劳动安全管理监察功能与企业生产管理活动“脱节”。在有些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可能会受到削弱。在机构改革后,行业管理逐渐淡化和撤出,政府在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上的管理难免出现“调整期”,这更影响了政府在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上的效能和权威,政府也很难在短期内建立起一个有效机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宏观管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家监察将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这种宏观管理不是表现在支配力度上,而是反映在引导效果上,宏观管理不能理解为淡化和放松,而是更加强政策的调整力度与水平,更注意把握大局,更要把ohs工作落到实处,产生实效。在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后,又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从总体上有利于实现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标,但在职能分工的协调上可能会出现一点问题,主要是劳动卫生工作划分得过于分散,例如:安全生产由国家经贸委统一管理,职业卫生的职业病防治由卫生部负责,工伤职业病保险的工作还留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而锅炉压力容器和某些特种设备的检测检验则划分给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这样的布局分工明确、职能清楚,是一个重大的改革。但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安全生产、劳动卫生、工伤职业病保险和检测检验等几项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非常紧密,在工业发达国家大多是一个部门统管。从实际工作上来讲也很难把这项工作分开来做。例如对一个部门或企业来说,有可能把预防工伤事故和预防职业病分开来做吗?又例如对一个部门或企业来说,有可能把预防工伤事故和这项工作分开来做吗?又例如在今后的工作中,把工伤与职业病预防同工伤职业病保险结合在一起做不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吗?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应十分注意协调各部门分工合作的关系,以避免出现职能交叉、推诿扯皮和自立门户等现象。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急需找到一个结合点,用一个系统管理的方法在企业内部把安全卫生上所有问题统筹起来,ohsms则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由传统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巨大变革,虽然对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了冲击和震动,但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分化、重组和全面进步,也为面向新世纪的职业安全卫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通过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明确了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三方的关系,有利于确定三方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三方协调机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使企业“对安全生产负全责”的要求更加清晰、明确,这样会更有利于把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化管理(ohsms)落实在企业的“管理科学”之中。
在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应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但它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进行调节,因为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是宪法规定的,它是一种社会公益性工作。市场经济不能取代和减轻各级政府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责任,不能把政府的责任推给市场。同样,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可以与其经济技术类型和经济活动相适应,但企业的安全卫生状况和对工人的保护水平不能随市场而波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劳动者安全健康的基本权益必须得到保障,市场经济对全社会是一种激励与发展机制,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也应具有积极效应,但这种效应不能自动产生,它要通过各级政府依法对企业卫生工作实施更直接、更严格的指导与监督,乃至强制企业执行安全法规标准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对鼓励企业发展生产和保障工人安全健康的基本权益具有双重义务,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要加强管理,引导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
经济体制的巨大变化,要求原来计划经济时代长期使用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也必须随之转变,这个转变的关键是政府怎样对企业生产实行宏观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如何来自承担起职业安全卫生的全部责任。解决这些难题的途径之一就是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标准化体系(ohsms)。从眼前来讲,加强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济技术投入可能会增加一些生产成本,但从长远和全局的观点,它可以对企业生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应用ohsms的评估、审核和持续改进发现危险隐患和职业危害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采用人机工效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来改革工艺、革新工具和改进劳动组织,不但可以使劳动条件得到改善,减轻工人的负荷与疲劳,提高安全卫生性能,还可以大幅度减少成本投入和提高效率,这些都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发展具有较长周期性的积极效应,对全社会也会产生激励与发展机制。设想如果一个企业不注意安全生产,劳动条件很差,工伤事故不断出现,职业病频频发生,就会出现因事故而不得不停产减产、因死亡伤病而需要付出高额赔偿、因企业社会形象不佳影响产品销售等问题。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形象就是号召力,就是信誉,也是重要的资源。凡此种种,哪一个不会有害于企业生产发展呢?就更不用说由于火灾、爆炸、坍塌等重大恶性事故的严重后果了。显然,如果我们不采用现代的管理模式,不注意在生产建设中做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最终经济效益上去,发展速度也快不起来,甚至可能会出现倒退。
建立ohsms也是企业实现现代科学管理的需要,管理是企业运行的基础——
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现代企业必须建立系统、开放、高效的管理体系,企业的每一部分工作都要纳入大的体系之中,这是现代生产集约化的需要,也是企业运行规范化、标准化的需要,ohs是企业的一个重要工作,也必须纳入企业管理的大系统中,这也是ohsms应运而生的环境条件之一,建立ohsms不仅可以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质量,也有助于促进企业大系统的完善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ohsms的基本内容对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来说并不陌生,我国企业多年来积累的极其宝贵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与ohsms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原理一致,并且方法相近。
我国一些企业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标准,实行目标责任制、岗位负责制,实行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规范化管理过程,通过风险评价(安全评价),确定企业安全卫生水平,发现事故隐患和潜在职业危害,提出改善措施,以各种形式(如安全标准化作业和安全标准化班组活动)实行职工群众参与和监督等等,都符合ohsms的基本原则,并与工业发达国家的管理内容相似。但整体上说,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尚未达到ohsms标准所要求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还处在较初级的阶段。
目前在我国推行ohsms标准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内外部环境:一是大多数企业已从近几年推行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中尝到了甜头,希望引进和采用国际上先进高效的管理方法以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二是除了我国企业和主管部门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一些适合国情、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外,我国在安全生产立法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如果能在近期通过职业安全卫生法或安全生产法,就会使推行ohsms具备了更坚实的基础;最后,也是最至关重要的一点是,经济体制改革为ohsms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空间。
上一篇:施工企业如何实现最佳生产经营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