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服务中小企业培训的新策略
【摘要】现如今的发展中,中小型企业占据了现代经济发展比例的很大比重,成为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主力,它为人民群众提供了80%以上的城市上岗职位。经研究发现,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在大体上的针对对象为我国的中小企业。以广东理工学院为研究调查对象,通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型企业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各项指标上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考核标准,对于专业知识领域的了解或者自身素质的测试等都有高指标的考核要求。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中小型企业;培养模式
【Keywords】businessmanagementpersonnel;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trainingmodel
【中图分类号】F7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9-0122-03
1引言
经调查统计,中小企业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其提供了全国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城镇居民就业岗位,并占据了全国将近于百分之六十五的发明专利项目,在中小型企业中,有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方面或者新产品开发方面都具有比较大的占据比例。应该强化实际训练教学,但由于缺少政府的引导,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动力不足,虽然学校在有关于人才培养方面比较注重于校企联合的方式来实践教学,却也因为缺少了政府的引导举措,现如今,各企业方面参加人才培养的支撑力度不大。
2中小型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中小企业,现可谓是调整产业经济结构和优化产业机构的一大推动力,也是科技创新的一大重要推动力。为使中小企业更好更快速发展,需要对如何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合格人才这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1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状况
在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实习就业中,从企业的大小规模上观察,占据比例较大的为中小型企业[1]。行业间进行比较,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具有比其他行业更为宽广的就业方向,并且没有固定的机械化,这使得其实践教学的设计以及在组织上存在着一定的优势。
2.2中小型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要求
调查中显示,中小型企业的用人单位在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方面,他们较为重视的是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生产的各项运作管理方面、物流的管理方面以及有关于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需要加大学生对各项专业知识的认知和学习,强化其知识掌控力度,创造自身的不可替代性。
2.3中小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在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方面、语言组织表达方面、对于陌生环境的人际处理方面以及完成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方面等也都是中小企业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不仅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控,这也是对其余的综合能力素质有一个考核指标。
3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政府方面对于校企合作的相处模式起了极大的呼声,却由于在资金方面没有固定的投入,企业方面缺少对专业人才的培育,导致校企合作这一新模式无法正常深入进行展开。许多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实施多是以签订合同的方案进行,学院为各中小企业输送专业的人才,而企业则是为学校的毕业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中间的合作意识极度缺少,企业没有意识到自动为优秀专业人才提供一些对应的帮助,缺乏主动意识。
3.1企业对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现如今,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大多是根据企业方面制定的要求进行,以此设置相关相对应的课程方案,企业参加了该学科的有关专业的相关建设,不仅如此,还有相关企业专门为了培养出较为出色的人才为学院捐赠对应的有关科学调研的设备等,学校会针对需求来开设相应的课程建设等,企业的工程经验者与对应的管理人员也会对该专业的人才进行专业的课程教学工作,这样就形成了校企合作的一个过程[2]。但是在真正落实的过程中,企业却很少落实参与到专业建设培养过程中,在专业有关建设方面以及设施的提供方面企业都是极少参与,落实建设的主要担当者还是在学校方面,企业的相关投入少之又少。
3.2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区分为两种:一种为课程教学,另一种为综合教学。课程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在自我的专业领域里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内涵,但这种教学,其实与真实的工作场景是不相一致的,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且其专业职业氛围并不是很强烈,缺少职场气氛。综合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以及各项能力等,需要参与具体的一系列的实践操作中学习知识后才能对企业中的经营实践操作的全过程有一个深刻的内心体会,参与到实践中能够充分锻炼个人的反映能力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个人对于各时间的分析判断以及决策能力,虽然这种情形可能还会与最真实的职场工作情形存在着些许多差距,不过能最大程度呈现职场工作现状。
3.3课程体系过于机械化
知识的储备具有一个递进性,打好地基,上层建筑才能够较为牢固。我们存储知识的目的之一——应用,而系统性的课程带给学生比较多的是将它学到脑中,在落实到动手应用方面时却不知道如何实施。
知识是一个不能语言的物质,而人是一种能够活跃在食物链顶端的物种,需要的是对学到的知识不仅是知道这一个层面,另外还需要到将学到的专业领域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到企业实践中。
4优化师资队伍及培训的新策略
“校内校外结合”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校内为校外提供优质的人才输出,校外为校内提供高质量的实践经验,这是一个校内校外结合的方式,通过相互间的互帮互助,相互提供本身内在拥有的产品,进行一个相辅相成的融合。在相互间的结合融合中,也更有可能相互提高相互促进,校内依靠校外的实战经验能够更能深入了解行业社会发展现状,也更能面对行业的趋向发展针对性地实行相应的更新改革措施;而校外的企业依靠着校内的优质人才提供,更能将本行业发展得更快更长远,也能更加具有创新能力,将市场拓宽拓广[3]。
西安思源学院采用“校内校外结合”的系统教学方式进行施教,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不仅建造了有关科目的相应的实习基地,在假期或者闲置时间还可以安排学生带薪进入相应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练习,非常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就业率问题,降低了学生的失业率,而且通过电子信息工程实训中心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中心等几个实训地点的实训操作,使得学校的该学科发展以及实战经验相当成熟,构建了一个集实验实习学习三大方面为统一体系的实训平台,着力提高同学的学习能力、适应性能力以及创新能力[4]。在C-51单片机方面,开设了基于单片机的最为小巧的系统,将之与各类接口进行组合实验,掌握了单片机系统的可拓展技术以及系统与接口成功接触的接口技术;在嵌入式系统方面,可以针对这三套系统ARM7、ARM9和ARM10系统进行基于μC/OS-II、μCLinux、Linux、WinCE和VxWorks等进行操作系统的操作练习训练;在数字信号处理方面,对于CPU2407(5402)支持五千系列的DSP进行常规的实验操作、基础算法的实验操作以及操作拓展实验操作等,不仅如此还可以同时支持面向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逻辑器(FPGA/CPLD)以及基于VHDL/VerilogHDL环境的编程操作实验练习。在电子工艺实验室方面,现主要拥有的装备类型为:双向跟踪示波器、高频率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分析器、稳定电压电源等类型。运用这些现有的电子技术加上PROTEL等工具便可以任何时候进行印刷电路板(PCB)的电路电子设计,在这个基础上还能够支持表面贴装工艺(SMT)的教学,支持对学生进行万用表、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子产品的装配技能训练。
而在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学校按照了“校内校外结合”的新思路,创建了校企相互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实现了“六共同”,即人才培养相关方案的有关制定内容、专业教学团队的顶尖打造、有关实习实践基地的共同管理建设、教学资源的共同开发创造、优质人才质量的共同监督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管理推进,不仅如此,学院还出台了《关于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等9项相关管理制度,“校内校外结合”的管理体制已经出现初步成效。学院与有关的合作企业在专业的有关建设、订单数量的人才培养、顶岗实习的人数控制、技术研发的创新问题、学校的招聘兼职、有关上岗员工培训、生产的实训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度密切的合作,建立“双挂牌、双基地”31個、校外实训基地199个。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的专业共同实现了“工程建到哪里,课堂就搬到哪里”的新型教学局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积极与丰田公司共同合作开办了T-TEP学校,物流管理等专业引进了顺丰速运集团共同合作,共同建立“顺丰速运集团湖北交职院营运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则是积极地联合思科公司在学校内共同成立“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此“校中企、企中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初见成效。
5结语
但是现如今真正落实到实施过程中,企业却很少落实参与到专业建设培养过程中,在专业有关建设方面以及设施的提供方面企业都是极少参与,落实建设的主要担当者还是在学校方面,企业的相关投入少之又少。参与到实践中能够充分锻炼个人的反映能力还能在最短暂的时间快速提高个人对于各时间的分析判断以及决策能力,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以与工作顺利相交接为目标,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案,构建一个“企业+学校+学生”三方联合的合作模式,将工商管理学生和企业之间顺利进行衔接,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工商管理类人才。
作者:赵婧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顺德职.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132-134.
【2】魏嫚,李冬梅.基于适应肇庆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建设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1):216-218.
【3】黎红艳.“分方向、分层次”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中小企业视角[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316-318.
【4】刘建准,王大海,齐庆祝,熊德勇.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196-197.
下一篇: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