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6-03-09 16:15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学者们对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界定莫衷一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旅游教育方面,“三位一体模式”、“双创模式”、“特色化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等概念不一而足,花样翻新。只有认清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才能理清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通常所指的人才培养即学校的人才培养,它是学校的人才培养者采取某种人才培养措施以使人才培养对象(学生)的身心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的活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是两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所谓模式,一般指能够稳定存在、持续发挥功效并且能够重复的行为方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成或使人可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显然,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思想)的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在培养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它是一系列构成要素的有机组合,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风格或特征。

  

  按外延划分,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为全校性的整体模式和某个具体专业模式等层次。但无论哪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内容都要涉及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措施两方面。或者可以说,要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内容上主要应考虑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措施如何构建。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者对所要培养出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规定。“是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对人才培养活动具有调控、规范、导向作用。12人才培养措施,则是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办法。它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手段、人才培养制度、人才培养评价四个方面3。讨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就应该放在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措施两大方面。

  

  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为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特征的一般性要求,大学自产生迄今其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前工业经济时代,大学的人才培养以知识为导向;工业经济时代,大学的人才培养以学科为导向;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人才培养以素质和能力为导向。1412007年初,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教育教学改革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紧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在教育教学理念、学科专业结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努力构建有特色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

  

  二、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数不少的旅游高校(系、专业)仍囿于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服务操作型人才,基层管理人才,中高层管理人才,还是理论研究人才)目标定位并不十分明5角,以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针对性差,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现象严重,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远未形成像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美国康乃尔大学那样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办学模式,并在业内受到普遍认可的品牌院校。这就促使我们必须用新的思维和视野来寻求解决的办法,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一)准确把握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是知识能力的定位,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模式,决定了教材、教法、课程设置等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取向。过高的培养目标和过宽的专业设置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专业不突出、思想不稳定等问题;过于理论化、学术化的培养方向,导致学生专业技能的缺乏和职业适应能力的薄弱。

  

  国家旅游局在其提出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意见》中,依据我国旅游人才市场需要强调:“培育一支由多层次、多专业组成的,以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为重点的旅游人才队伍”这适用于我国旅游教育的总体定位。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业务培养目标做出如下规定: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然而,现实中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理解是模糊的。由于大多数的旅游企业在最初招聘大学生的时候提供专业培养的不是高级专门人才,而是旅游企业的中级人才151。这实际上是混淆了人才在教育体系中的分类和人才的职业岗位分类。高等教育培养的就是高级专门人才,而不是中级人才。至于这些人才在最初应聘的时候或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是在比较基层的岗位还是在高级管理岗位,那是这些人才的岗位适应性问题。正如清华大学是“工程师的摇篮’,但它的毕业生不可能走出校门就成为工程师,也不妨碍它的毕业生中有人成为领袖|61。旅游管理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点毋容置疑。

  

  诚然,旅游人才的培养可以分别在不同门类、学科和不同层次中完成。发达国家的高等旅游教育也是各有特点171。应该在分析与研究国际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旅游人才供求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定位培养目标,使培养目标更专门化、鲜明化。如定位于培养旅游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等、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酒店业早已进入由职业经理人进行经营管理的时代,只是没有引起我国高校的关注和重视。旅行社行业、旅游景区业、休闲娱乐业和会展业也同步进入旅游管理职业经理人的时代。旅游管理高等教育必须启用职业经理人的培养机制191。

  

  (二)全面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优化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基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既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同时又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既要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又要为他们的职业经理人生涯和今后更广阔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经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改革形成“一条培养主线(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两种资质证书(学业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三大实践训练(社会实践、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紧密相连,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思路,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保证这套教学体系的实施,可借鉴德、英两国的经验,采用“三明治”教学模式,在每个学年之间单立一个“实践学期”安排最短6周、最长32周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学校与企业(或公共部门)紧密合作,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工

  

  在这套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破了课内与课外、学期与假期、学校与企业的界限,腾出足够的课时,增加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时间,建立了完整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即行业认知、校内模拟训练、旅游企业顶岗实习、星级酒店毕业实习相结合,多形式、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旅游行业认知是职业素质入门的实习,提高学生对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感性认识。校内模拟训练,学习本专业的主要技能,包括酒店操作技能、导游技能等,一般在学校的校内实训中心进行,使学生较扎实地掌握专业技能。旅游企业顶岗实习集中在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以锻炼学生的职业品德为主,通过在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的各部门实地实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服务精神与意识,并养成职业道德。同时,要注意纠正学生的思想偏差,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星级酒店毕业实习,主要在旅游酒店基层部门的管理岗位开展实习,更侧重于培育学生基本的管理素质与能力,综合检验学生近四年的知识和能力。实习的每一环节,既与理论教学相配合,又与旅游企业经营旺季相协调一致,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注解与例证,而是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之一,以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自成体系。

  

  (三)大力提升校内实训功能

  

  从专业培养目标的角度思考,我们培养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就职于旅游企业的中、低管理岗位,必须对旅游服务与管理的服务流程和技术非常熟悉,既要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又要掌握管理技术技能。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校店一体”的办学模式就说明了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基于对全服务环节的认知和熟练掌握。

  

  但是,管理技能的训练必然涉及到客史资料、财务数据、房务状况、餐饮成本控制等旅游企业相对不愿外泄的数据资料,因此,这类训练必须设法在校内学习期间、在仿真模拟的实训中心里完成。由于一个完整的对客服务过程不是旅游企业不同部门服务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库、在各个部门之间传递数据、调整服务行为以达到功能的整合,顾客是否满意,除了取决于客人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对客服务职业技能的高低,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客人不能直接看到的由相应管理信息系统控制的后台处理的度。因而,简单地将单项技能训练相加,是无法完成全服务环节的管理技术技能的综合训练的。我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课程实训一般可通过‘行业调查实训”、“管理信息系统实训”、“服务技能实训”等部分,形成专业课程实训的三维架构,才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市场调研一开发产品一销售产品一管理企业),达到理论与实践、市场、就业接轨。

  

  由于旅游行业对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在专业课教学中运用模拟仿真的旅游企业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无疑是解决学生知识与能力、能力与态度、教学与实践之间矛盾的良好途径,也是保障学生未来实习、就业的重要手段。

  

  三、结束语

  

  跨进21世纪,我国的高等旅游教育进入了一个高速度发展的新阶段。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促使我们必须用新的思维和视野,在更高的层次、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研讨高等旅游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苏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展开了以教学思想的转变为先导,以教育模式的改革为核心,以朝阳产业为依托,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的教学改革形成“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该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克服我国旅游业人才培养和人才市场中出现的“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脱节状态,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上一篇: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问题分析与发展策

下一篇:入世”后我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科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