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教学
笔者对中国知网上近十年(2002年11月17日一2011年11月17日)关于“实践教学”的文献进行了查找。“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搜索,共搜到文献188篇,其中期刊文献184篇,硕士论文4篇。检索到实验、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和毕业设计。
(一)实践教学的研究范畴
实践教学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实验、实训、社会实践、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和毕业设计(论文)等,也有人将入学教育和军事教育等纳入实践教学的范畴,细分成十几项[2]。多数学者都采用实践教学的概念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其结论往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内容可能包含了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大部分或者几个小部分。相比较而言,专门针对实训和专业实习的研究较少(二者的基本区别在于是否顶岗实习)。实训方面,张青[3]和何珍[4]以具体课程的实训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和考核体系进行了研究,但涉及的课程较少,还有许多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实训教学待被研究;黄雪丽构建了校内综合实训的内容体系[5],虽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却很难代表一般性。实习教学方面的内容相比实训教学来说稍丰富一些,既有质量评价体系[6]的研究,也有从准备阶段、调研阶段、实施阶段到总结阶段的实习教学全过程的研究n,此外,芦宁[8]和杨世俊[9]等人进一步对校外实习教学的管理和实习基地的选择方法进行了论述。总看来,目前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的研究多为定性的描述,缺少数据支持,而只有准确把握现状才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二)实践教学的现状
许多学者都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研,本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尽管大多数院校都遵循教育部(1998)的规定,但对其认识不够清晰,导致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第二,对实践教学的目标认识不足,因此有些院校尚未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10]。尽管有些院校有自己的实践教学体系但由于课程设置不适应市场需要[11],缺乏科学的研究与依据,使实践教学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第三,实践教学缺乏保障条件。实践教学离不开硬件环境的建设,它是实践教学的实施载体。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有限[12]等原因,使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13],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有效提高。此外,实践教学的另一保障条件一“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欠缺[14]。第四,除上述问题外,教学内容滞后、对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的培养不够、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实践中以“认知性为主,缺乏求知性的内容”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发现,大多数学者都将所有类别的本科院校包罗其中作为其研究对象。除有少数针对地方院校和独立学院的文献外,将不同类别的本科院校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甚少。根据中国科教评价网发表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2008)》我国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大体上可分为A、B、C三类①,三类院校在发展背景、发展重点、发展局限性等多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通过对以上两大方面的文献的梳理,笔者将专业实习(实训)教学作为本研究的重点,根据专业实习的作用,将实习(实训)形式分为五类:课程实习②、模拟实习®节假日实习®、学期实习®和毕业实习。同时在区分本科院校类别的基础上将本科旅游管理专业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再对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二、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的起止时间为2011年11月13日一2011年12月5日。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共发放问卷193份,其中有效问卷159份,男性占28.3%,女性占71.7°%。问卷发放范围涉及了全国31所本科院校,其中A类院校4所、B类院校8所、C类院校19所。被调查对象分别为大三学生、大四学生、在读研究生和毕业工作1-2年的学生,其中来自A类院校的学生42人,B类院校的学生50人,C类院校的学生67人。调查内容主要涉及4大部分:(1)各学校实习(实训)教学的基本状况;(2)效果评价;(3)学生意愿和态度;(4)有关毕业实习的基本状况。以下是运用pss16.0进行分析的部分结果描述。
(一)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状况
首先,我们根据实际状况将校企合作模式分为四种:全方位合作模式®、实习基地模式⑦、就业实习模式⑧以及单纯实习合作模式⑨。调查显示: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是实习基地模式和单纯实习合作模式,比例分别为34.6%和33.3%;其次为就业实习模式,比例占据1/4左右;而全方位合作模式的比例非常小,仅为5%,且主要为A类院校。
其次,五种实习形式被采用的比例分别为课程实习42.8%、模拟实习34.6%,节假日实习34.6%、学期实习49.7%和毕业实习81.8%。由此可见,毕业实习是专业实习最主要的形式。模拟实习是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由于实训平台的建设不足等原因,目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节假日实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个良好的实习机会,实习时间较短,不必担心企业通常所要求的至少3个月实习期,然而数据表明这个良好的机会未被得到很好利用。从院校分布来看,课程实习和模拟实习在B类院校中被采用的比例更高,其次为C类院校,A类院校不佳。另外,A类学校的节假日实习和学期实习好于其他两类院校。仅就毕业实习来看,我们将毕业实习安排形式的调查结果和表2的数据相结合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A类院校的毕业实习在学生中的认可度高于C类学校,C类学校虽然设有毕业实习,但是其重视程度不高。从时间分布来看,课程实习和模拟实习的时间分布随课程开设的时间的不同而不同,节假日实习和学期实习的时间大多分布在大一、大二和大三,而毕业实习大多安排在大四进行,也有部分院校将毕业实习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第一学期。大一是熟悉旅游业的阶段,节假日这样的短期实习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大二和大三是综合实习前的过渡阶段,因此对于已采用这些实习形式的院校而言如今的时间安排还是较为合理的。
再次,在选择实习单位或方向上,模拟实习和毕业实习两种实习形式的主要方向都是酒店方向,毕业实习的另一主要方向为旅行社方向。与此不同的是节假日实习,其主要方向为景区景点,比例将近45%。课程实习和学期实习的主要实习方向是酒店方向,其次是景区景点方向。综合分析发现,除毕业实习外,在其他几种实习形式中旅行社方向并不十分受到青睐。各院校模拟实习开展明显不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大多数院校将实习与学生学分或成绩挂钩。然而,由于所采用实习形式的单一(以毕业实习形式为主),这种结果并不能改变目前旅游院校对整体实习教学体系的设计重视程度不够的现实。
(二)实习(实训)效果评价对于五种实习形式的效果评价(见下表),一半以上学生对五种实习形式都存在满意的态度。如果说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那么也有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对这五种实习形式不满意,且学生对模拟实习的不满意程度最高、其次为节假日实习和毕业实习。将院校类别和实习形式的效果评价进行交叉分析发现,三类院校对课程实习的满意度最高。A类和C类院校的学生对模拟实习的不满意度较高,B类院校学生对节假日实习的不满意度较高,而三类院校学生对于毕业实习的不满意度均较高。
从具体的评价指标来看,虽然有50%多的被调查者认为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另外约50%的被调查者却对于“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认可度最低,其次为“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可见实习教学中“实操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同时,通过比较分析发现,A类院校对“了解旅游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基本技能”的认可度最高,而C类院校在这两方面的认可度最低;B类院校对“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和“符合岗位要求的工作能力”的认可度最高,而C类院校在这两方面的认可度最低。由此可见C类院校总体实习教学的效果最差。
(三)学生的态度与意愿
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专业实习是有必要的,对于其抱有积极的态度,但是29%的被调查者认为其效果不大,只是提供廉价劳动力。从学生的意愿来看,希望采用全方位合作模式的被调查者高达51.9%,其次是就业实习模式和实习基地模式,仅有1.3%的被调查者希望采用单纯实习合作模式。此外,有12.7%的被调查表示不需要校企合作模式,希望可以自行安排。在实间安排上,希望将毕业实习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与大四第一学期”和“大四第一学期与大四第二学期”的比例分别为8%和7%。呼声最高的是将其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其次是大四第一学期,两者的比例分别为24%和23%。而仅有13%的被调查者希望将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
三、几点建议
根据上述的描述和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全方位的校企合作
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使旅游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受益。对于旅游企业而言,一方面不用为实习生的质量和旺季用工难问题担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的师资力量获得一定的科学指导和建议。对于学校而言,既可以解决因实习基地不稳定而难易达到实践教学目的的问题,也可以开展更具实际意义的研究工作。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两方面的好处,不仅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同时其技能的训练和素质的培养将更具职业性,更符合旅游企业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学生更希望采用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模式,而不是单纯实习合作模式。
此外,应将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模式应用到酒店、景区景点、旅行社和会展中心等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中,应用到不同类型的实习形式中。在一定程度上,此种校企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节假日实习、学期实习和毕业实习,也会对实训平台建设不足问题有所帮助。
(二)增加实习形式多样性
每种实习形式在整体实践教学中处于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作用。课程实习和模拟实习是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可以让学生对旅游业的实践环节有所认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节假日实习处于中间层次,是良好的牛刀小试的机会,一方面我国重大节事活动很多,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实习机会,另一方面实习时间较短,不必担心企业通常所要求的至少3个月实习期。而学期实习和毕业实习处于较高的层次,只有在很好的完成了前面三种实习形式后,才能在这两种实习形式中获得综合能力的迅速提高,才能拥有成为旅游企事业单位管理者的潜力。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课程实习、模拟实习和节假日实习的被采用比例较低,特别是模拟实习和节假日实习,且三类院校对毕业实习的满意度很低。因此,应增加实习形式的多样性,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提高毕业实习的满意度,达到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加强模拟实习
模拟实习是整体实践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而调查发现,三类院校对模拟实习的满意度最低,不满意的比例将近45%,同时从对总体实习教学的效果评价来看,三类院校对“基本技能”的认可度最低,不认可度的比例也在45%左右,特别是C类院校。从整体上来说,对模拟实习的不满意是造成学生对总体实习教学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此外,如上所述模拟实习是整体实习教学的基础环节,是学期实习、节假日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习效果得到有效发挥的前提,因此必须加强模拟实习,提高总体实习教学效果。
(四)建立与学分挂钩的实习考核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考核体系的监督和保障,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对于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将多种实习形式与学分挂钩可以督促学生主动地开展实践活动,寻找实习机会,是保障实习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大多数院校都未将实习形式与学分(成绩)挂钩,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特别是节假日实习,这是导致实习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各院校应建立与学分挂钩的考核标准,将多种实习形式融入其中,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以监督和保障实习目标的实现,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行业实践能力。
上一篇:国外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研究进展
下一篇: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优化